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第十四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贺普仁:一把雨伞一盏灯

句子大全 2014-06-16 19:07:53
相关推荐

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四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十三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于10月18日拉开序幕。本次活动以传承中医药精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包含中医政策抢先看、中医智慧首尝鲜等亮点活动。

第十四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期间,我们与您重温我院明医故事。

贺普仁:一把雨伞一盏灯

首届国医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我院贺普仁教授以全面的三通理论、独特的快速无痛针刺手法、娴熟的火针技术广被同道称道和尊敬,有“天下第一针”的美誉。

在他86岁高龄的时候,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每天看新闻,读报纸,关心中医发展,关注中医人才培养。谈到医德,贺老曾讲述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的故事。

古时候的老中医,在弟子满师时,会送给弟子两件礼物——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雨伞意在教育弟子看病要风雨无阻,无论天气如何,只要病人有需要,就要出诊;灯笼是告诉弟子,看病不分白天黑夜,就算在深夜,只要有人求诊,医生就要应诊。贺老说,中医医德的核心是为人民解除病痛。一个医生,只要心里装着病人,想着怎么才能解除他们的痛苦,就会心无旁骛地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贺普仁14岁时,拜京城针灸名医牛泽华为师,从此开始了他的针灸之路。回忆起跟随牛泽华老师学习的时光,贺老感慨万分。他说:“老师要求很严格,中医经典古籍和常用书籍都要熟记于心。”旧社会当徒弟要给师傅提“三壶”:茶壶、酒壶、尿壶。贺普仁什么活都干,无论是挑水、做饭还是生炉子,他嘴里都念念有词,整天歌诀不离口。他说,当时《难经》自己背了好几个月,《伤寒论》整整背了一年。跟师8年时间,贺普仁只回过家两三次,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我的老师从不怠慢病人。”贺老回忆说,老师对病人是全心全意服务,从不怠慢他们。记得,有一年夏末秋初时,由于当时卫生条件不好,很多人得了肠胃炎,每天诊所里都有十多个肠胃炎病人,他们又拉又吐,面色苍白。老师没嫌弃这些又拉又吐的病人,细心给他们诊病。遇到重病号来不了诊所的,他就主动出诊。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贺普仁立下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志向。

贺普仁原名叫贺述文,为了表达自己学习中医的强烈意愿和人生理想,他将“述文”更名为“普仁”。普是“普度众生”的普,仁是“仁义为怀”的仁。青年的贺普仁认识到医者仁心、医乃仁术是中医数千年传承下来的行医宗旨。为医之职有两个层面,即医术和医道,医术是一门技术,是医生的生计,是物质的、较低的层面,而医道则是医生追求的境界,是精神的归宿。医道的核心和根本,即是普度众生,仁求济世,将仁爱和精湛的医术贯穿于医疗工作之中,拯救生命于危机之际。

除更名外,原本没有字、号的贺普仁给自己起了字“师牛”,号“空水”。字“师牛”是告诉人们自己是师从牛泽华老师,时刻提醒自己的中医针灸技术是从牛老师那里学来的,其中凝聚着贺普仁对恩师牛泽华先生的感恩之情。他说:“我入中医这行学了针灸,我就要做中医针灸这行里的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这是“师牛”的另一个含义。号“空水”,空就是空气,水就是喝的水。意思是说自己要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人民的需要,更是病人的需要。无论从名、从字还是从号上都可以看出年轻贺普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他“普天同心,仁义为怀”的人生追求。

贺普仁教授出诊

1948年,22岁的贺普仁从师8年之后,开了一家诊所,独自创业,贺老至今还记得他的第一个病人。“我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发高烧,抽风,我们当时叫急惊风。我给孩子扎针、放血、退烧,孩子止住了抽风,烧也退了,最后又给他开了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很快就康复了。看着孩子好起来,我心里特别高兴。”

当时,贺普仁诊所夹在一些有名的中医诊所之间,显得他“嫩”了点,毕竟“中医大夫还是老的好”的观念在老百姓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但是贺普仁有自己的招数,第一,在技术上下工夫,精益求精,用疗效说话;第二,在应诊时间上不限制,病人随来随看;第三,在诊费上不认真,有钱没钱都给看。这三招,使贺普仁的名声越来越响,人送外号“小大夫”。当时,谁家有人生病了,都会说去找“小大夫”看看!有一年,从端午节到中秋节,一拨拨病人没给钱,先记着账,100天算下来,病人拖欠的金额达到1700元。现在1000多元钱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何况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月工资也就几十元钱,1700元真可谓天文数字了。

贺老曾回忆说:“开诊所时,常常是上午在诊所看100多个病人,下午又要到20多个病人家里出诊,回来时已是深夜了。当时出诊,除了带出诊包还要带上手电筒和雨衣。”如果病人家不远,他就自己骑自行车去,如果太远了,就雇辆三轮车。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贺老没有拒绝过病人的要求。

1956年,而立之年的贺普仁关闭了患者盈门的私人诊所,同许多北京著名的中医大夫一起走上了公有化道路,在北京地区第一所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现“北京中医医院”)当上了一名针灸医生,不久又被任命为针灸科主任。

贺普仁教授带外宾示范教学

他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对针灸刺法及理论加以挖掘、整理、总结、提高。贺普仁在不断地探索中总结出了完整而崭新的理论体系,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并于八十年代臻于成熟而提出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形成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独特学术思想,即: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和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为针灸治病开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贺氏针灸三通法”既是贺普仁对传统针灸疗法提纲挈领式的整合与概括,也是对传统针灸疗法的创新与升华,在我国的针灸临床医疗学术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是针灸界的一面旗帜。

贺普仁教授查阅资料

针灸赋予了贺普仁一个广泛发展的空间,也彻底拓展了他探索医学的视野。在“贺氏针灸三通法”中,火针疗法是针灸中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却一直未广泛应用,与针灸其他针具针法的发展很不协调。面对火针疗法几近失传的现状,贺普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率先尝试火针疗法,大胆探讨火针疗法的适应症及其治病机理,并从此将其提升到与毫针同等高度。并且,在几十年临床实践中,他发展了火针疗法在临床上的适应症,归纳了注意事项和禁忌症,规范了火针的操作方法,较古人扩大了施术部位,创新了火针刺法,发明了贺氏火针针具,制作出一系列适用于不同临床适应症的火针,建立了成熟稳定的制作工艺。如今火针疗法已经被针灸业界广泛使用,且深受患者欢迎,治疗病种达几十种。

普天同心,仁义为怀,神针妙法,武医丹修,一指回春,这就是国医大师、针灸大家贺普仁。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

2013年2月23日《中国中医药报》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