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我的团长我的团》炮灰们是被龙文章逼着去打南天门之战的吗

句子大全 2013-03-09 10:51:47
相关推荐

团长整部作品的高潮就是南天门的攻克堡垒之战,可以说之前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场仗。现在有人来也怀疑这场仗的动机,非常好,说明确实看得挺全的了。

但我也要反问一个问题:除了龙文章之外,炮灰团里面的其他人如果不去打南天门之战就一定能活下来吗?如果能,那请问兽医怎么死的?

当然有人会说兽医之死只是个小概率问题,敌人一发炮弹砸过来,兽医躲避不及时,恰好就被干掉了。这么说没问题,但说明对战争的理解还不够。两个国家之间浴血奋战七年,禅达两岸的对阵也接近一年,双方死伤无数,无数人的亲人、朋友、战友葬送在敌人手下。这种情况下苟活还能逃避问题吗?

战争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即使有了攻克南天门的对策,即使虞啸卿一再逼问,龙文章一开始也不想去打南天门之战,炮灰们也不想。对啊,谁想去打绝户仗,谁甘心去做炮灰?

虞师的攻击被迫无期滞后,于是我们活着,活得很高兴。若为安逸故,两者皆可抛。日军想必也很高兴,因为永无休止的炮仗终于停止。克虏伯钻进来,拿着一枚三七炮弹,两只小眼放着光:“团长,打一炮吧?打一炮吧?”死啦死啦:“打一炮做什么?”“克虏伯立刻便以为自己会意了:“嗯,打两炮!咱们又不是叫花子!”死啦死啦:“打炮做什么?”克虏伯便小眼炯炯地愣在那,并且炯炯很快成了黯然。我头也不回地:“出去。团长他老人家在坐月子。”于是克虏伯讪讪地出去,胖大的背影充盈着失意。

南天门攻克堡垒之战的直接起因就是兽医之死。龙文章确实想苟且偷生,可敌人根本就不给你苟且偷生的机会。如果不主动攻击,一直被动受压制,接下来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死得愈发窝囊。

如果去看小说,就会知道炮灰团的那几个骨干成员里面,真正死于战场拼杀的并不多,记忆中只有要麻、康丫、豆饼、蛇屁股。剩下的人,迷龙死于枪毙,龙文章死于自杀,克虏伯死于自杀,阿译死于自杀,还有兽医死于炮击。

是吧,不打仗并不代表就不会死人,而且往往死得更窝囊。

丧门星:“……我怎么觉得仗还没有打完呢?”老实人说了个我们全体的想法,我们看了他一眼,沉默。仗没有打完,因为我们还在求生。

战争年代,个人的性命如同蝼蚁。铁甲洪流呼啸而过,带走几只蚂蚁再简单不过了。只有凝成一团才能积聚力量,也才能让个体有安全感。

队伍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让你有自尊,我们仍有队形,我们有腿,不想加入溃乱拥挤的散兵。

“你是想保自己的命。”虞啸卿听起来有点儿疲倦,“你精似鬼,知道一个人落在缅甸连一天都活不过去,所以你拉上一群。”

炮灰们能够活下来的原因就是跟其他炮灰聚拢在一起,在死啦死啦的领导下,疯了似地地把日本人阻击在怒江西岸。这种同袍情谊,真正地生死与共,会坐看着其他战友去送死,然后自己苟活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迷龙几次三番有机会离开炮灰团也都没走。

然后他便瞧见了骑在墙上的迷龙,雷宝儿已经自迷龙手里消失了,但迷龙仍看着死啦死啦发呆。“东北佬儿你长墙上了吗?我是你们团长!我是你们团长!我都说烦啦!”迷龙被这样一种小人得志都给看晕了。他迷迷糊糊想跳下这边墙,挂在墙那边的脚却忘了盘过来,于是我们听见空通一声,迷龙消失在墙这边的明沟里。

迷龙老婆:“……其实迷龙从来就不爱打仗,他怎么也要跟你们一块呆着,就因为他喜欢跟你们一块呆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南天门攻克堡垒之战,别说龙文章是带着炮灰们去报仇,就算龙文章真去寻死,我估计他手下这帮炮灰也会跟着去。

题主的描述中提到烦啦不想去还被逼着去,真是如此吗?

