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蔡春梅/郑春福应邀在CMLS发表RNA与DNA识别信号通路交叉互作的综述(文末有彩蛋)

句子大全 2017-04-04 04:55:44
相关推荐

近日,青海大学医学院蔡春梅博士应邀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发表综述:The Crosstalk between Viral RNA and DNA Sensing Mechanisms,系统综述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文重点阐述了抗病毒天然免疫中RNA和DNA识别机制之间的交叉及潜在的分子机制

病毒感染会引起许多传染性甚至致命的疾病,例如当前的大流行病COVID-19,从而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宿主天然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变得更加重要。经典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是由模式识别受体(PRRs)介导的I型干扰素(IFN-I)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诱导大量的ISGs发挥直接的抗病毒作用。

识别病毒核酸的Toll样受体全部定位于细胞内体中。TLR3、TLR7 和 TLR8 是RNA识别受体,而TLR9是一种DNA识别受体。RIG-I和MDA5负责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而检测细胞质病毒DNA的识别受体则更为复杂。cGAS是细胞质中检测病毒DNA的主要且不可或缺的受体,而IFI16和DDX41只能识别少数几种特定病毒的DNA。尽管病毒RNA和DNA识别通常依赖于不同的受体和接头蛋白,但它们的下游信号传导是相似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病毒DNA和RNA识别机制之间存在高度的重叠交叉,其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1. DNA识别受体介导的RNA病毒检测

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cGAS、DDX41、IFI16和TLR9都能够识别逆转录病毒衍生的DNA,诱导IFN-I产生。其中,cGAS是识别逆转录病毒DNA的一种主要受体,而DDX41、IFI16和TLR9只能识别特定逆转录病毒衍生的DNA。此外,IFI16可作为核酸结合蛋白(RBP)和/或调控蛋白,在IFN/ISG信号通路的严格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STING是检测胞质DNA的关键衔接蛋白,可以直接传递由RNA病毒激活的RIG-I-MAVS介导的信号,以促进IFN-I的产生。基因组富含AT的某些DNA病毒,可通过转录生成的5"-ppp dsRNA启动RIG-I-MAVS-STING诱导表达IFN-I,该过程依赖于RNA Pol III。此外,STING还可通过抑制基因翻译的起始来抑制RNA病毒的增殖。值得注意的是,STING的早期激活通过IFN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机制在体内限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感染。反之,SARS-CoV-2通过编码大量病毒蛋白来抑制STING的早期激活,从而逃避STING介导的抗病毒免疫。

图2. RNA识别受体对DNA病毒的识别

RIG-I介导的DNA病毒检测是RNA Pol III依赖和独立的。如上所述,RIG-I能够以RNA Pol III依赖的方式识别DNA病毒,如HSV-1和EBV。然而,MDA5和RIG-I是以RNA Pol III非依赖的方式检测KSHV衍生的RNA。此外,细胞质的RIG-I和MDA5,以及内体的TLR3和TLR8,皆可识别DNA病毒基因组转录的RNA来限制病毒感染,但DNA病毒衍生的RNA是否是RNA Pol III依赖的,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病毒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SARS-CoV-2毒株。尽管在理解多种DNA/RNA识别受体介导的对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进展,但关于DNA和RNA识别机制之间的重叠仍然存在许多关键的未知。DNA和RNA识别机制之间的交叉使宿主能够在整个病毒生命周期中检测感染,从而放大对RNA和DNA病毒的抗病毒先天反应。有趣的是,病毒进化出多种机制抑制这种重叠来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因此,这些领域的进展将有助于开发选择性靶向核酸识别的病毒疫苗或佐剂和疗法。

期刊简介: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为Springer旗下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1997年创刊,主要出版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综述文章,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神经科学,药理学和免疫学,年发文量300篇左右。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排名第34位。2020年最新影响因子9.261。

文章免费下载链接:

https://rdcu.be/cAs1a

第一作者:

蔡春梅,博士(中山大学本科,中山大学博士),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糖代谢与天然免疫的相关性,高原低氧适应和免疫反应的相关性,以及探索固有免疫系统在诊疗和预防重大疾病、高原地方病的潜在机制。

通讯作者:

郑春福教授自2011年担任SCI杂志编辑以来,共审稿和编辑361篇文章

郑春福教授担任多个SCI杂志编辑和编委,值得一提的是,mBio编辑是中国本土编辑零的突破,Journal of Virology编委是第一批入选的2位中国本土编委之一

郑春福教授在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HSV-1逃逸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 (IF 17.079);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Reviews (MMBR; 封面文章,IF 12.568);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IF 16.408); Blood(IF 23.629); Cell Host & Microbe (IF 21.023); Pro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IF11.205); Protein and Cell (IF 14.870; 2篇); mBio (IF 7.867); CMLS(IF:9.261); Cytokine&Growth Factor Reviews (IF 7.658), Journalof Virology (23篇,其中2篇为亮点文章; IF 5.103), Journal of Immunology (2篇,IF 5.422)等主流期刊发表SCI 论文100余篇,总引用次数2300余次,H-index为28。

值得一提的是,郑春福教授荣获2019-2020年度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年度同行评议排行榜 (TOP25 reviewers)以及2019-2020年度全球Publons同行评议奖(微生物学领域TOP 1%)。

实验室网页

https://bms.fjmu.edu.cn/2017/1130/c2905a72170/page.htm

郑春福教授负责的两个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专题还在征稿中,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20128/the-viral-evasion-of-antiviral-innate-immunity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26199/insights-in-virology-2021

SCI投稿发表咨询

如果您正在为发表SCI而碰到语言问题发愁,如果你的文章投稿到处碰壁,甚至秒拒,如果你信心满满的数据和idea,却不能在高水平杂志发表,本人多年以来担任多个SCI杂志副主编和编辑,可以给你专业性的解答,并推荐合适的杂志,欢迎垂询,请邮件联系zheng.alan@hotmail.com,注明你的姓名、单位以及从事的专业。

2020年热文精选

1. 杯具了!满满一纸杯热咖啡中,满满的塑料微粒…

2. 美英澳科学家《自然医学》再添力证:新冠病毒乃自然进化产物,或有两种起源…

3. NEJM:间歇性禁食对健康、衰老和疾病的影响

4. 一年内治愈失眠!研究发现:改善睡眠,你或许只需要一条沉重的毯子

5. 哈佛新研究:仅12分钟的剧烈运动,能为健康带来巨大的代谢益处

6. 第一项人类干预试验: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28天,足以提高免疫力

7. 垃圾食品是“真.垃圾”!它夺走了端粒长度,让人老得更快!

8. Cell解谜:不睡觉真的会死!但致死的变化不是发生在大脑,而是肠道…

9. 《自然通讯》超大规模研究:血液中铁的水平是健康与衰老的关键!

10. 不可思议!科学家一夜之间逆转动物“永久性”脑损伤,还让老年大脑恢复了年轻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