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

句子大全 2009-08-21 01:36:13
相关推荐

清代才子袁枚著有一部文言小说集,收录了当时许多传奇故事,涉及神仙鬼怪的很多。因为《论语》中“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语,就将小说集取名为《子不语》,意思是圣人不说,他自己来说。后又有《续子不语》一书面世。

圣人不说,他偏偏来说,这正是袁枚的可爱、任性之处。但袁枚著此书,并非是为了宣扬神仙思想,在消遣之余,揭穿江湖术士装神弄鬼之举,借鬼怪讽刺人间之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百态和人情世故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孔子不说怪力乱神呢?

难道是孔子不懂这些神怪之事?不,孔子懂,只是孔子不愿意讲,讲的很少。因为这些不在孔子的教学大纲之内。

《论语》中子贡说“老师讲性和天道非常少,我们几乎听不到。”可见孔子是懂这些的,只是要因材施教,对于这一班学生来说,还没有到达知天的地步,所以也就不讲。子路曾经问孔子怎么侍奉鬼神,孔子当头一盆冷水浇下:侍奉人都不会,还问什么侍奉鬼神!子路又问死后的情况,孔子还是一句话就顶了回去:活着的事都没有搞清楚,有什么资格问死后的事情呢!孔子主张下学而上达,《论语》中他答复子路“未知生,焉知死”也可以理解为懂了生的道理,也就明白死后的世界。可见孔子也说,只是学生们不懂。

孔子知道这些神怪之事,但不讲,也不让学生研究,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周朝。周朝是建立在商朝之后,商朝文化特征就是重鬼神,轻人事。商人的鬼神观念十分浓厚,一切听从神的安排,关于鬼神的讲究非常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迷信。周朝则注重人文文化,注重人的力量,虽然也承认鬼神的存在,但是人获得进一步的解放,得到重视。《论语》中孔子感叹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在通过比较夏、商、周的文化后,发现周朝生机勃勃的人文文化,决定一生从事于此。

从文化的演变来说,大致是从神话发展到哲学再到科学,从神仙走向人类,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就是进步。

孔子不讲神怪之类,而专注于人文思想,就是思想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鬼神思想盛行反映出社会主流思想弱化,人们需要寻找精神寄托,于是大谈鬼神之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正是这种写照。人要在自己内心真正建立起一套思想体系,这个非常难,所以只好相信别人建立的东西,这就是信仰。就是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可以相信、可以信赖的东西,这就容易走入神怪的范围。我们看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徒,能做到真心相信创始人思想的少,还是信奉教主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多。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流思想空前强化,人们不仅不敢谈论政事,说话也非常小心,于是只好谈玄论道,以躲避灾祸。清朝大兴文字狱,文人以文获罪的不胜枚举,于是志怪小说盛行,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至于孔子不讲力、乱,相对来说容易理解。力就是武力,武功,也包括了权势、霸道。孔子的学生中子路很勇猛,很有力量,是力的代表,孔子对子路很注意就是怕子路乱来。《论语》中子路问:“听到道理就去实行吗?”孔子反而说:“有父母兄弟在,怎么能那么莽撞呢?”这就是个人要注意对力的节制。古时候人们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保护自己,现在的人有了力量,就喜欢闹事。当年古惑仔电影盛行的时候,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流行文化转变这种现象也变少了。

乱就是思想的纷乱,社会的变动。孔子所处的时代,思想、社会已经够乱了,哪里还用得着再讲。所以孔子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保留文化的根基,主张行仁政,这就是力和乱的反面。

从社会层面来讲,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要注重时代的思潮,要对社会负责,努力把思想引导到合理的方向,不能大讲怪力乱神之事。

从个人角度来讲,《论语》有言“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道理,踏踏实实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过好现实生活,而不是寄托于鬼神。如果自己不去奋斗,不去努力,整天躺在床上转发一张张菩萨画像,用“谁转谁发财”来麻醉自己,这样的人怕是神仙也大摇其头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