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唐诗欣赏:读了李世民这3首诗歌(才明白唐朝文学为什么繁荣)

句子大全 2011-04-17 22:19:43
相关推荐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在唐朝将近300年的时间里,不仅涌现出了大量优秀诗人,形成了众多的诗歌流派,题材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送别、爱情、边塞、山水田园、咏史、咏物、言志、思乡等各个范围,诗歌数量更是众多,仅现存就有五万余首。

这些诗歌不仅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大唐王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更给现在的我们以愉悦优美的精神享受。

唐诗的发展和繁荣自然与当时的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也和当时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其中有个重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文学实践者

李世民是唐初文学的推动者,早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他就曾经在自己府上设立文学馆,招揽天下饱学之士。在他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又设立弘文馆,广泛吸引和培养了来自不同阶层的英才贤士。

李世民并不仅仅满足于推动文学的发展,他同时还是唐代文学的实践者。

作为一位胸怀天下、素有济世安民抱负的政治家、军事家,李世民对时事、个人际遇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经常赋诗作文以纪念。

李世民的文学创作范围广泛,涵盖抒情、记事、写景、评论等各方面,他留下了90余首诗词,其中《全唐诗》存有他诗歌88首,《全唐文》录有文七卷。

在历代帝王中,李世民的文学造诣很高,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皆通,其诗词作品也具有语句工整、寓意深刻、意境深远等优点。

写诗赐房玄龄

李世民有一部分诗作是写给他的大臣的,魏征、萧瑀、房玄龄等都曾经得到过他的赠诗,其中以房玄龄为最多。李世民曾经三次写诗赐给房玄龄,可见他对一代贤相的倚重和喜爱之情: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身为一代帝王,李世民最常见的当然是宫廷内外的景色。

在这首诗中,他先是描写了皇宫内外的秋景,又对当时朝野上下的和谐景象进行歌颂,之后将自己和房玄龄的君臣之情比作手足之情,在赞叹与歌颂中流露出时光易逝的感慨。

清光,即清美的风采,多用来比喻帝王的容颜。

翠微,即翠微宫,是唐代皇家行宫之一。

双阙,宫门外的楼观,在这里借指宫门。

葵藿,葵和藿都是植物名,叶子都向太阳,用以比喻下级对上级的一片忠心。

唐太宗还有一首诗是称赞房玄龄一心为国家求取贤才的:

赐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是对房玄龄的赞许之情表露无遗。

太液仙舟迥两句,表明房玄龄没有时间乘坐太液池中的仙舟游玩,也无意乘舟求仙,因为他每天都在忙于引见贤才。

未晓征车度两句,天还没亮,不远千里赶来的英武贤才就已经驱车入关,因为贤相房大人已经命令打开关门,正准备好好向朝廷推荐他们呢!

写诗赐萧瑀

萧瑀是梁明帝的儿子、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身为隋朝国舅,当年李渊在隋朝当官时,两个人的关系很好。后来李渊反隋建立了大唐王朝,萧瑀夫妇应李渊之邀前来投奔大唐。

李渊和李世民在位的时候,都十分看重萧瑀的才能和品德,对他予以重用,他曾经担任过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职,封宋国公。

萧瑀为人刚直不阿,在李渊朝时,诸位皇子明争暗斗,虽然李渊自己喜爱长子李建成,但是萧瑀更认可李世民,并在之后的玄武门之变中不顾个人安危支持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称赞他: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李世民在诗中赞扬了萧瑀的坚韧、忠诚、仁爱又讲道义的品德,萧瑀也的确无愧于此。

蔚然成风

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一代仁君的周围聚集的多是仁义贤德之士,唐太宗重用贤才,他周围的大臣们自然更热心于为国为君选拔推荐可用之人。

用人如此,文学创作同样也是如此。唐太宗在处理政务、宴请朝臣、外出游玩时,随时赋诗抒情写景,赠与大臣,并以此为乐事,大臣们自然会纷纷写诗应和。当时的很多重臣中就有不少也是著名诗人,其中就包括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欧阳询、于志宁等,他们不仅擅长出谋划策,治国安民,同时也能诗善文,文采斐然。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虽然唐太宗时期的诗歌风格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正是由于唐太宗及当时文人们的大力提倡和广泛实践,当时的唐诗已经具有了反映现实生活、题材广泛、风格明快简洁等特点。

随着大唐国力强盛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和文化必将更加趋于繁荣,唐诗的风格终将成熟,最终成为盛世大唐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想了解一代仁君李世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