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禅宗的「不立文字」或「当头棒喝」(显示出怎样的“语言”困境)

句子大全 2008-10-02 19:02:17
相关推荐

(甲) 佛家的根本精神

佛家的根本精神就是如实地把握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名之为“如实观”。如实观则要靠般若智,而般若智乃是要由实践修行而证得的。这里显示出真理是要借实践而得。释迦牟尼在世时以言说教化弟子,弟子依其言语而修行见道者,大不乏人。佛陀入灭后,弟子将其言说结集而为经典,由口传而至文字记录,依之修行。去佛日远,弟子渐渐着重了文字的研求,义理的发挥,衍生众多论典,新义竞出。于是分门别派,各有所主,互不相容。修行而证道者日少,形成了部派佛教,陷入分裂的危机,远离了佛教的根本精神。

(乙) 龙树的“以文字破文字”

于是,龙树、提婆兴起了大乘佛教,批判了当时的各部派。龙树认为,部派佛教是完全陷入了语言文字之中而被困,不能超越。他认为凡有所说者皆不能达于真实。因为凡有主张都只能表达到一边的意见,如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真理时,必有对立矛盾的情况出现,因此必非真实,而真实是要离开言说而体会的。所以龙树对于当时各个部派的主张,均找出其主张之矛盾性而破斥、消解之。由于他深切体会到语言的局限性,因此,他以文字破斥各派之文字时,自身则不正面主张任何理论。就算他对真实用文字有所描述时,也是随说随破,使人不会停留在文字义理之层面上。他认为世间一切论题都可用其反面来破除消解,而真实就是将正反论题都消解后,超过了文字语言的层面来把握的。而这个把握就是要通过实践而证得。在这里,龙树继承了佛陀的精神,将真实重新归结于实践之中。

(丙) 禅宗的“不立文字”

佛教传至中国,至隋唐而大盛,各宗竞立,依经解说,将佛学义理带至新的高峯,但亦容易陷入文字义理中而不能自拔,于是禅宗兴起,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者,并非否定文字,不要文字,祇是不拘泥于文字而已。“教外别传”的教者,语言文字也,即经论也。教外别传者,即说明真理并不存在于经论之中,当一个人修行至大澈大悟时的境界,乃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是超越经论言说之境界也。如《维摩经》所述: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己,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己。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又《碧岩集》中,记述须菩提与帝释天的对话如下:

“须菩提岩中冥坐,入空三昧时,诸天雨花赞叹。尊者问:『雨花赞叹,复是何人?』答曰:『我是帝释天。』『汝何赞叹?』『我重尊者,善说般若波罗密多。』尊者曰:『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汝云何赞叹?』天曰:『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

以上两则指出,真理是离言说文字的。虽然经中常说真理,其实都是语言说明,如文殊师利所说一般,而非真理本身。故要超越所说,而至“无说无闻,是真般若”的境界。这就是教外别传之旨了。

况真理是不论佛陀出世与否,都存在于一切现象中。如非自身立脚于实境而实际地领会,则必不能体验其如实之实相。禅宗由“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显示出语言经教的局限性,固定而缺乏生命力。语言文字只有象征的意义,而无实际的意义,就如以指指月之手指而已。因此,禅宗强调于现实中把握活生生的实际,不以仅仅构成一种真理的概念为满足,而是把握实相而达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境,而这不是存在于言说文字的世界里,是要经过实践的过程,如实的体騐才能理会。这是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意义,亦符合了佛家的基本精神。

(丁) 禅宗的棒喝所显示的语言问题

佛教的宗教立场,依佛陀所说:“吾如良医,应病与药”。即是说,顺应一一的境遇而施以教化。所以佛教的教理常以根机为中心,以方便为说教,因而成立种种法门。禅宗更将这个精神拉至高峯。禅宗的接引方法并不是形式的固定化,而是自由地实际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六祖临终时曾教弟子说法时“动用三十六对,出没不离两边……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这即是以文字破文字,乃远承龙树之旨。及后禅师们恐人更有所执,于是发展为“以非文字破文字,以非语言破语言,以非概念破概念”。于是棒、喝、拂、拳等相继而出。这无非表明了语言文字概念之不圆满性,不能见于真实,于是用种种非语言的方式来堵塞弟子的思念,真逼至思想概念无路可逃,忽然借着眼前活生生的现实因缘,摆脱了语言文字的束缚,了悟到诸法的本来面目。这时则真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戊) 结语

因此,禅宗并非否定文字语言的价值,而正是透彻地了解到语言文字的极限,鉴于当时人多重视经典,以为真理就在于经典文字之中,因而起来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借着这个方式来重新显出实践的重要性。由实践而瓦解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地把握诸法的实相。这是与佛陀的本怀,龙树的用意是一致的。而由维摩的“默默不语”,而至龙树的“以文字破文字”,再到禅宗的“以非文字破文字”,可见出禅宗将这个方法带到顚峯。

扩展阅读:

从禅宗的“门派竞立”到“龙树正法”再到分裂,看禅语录的价值!

什么是“中观”思想学派?

剖析「中观学说」中最难理解的“ 名相”(名词),还原佛法真谛!

禅宗有“ 五家七宗”,至今最具影响力的2家,宗风却是一刚一柔

最具影响力3个教派,禅宗、密宗、净土宗,其历史渊源却少有人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