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我能和你玩吗 不能(社交金句不好使 这4步更适合娃的脑回路)

句子大全 2016-12-11 05:57:07
相关推荐

最近,3岁的儿子很喜欢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后面玩,喜欢和他们一起疯跑。但是有一个问题让他很郁闷,每次他很有礼貌的问:“大姐姐,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得到的多数是恶狠狠的拒绝“不能”!

尤其是对方是一群小朋友的时候,这种被拒绝的概率更高,有的小朋友甚至直接说我们不欢迎你,我们不想和你玩。各位宝妈,这样的场景你们遇到过吗?看着儿子被孤立的感觉,妈妈也非常苦恼,问题出在哪了呢?

我一直反思着对儿子的社交教育,“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为什么这种教科书式的社交金句在实际中不好使呢?

孩子与成人的脑回路不同,社交技能不一样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孩子的交往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很少向陌生的对方做自我介绍,他们会直接就开始玩了,甚至玩很久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是什么!

在《妈妈他们欺负我》中写道:“很多父母告诉孩子应该询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但我并不希望这样告诉孩子,因为这相当于明确的给了对方一个拒绝的机会。这种拒绝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很多孩子自己也缺乏成熟的社交技巧。

所以,我们再给孩子提供社交技能的帮助时,切记,他们与成人的社交技能不一样!而“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与礼貌无关,体现的更多的是成人的脑回路”,这种话不好使自然是情理之中。

如何才能让孩子更自然、轻松的融入到社交群体当中呢?可以试试这4个步骤,更符合多数孩子社交的天性和规律。

观察

这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2-4岁孩子的社交需求已经彰显出来,而他们喜欢群体生活更多的是因为别人的玩具好玩、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的气氛。

所以,这时候,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先引导孩子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说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什么、需要什么帮助。

第一步的观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预热的过程,通过观察,让孩子明白,自己加入一个群体需要具备的2个条件:了解既有的规则和秩序;为群体做出贡献。这对后边的加入非常有帮助。

给予肯定并讨论感兴趣的事情

举个例子,一个小朋友正在画画,而另一个小朋友一来就用指责的语气说道:“你画的这是什么啊?什么都不像!”试想,画画的小朋友肯定非常生气,不会理他。哪个团体或者个人喜好上来就指责比人,指手画脚的人呢?

所以,自己娃如果比较霸道,想和比人玩,还总想指挥比人,恐怕是很容易碰壁的,有想法是好的,但是要在真正融入和被接纳以后再提。

第二步的肯定是融入的前奏,比如一个小朋友想和其他小朋友玩积木,她现在旁边观察了一会,然后说:“好棒啊!你搭的是什么?”另一个孩子说:“是一架飞机”。此时,孩子的肯定和表现出来的兴趣,能让别人更好的接纳自己,继而更加愉悦的聊天。

做出贡献、关心别人

对于很多有主见的小朋友来说,很容易去指挥比人,可是越是这样越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而自己也会很委屈,明明是好心,他们就是不喜欢和我玩。

这时候可以告诉他,想要真正的融入一个群体,就要先尝试去做贡献,帮助别人,而你的建议最好等到别人完全接纳你以后再说。

比如看到小朋友在搭积木,你可以先帮助他们一起运积木,看到别人一直搭不成功,可以上前安慰他,帮助他一起搭;比如看到小朋友玩沙子,你可以分享自己的工具给别人提供帮助;比如看到小朋友的球跑远了,你可以帮助他拾回来;比如看到疯跑的小朋友摔倒了,你可以先把他扶起来。

遵守秩序,想要改变环境,就要先适应环境

没有人喜欢和破坏秩序的小朋友一起玩,虽然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明确的问:“你愿意遵守我们的秩序吗?”

但是,他们会通过下意识的观察,来判断新来的这个小朋友,是不是能按照游戏规则玩耍。比如,你帮别的小朋友拾球以后,要先问一下,这个球给谁?而不能自己就拿着玩了。

举个例子将4个步骤贯穿起来,妈妈们能更好的理解,帮助娃更好的运用到实际中:

宝宝看到别人玩沙子很想一起玩,

他先凑在小朋友的旁边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说:“好酷啊,这是什么?”

其他小朋友说:“我们在搭一个城堡世界”。

宝宝说:“我这也有小桶,一起用吧”,宝宝把玩沙的工具都拿来一起玩。

宝宝接着说:“我还可以帮你们运沙子”。

看到城堡翻到了,会说:“我们重新搭建一个吧。如果这样搭,它可能就不会翻了。”

社交技能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的引导,帮助孩子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因为社交不仅是交朋友的问题,更多的是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如果你也为孩子的社交问题发愁,可以试一下这4个步骤,比:“我能和你一起玩吗?”管用的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