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文了解福建客家连氏宗祠和祖墓(一座祠堂代表的便是一个家族)

句子大全 2014-03-30 22:44:42
相关推荐

连氏宗祠(宁化)

连氏宗祠坐落于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坪埔村石圣塅。它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坐南朝北,占地1公顷,主体筑宽18米,深30米,上为祭祀大厅,中为天井,下为凉厅,设计精巧,鳌头翘角,龙凤绕梁,精工雕刻。主祠两侧还建有书楼学堂。道光十一年(831)原地重修改建,宗祠堂号由“申锡堂”改为“敦睦堂”,由坐南朝北改为坐西向东,当时大门前有石鼓2个、石桅杆2根。

宁化连氏奉光裕公为一世祖。光裕公八世连详,字肇祯,世居邵武禾坪后徙建宁南乡三滩;南宋建炎二年(1128)因商于汀州宁化,见其人文蔚盛俗美风淳辄兴乐土之念,遂举家居在城里上进贤坊(今翠江进贤坊)。

连祥娶巫氏,生二子:长富郎、次贵郎。富郎一子:兆甲,后迁江西宁都。贵郎迁宁化县水口新村里罗坊连屋坪,伍氏,生一子:朝郎。朝郎,字时聘,南宋乾道五年(1169)因避兵乱逃至会同里一都案湖(今宁化县治平乡坪埔村案湖)开基立业。坪埔连氏奉光裕为一世祖,连祥为入宁化始祖,连朝为案湖(坪埔)始迁祖。坪埔连氏裔广布闽西、闽北以及台、赣、粤等地。

2009年,连氏宗祠重修。

龙井祠(大田)

龙井祠,又称蛟龙井祠,为大田县魁城连氏总祠。该祠位于太华镇魁城村下洋宫后崎山麓,坐北朝南,上下两堂厅堂为四梁抬井式,重檐悬山顶木结构,顶饰华丽。唐开成元年(683)始祖连广川、仲英父子开基前溪坂之浒(今镇魁)。龙井祠由连仲英建始,后遭兵燹毁,宋宝祐二年(1254)重建。相传宗祠蛟龙潜伏,故名蛟龙祠,祠内构建及壁画等皆不饰龙。2007年众裔依原样重建该祠,并保留清代木雕构件。

龙井祠奉祀连广川及林氏四夫人、六世孙忠懿银青光禄大夫连胤及林氏十四夫人神像于庙堂,并金童玉女神像,设立春祭二月十五,秋祭九月初三。祠内有井三眼,右边厅廊一眼,右后角、前廊各一眼,天气久雨出浊水必放晴,久旱浊必有雨,千百年来皆有应验。

龙井祠较有文化品味,祠内有连姓起源、迁徙、人文等展板。2008年5月25日举行隆重竣工典礼暨揭匾仪式,省内八市数千裔孙参加庆典,场面十分壮观。龙井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连姓为姜姓之后,周朝姬庀王赐连称公,以齐国山西上党都璐安府璐城为食邑。葵丘著迹,上党开宗。西晋末年,一支连姓南迁,定居于浙江婺州(今金华市)。唐朝之时,有连谋者,配吴氏,自婺州迁闽之三山(福州别称)濂江(福州古地名)。濂江连氏传至连川,为唐金紫光禄大夫。连广川之子仲英,袭父职任制置使,乞身退处谢爵致仕,于唐开成元年(836)因隐退携眷迁居延平府尤溪万足里丰乡之蓬屋村(魁城旧称)前溪坂定居,至今已传40代左右,人丁昌盛,子孙遍布闽、台等省及县内张地、菖坑、万湖、西埔、温坑、太华、横洋、苍州、广平、铭溪等地。魁城村内聚族二千余人,县内总人口排名在第16位,达7000余人。