我:“我不想说……你带我们去死好了!你有这权利!上峰给你的!我们也把命交给你了!”死啦死啦:“我没有的。以前我做梦都想有,现在我惟恐我有。老头死啦,以前我怕他。是啊,我没你坦直,他是我最怕的一个人,我不爱跟他说话,因为烂得没脸见他。现在他死啦,我想我该掏枪把自个崩了,因为是我的疏忽。你呢?孟烦了。你怎么想?”我大叫起来,是尖叫,嗯,是的,这就是他步步紧逼的目的:“能赢!能赢!你不就是要我说这个吗?!我说啦!放过我好不好?不是你带我们去,是我们一起去,还你说的债!错不了,我们能赢!赢死了!杀光他们。我们赌自己的命!这么疯怎么可能不赢?!”

表面上孟烦了是被逼的,但其实团长也是在逼迫烦啦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个答案可以理解为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对得住作为人的存在,而不是天天沤在烂泥沟里真成炮灰了。

迷龙在微笑,每个人都在微笑,从郝老头子走后再没人这样笑过,失而复得的快乐,他终于又活过来了。于是我看着我的团长。我看见苦涩和苍凉——知道要去哪吗?我的弟兄。

有人说兰晓龙的士兵三部曲《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生死线》是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追求的自我认同。这个说法我个人是赞同的,在团长中,南天门攻打堡垒之战看上去是惨烈到不能再惨烈的绝户仗,可他们也必须要打,尤其是孟烦了要打。

知识分子有一个特征:因为长期受教育而缺乏实践经验,容易形成比较模糊的价值观,人情世故、理想信仰、爱情亲情都有,但都不牢固。尤其是当书本知识无法解释现实世界之时,这种撕裂感会更强,前期的孟烦了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事,在现实的磨练下逐渐寻找到一条和自己价值体系吻合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身不够自信,所以就需要其他人的带领和帮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贵人”。于孟烦了,龙文章就是他的贵人。

他过江,为了侦察,为我军一直在说却从未有做的反攻做点准备,但他真的搬走了我父亲当命看的藏书,这才是最疯狂的部分。我们也真的成了他的死忠,因为他真在做事,于是我们明知故犯跟着他去做些更疯狂的事情。

团长整部作品的价值观,也就是龙文章的价值观其实是特别朴素的,用龙团的话说就是:我想让事情是它该有的样子。换句话说就是,团长整部作品都在重温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所拥有的美好品质。

小蚂蚁:“我居然要看书才知道,原来我不信过的好多东西都是真的,原来我们以前真的那么辉煌,开阔,骄傲,无畏,不拘一格,包容世界。禅达人没桥也修出了铜钹,我们的祖先没榜样可走了整整五千年。

这些价值观并没有那么花哨,也没那么多口号和信仰。但如果一个人经历了无数次现实的挫折和失败之后,依然还能对自己曾经的价值体系保有信心。那这些认知就已经深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这不是单单念书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死啦死啦会在受审之时背那么多的地名和菜名,因为哪怕打了败仗,他也坚持认为只是人的部分问题,我们曾经所建设这些城市和文化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去铭记的,值得我们去为之战斗的。

龙文章本身其实是一个对中华传统文化语境归属感很强的人,或者我们也可以把他看作是中华文化体系下成长起来的英雄。这种人不论他去做什么,都是深植于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怎么可能没有魅力和号召力呢?所以阿译说:“如果我三生有幸,能犯下他犯的那些罪行,吾宁死。”

孟烦了其实是幸运的,他能遇到龙团这种天才式的英雄人物,通过现实的磨练去重塑了自己的价值体系——让整个炮灰团都活在自己身上。如果不是如此,他可能会变得跟他父亲一样,那就是另一个孔乙己了。

烦啦或许真是被龙团逼着上战场的,可这一逼,也逼出了他自身内心深处的想法——战斗,而非逃避。南天门之战后,目睹精英变成炮灰;北上被俘虏,美械装备竟被泥腿子赶着跑,这些荒诞而又真实的经历更是加深了他对炮灰的认同和归属感。这也是虞啸卿回来的时候烦啦为什么不见虞啸卿,虞啸卿还是那个虞啸卿,可烦啦已经是一个把三千座坟压在心里的真炮灰。

精英和炮灰,永远都是两个世界的物种。

更多内容:

《我的团长我的团》龙文章为什么不答应虞啸卿,做主力团的团长?

抛开唐基,虞啸卿是否能在不抗命的前提下渡江营救龙文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龙文章在带大家回国的路上为什么要枪毙迷龙?

《我的团长我的团》孟烦了为什么要当逃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