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一首词看一个文人官员-钱惟演的暮年

句子大全 2010-01-03 01:38:52
相关推荐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前两句用诗人的视角,描写了一幅春景图:城上莺啼燕语,风光无限;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除了视觉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听觉,一个“乱”字写出了莺语交错,处处耳闻的情景,“拍”字既表现出水波击岸的动感,又给人以听觉上的感受。

下面两句“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春天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本是美景,偏偏要问几时能休?而见此情景,不禁泪眼难禁,愁肠先断。看到这里,就能明白诗人写的不是乐景,而是哀景。“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春愁本来就是诗词中常见的主题,这里诗人的感情似乎更过浓郁。回过来再看词的前两句,会觉得“莺语乱”是作者心绪烦乱,“春拍岸”又如同愁闷拍胸,让人不安。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前句写年华老去,而内心的愿望却没能实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可能。后句写揽镜自照,惊于自己面容枯槁,形色憔悴。“渐觉”和“惊暗”表面异曲,其实同工,心中的情怀和镜中的容颜都随着岁月一点点消磨殆尽。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最后两句,作者由于多病之身,本不愿意借酒消愁,但如今一腔愁绪实难排解,唯有寄情于酒。通过“昔时”和“今日”的对比写出痛苦无奈之感,又通过“惟恐浅”突出愁苦之深重,是本篇的点睛之处。

钱惟演在文学史上并不算是突出的人物,他是吴越国王钱俶的第七个儿子。钱俶献土归宋的时候,钱惟演年仅两岁,而10年后钱俶便去世了。虽然宋朝待他们家族依然优厚,但是顶着降臣的身份,使得他一生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因为担心遭受打击,他没有表露出明确的政治倾向,而是选择在当权者中寻找有力的靠山,这也是他后来依附刘娥太后的原因。

刘太后出身本不高贵,又少有亲戚,因此在垂帘听政,独掌大权之时,也需要政治上的盟友。钱惟演在这段时间确实也得了不少好处,只是刘太后性格过于刚烈,至死才将权力交给宋仁宗,因此朝堂上下有怨恨者,不免对钱惟演也颇多微词,以至于刘太后一死,他就立遭弹劾。

钱惟演打击寇准,的确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污点,他既然选择和丁谓联姻,就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寇准的对立面。因为寇准后来成为道德的典范,那么钱惟演所做所为,也就成了奸臣的表现,而当他和丁谓切割关系时,又不免被认为是墙头草。

有趣的是,欧阳修对钱惟演的评价非常高,除了委婉地劝过他不要过于贪恋权力,其余的基本都是赞美之辞。而对于寇准,欧阳修却似乎不太以为然,明里暗里对其有过讽刺。

钱惟演作为曾经的世子,有强烈的功利之心,又因为降臣的身份而具有不安感,因此其一生贪慕权力,趋利避害。在人生暮年时,感觉功业未成,而又时日无多,这首词真切地道出了他的彷徨失意和无可奈何之情。

据《湘山野录》记载这首《木兰花》是钱惟演被贬到随州时所作,并且每次酒后歌之而落泪。当时府中一位白发歌姬,当年曾侍奉过他的父亲钱俶,听其歌说道:“记得先王当年快死的时候,预先为自己准备了《木兰花》做为挽歌,难道如今相公也要亡了吗?”那是因为钱俶的《木兰花》中有“帝卿烟雨销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的句子,和这首词有意境相似的地方。此后不久钱惟演就过世,一语成谶,令人叹惋。

《木兰花》和《玉楼春》原本不同调,但从宋初开始两调就无异了。因其体制和七律有近似之处,故宋初的文人用得比较多,也不乏优秀的作品。比如宋祁的“东城渐觉风光好”,晏殊的“绿杨芳草长亭路”,欧阳修的“别后不知君远近”“尊前拟把归期说”,清代的纳兰性德也有“人生若只如初见”。

即便和格律诗的体格相近,但因为是不同的文体,其表现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简单地说,词两句之间的跳跃性没有格律诗两联之间那么强,比如欧阳修的“尊前拟把归期说”和晏几道的“东风又作无情计”,就是很典型词的抒情方式,连绵不断,娓娓道来。但是也应看出,《木兰花》由于体格接近格律诗,有很多作品的表现方法也和格律诗相似。

宋初接近五代,词风受“花间”影响颇深,这首词也没有脱离绮丽的风气,如“鸾镜”“朱颜”之类,终显几分脂粉气,而上片造境之句所用的意象又过逼仄。这一方面和词的表达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和钱惟演本人的气格也有关系。以后我会写一写杜甫的《旅夜书怀》,比较一下同样是在人生暮年,面对理想破灭而彷徨失意时,所表达的不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