魁城连姓人文璀璨:唐代连广川进士及第,任广西、四川二地副使,封金紫光禄大夫,曾作《十二楼赋》,名噪京城,受大诗人温庭筠赞誉。唐朝祖孙三进士(连广川、连仲英、连可封);宋朝父子皆登科(连玠、连献臣、连鼎臣);元朝科第重光,连和进士及第,任州府判;明朝天文学家连登岸著《天文志》,名扬千秋。从唐至清,魁城连共有七品以上官员达50余人,举、贡、庠等功名百余人。

龙安堂(漳平)

连氏望出上党,即今之山西省长治市。连氏入闽,始于唐朝开成元年(836),连广川之子连仲英迁居大田县魁城(称魁山,原名蓬屋村)。元代,其裔孙连小六从魁城迁徙至当时的龙岩九龙乡和睦里白泉社(今漳平市新桥镇白泉村)开基创业,繁衍子孙。为纪念开基祖连小六,连氏家族在白泉村的莲花盂兴建了一座祖祠,名曰“龙安堂”。龙安堂是典型的宗祠建筑,宏伟壮观,前门、天井、正厅、两旁厝,完好无损。正厅楹联为“自魁山分派而来伟奇清新考今名朽;由莲盂肇基之处报功宗德子孙祀典”。每逢年节及祭祖日子,祖祠香火绵延不断。

连小六之第三代孙连法进,生二子,为避乱,长子迁居长泰,次子迁居永春。迁往长泰的长子连大袭(襄德公与其母一起最初定居江都附近的崎岸,后因在江都当塾师而移居江都。襄德生三子,长子时冲漂洋过海辗转到台南小脚腿安家立业,繁衍子孙。次子连时崇留居江都。

其后裔在明清时期,又陆续有人迁往龙海和台湾,如龙海马崎社的连姓开基祖连佛保就是清朝初年从江都迁去的。连佛保的后裔连兴位又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从马崎社二十七都渡海到台南定居谋生。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连横,及其子连震东、其孙连战,就是连兴位的裔孙。据有关史志和连氏牒谱记载,现居福建长泰、龙海、永春和台湾等地的连姓宗亲,其祖先均源于漳平市新桥镇的白泉村。

连总墓(大田)

连总墓位于大田县万湖村东里,坐北向南,人葬时为土葬。宋代重修时以砖构造,石碑上刻着“金紫光禄大夫广连公墓道”大字。2007年,连氏裔孙进行重修。墓主体结构不变,只美化边环境,增加观赏景点。

连总,号广川,唐进士,曾任广西、四川二地使,仓部员外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因著《十二楼赋》,受唐大诗人温庭筠称赞,为大田县连氏鼻祖,八月十六日为祭祀日。连总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连胤墓(大田)

连胤(889~949),葬于大田魁城村石碑隔,为大田魁城村连氏第六代先祖,五代闽国进士出身,官至把截使,升至银青光禄大夫,受到闽忠懿王封谥。族谱记载,连胤墓,官路边立有2米多高墓道,由清代廪生连大魁绘在宗谱墓图志中。

2006年10月,大田县连氏宗亲成立联谊会,商议重修坟墓。2007年4月动工,2009年12月竣工。新修的墓葬,平视前方,水田、山野葱绿,远眺,群山连绵,白云飘荡。

连胤生有九个儿子,老三连光信的后裔迁到泰和台湾等地,老七在世时就迁至龙岩,连胤生后代子孙遍布海内外。每年八月初一,为连氏裔孙祭祀之日。

连禄大墓(大田)

连禄大墓位于大田县魁城村的上洋中央埔水田中间,墓主连禄大,为魁城连氏第十四代裔孙。该墓呈圆形,其直径达25米,在墓的原点上种有一棵小梨树。墓形似罗经,俗称罗经墓,坐西南向东北,为我省最大的地下悬棺,修建于元未明初。灵柩为小棺纳于大棺,悬于空间,历经盗毁,1980年连氏后裔再次修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