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堪称文学史上的“绝美秋词”(图文原创)

句子大全 2007-08-16 17:31:19
相关推荐

一提到范仲淹,历史与诗词的爱好者们一定都对他不陌生,甚至很了解。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他是一个“文武兼具”的人才,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在朝政管理与作战方面也颇有建树。

他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历朝历代人民公仆人生奋斗的目标与最高境界,更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古仁人哲理思想让后世之人受益终生。

他的一生始终把百姓的利益与幸福放在首位,并且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甘于奉献,所以他爱国爱民的情怀和节操永远被历史铭记与称赞。

今天,我要来给大家介绍的是他的文学成就,是他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时创作的一首名篇《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依,酒入愁肠、化着相思泪。

起首的“碧云天 黄叶地”六字,即从高远阔大的“天地”落笔,浓墨重彩地向读者展示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落叶橙黄高远辽阔的秋景图,让读者立刻进入其景……

紧接着“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两句,进一步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碧天广野,天水相接的似电影长镜头的浩大画面。秋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寒烟之所以为翠色,是因为有“碧云天 黄色地”,这一句与“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异曲同工,这两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前面的“碧云天 黄叶地”已作了很好的铺垫,虽是顺理成章,却妙不可言。

前四句,层层递进,紧密结合,构成一幅辽阔多彩的秋色画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傍晚时分,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更是水天相接;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直至隐没在夕阳无法照到的天边。

这两句进一步将水天相接,通过夕阳与芳草连在一起,将读者的目光与想象带至辽阔与遥远。诗人羁旅在外,家乡远在天涯却归而无期,愁绪难排,因为这样的心情,芳草此时也似乎变得一样无情,这两句足见诗人思乡情感的真挚和浓烈,这种“由景及情”的写作手法非常的自然与流畅,可谓“水到渠成”。

词作的整个上阙情景交融,所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毫无衰飒与悲秋之感,而是一幅澄明清朗的美丽秋景图。

下阙提头的“黯乡魂 追旅思”六个字,承接“芳草天涯”,自然与直接的点出主旨“乡魂”,表达出诗人羁旅思乡的情思愁绪难解,黯然凄怆……此句与词的上阙互文对举,思乡离愁之深切自见于笔端。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中的“除非”二字,与前面的“夜夜”倒装位置,运用“独到”,起到了非常好的“强调”作用,意即:只有夜夜做好梦,才能对思乡至极的心灵有些许的安抚与慰藉,然而好梦难做,长夜难眠……

接着引出下句“明月高楼休独倚”,诗人更是发出内心的感叹,只有在明月清空的夜晚,独自一个人倚楼凝思…这一句就似北宋大词人周邦彦的佳作《夜游宫》中“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 为萧娘 书一纸”的相思难眠之苦,虽二者的“相(乡)思有别”,但皆只有独倚高楼…夜不能寐的相(乡)思愁绪,唯有自知。

词作最后的两句“酒入愁肠 化着相思泪”,因为长夜难眠,无法入睡,诗人只有“借酒浇愁”,然而正如诗仙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愁思怎么能够。浇酒融化,一但酒入愁肠,更加化着了相(乡)思之泪,难以自拔……诗人欲遣思乡之苦反而更增相思之苦。

结尾两句造语可谓新颖别致,文笔与思维高妙,写到这里,诗人长久以来郁积在心底的乡思旅愁浓烈之情在外物景与酒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而迸发,词作也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毕。

纵观全词,这篇写羁旅乡思之愁的作品,上阙写景,下阙抒情,全词情景交融,紧密自然,诗人以绚丽多彩的笔墨,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江野辽阔的绝美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消愁,思念家国的深情,丽景与柔情结合,低回宛转,声情并茂,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展现出范仲淹文笔的深厚,同时,又展现出人民公仆的家国情怀和高尚节操与铮铮铁骨下的柔情。

范仲淹的这首名作《苏幕遮·怀旧》,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美秋词”,实至名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