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于是”边想边写 语言的精妙(文章的创作 学习比写作更重要)

句子大全 2007-02-03 02:43:38
相关推荐

写作的方向有很多,写下点什么呢?这是个问题。

写什么,把思维的点滴变成文字,不想不行。于是就得想,还得好好想。既不能成为又一个“朋友圈”,又不能成为一种说教。

于是“于是”这个词成了一种思维逻辑的开始,于是就得想就得写,想是锻炼逻辑、梳理知识,写则为了提高文笔、掌握知识。

于是(我还是那么的喜欢用“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发觉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贫乏,于是就促使自己要学习、要读书、要梳理、要总结。于是就根据最近读的书、看的文、了解的事、引发的共鸣与思考……写下了点什么。这样倒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于是自媒体促使读书这件事倒也成为了一件大好事。

于是就成功地把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即从自媒体写作的心得体会变成了读书。因为输出比输入更重要。于是这样一路想下来竟十分有趣。

读书的范围就很广了,于是就有了写作方向,于是就产生很多共鸣与思考,或者最不济也是东拼西凑或“拿来主义”,拿“大师”的做事说做事,拿“大家”的做人说做人,拿“大家”的做艺说做艺……这样想来,竟不自觉地学到了大师的为人处世,学术态度……

当然这只是一种“于是”的思维猜测,自媒体中间不乏有很多知识渊博的人,比如日更2万字、拥有一门手艺、一项技能的一大群“大V”,以致后来,每遇到一些生活技能型的问题,自媒体的“达人”们总是能给出很多实用小妙招。比如,我学发面就得益于自媒体。

于是,就惊人的发现说着说着怎么说到“发面”了。

于是又想到了一句话“顾左右而言他”。(当然这里用“顾左右而言他”也很不恰当,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比喻呢?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欢迎各位提供恰当用词。)

文章的创作,语言的精妙,在写作时很重要。把一个问题变成另一个问题,是非常巧妙的,听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但又觉得好像没回答一样。

举个(不很恰当的)例子吧。有一次看《经典咏流传》,北师大教授,博导康震老师和主持人的一次问答,很是精彩。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经典咏流传第三季第5期,有一首歌《汤显祖遇见莎士比亚》,演唱者:谭维维、郑棋元,填词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辛晓娟副教授,音乐制作人捞仔老师。

(说到此处,不由得扯点其它,也就是听歌感受,这首歌一听就很大,大气场、大气魄,梦幻,所以也向大家推荐一下。)

歌曲演唱完毕,主持人现场有个简短的访谈,在采访完填词人后。

向康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是您,您会怎样用什么样的风格填词?(哇,问题有些尖锐)

康老师(大概这样说):我和晓娟老师很熟悉,晓娟老师在古诗词方面也很有成就。

我可能会很犹豫,不去做这样的创作,因为我没这个胆。(很真诚)

创新,需要勇气。(话锋一转,转变为另一个层面)

这个创作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辛老师写得好)

后面就讲到了汉语世界遇见英语世界、民族文化遇见的事情了。(回答得又接地气,又有高度。)

于是看完这一段觉得:康老师不愧是点评嘉宾,很厉害,很巧妙,这应该是现场点评。于是又想到主持人有一次介绍过:《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诗句出自康老师的书法作品。

(十分抱歉的是用文字讲故事的能力有限,推荐大家看视频。)

于是就到结尾了。回看了一下上文,“于是”了这么多,也没“于是”出个所以然,于是问自己到底想说什么呢?想来可能是想说:自媒体创作要学习、自媒体创作需巧妙。因为是一路“于是下来的”有些地方词不达意,不妥之处,请指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