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孔子 不语怪力乱神(究竟是什么意思 对中国文学影响有多大)

句子大全 2019-06-10 23:09:52
相关推荐

子不语怪力乱神

此语出自《论语·述而》。我们先看看传统的理解。朱子解释说:“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又引谢氏的话说:“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魏朝的王肃说:“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乱,谓臣弑君,子弑父。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于教化,或所不忍言。”

认为它是弊端的人认为,因为孔子的这句话,影响了文学(尤其是神话传说、小说和戏剧)的发展。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呢?首先,所谓“子不语”,是“孔子不主动去谈论”的意思,读经的人读到这一句,也应该如此;这里所说的是孔子的做法,而不是孔子的说法,而且孔子也从来没有说过不允许别人谈论。所以,孔子这种做法固然影响着“文学”的倾向,但是,并非孔子要求“文学”的倾向。从事实上来说,中国的文学作品之中,难道不还是产生了一些涉及到“怪力乱神”的东西吗?不还是有了众多的所谓“神话传说”和小说戏剧吗?其次,孔子所谈的是什么呢?谈正常之事而不不谈奇怪之事,谈道德修养而不谈武力征服,谈和平安定之道而不谈导致天下混乱之事,谈做人的正道而不谈神鬼之事。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正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所应该的吗?要使天下太平,要使人向善向正,就应该遵循“文以载道”的原则,这样的“文学”才符合雅正的原则。当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文学”标准和观念之后,把“通俗文学”大力抬高起来了,这是与“文化”和“文学”的“西化”密切相关的。

戴燕女士的说法,把这种“文化”与“文学”的“西化”说得比较清楚:“对于早期的文学史撰述者来说,‘文学’这个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其一,从单纯语词的角度看,它在汉语中并非新造之词,长久以来有人们熟知的意义、用途,因此人们不像接受一个纯粹外来的新词那样,对它有彻底的陌生感,可现在的这个‘文学’又明明是从外国移植过来的,与人们熟识的土生土长的那个‘文学’,音、形无二,意思却变化了许多,这种变化又足以重新令人与之生疏。

其二,联系到文学史上,现在的这个‘文学’又代表了一门学科,且是中国古来未有的学科,它的方法规范、语言概念全部源于西方,而作为一个学科的‘文学’在传统学术中的空白,自然更加深入了人们对它的生疏之感。”“文学”的这种改变,是“反传统”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种改变,原来的“雅正”作品几乎都被重新解说、重新评判了,而“通俗”作品则几乎被普遍抬高起来,在此情况下,孔子的这种“不语怪力乱神”的做法,当然也必不可免地被判为弊端了。

孔子的年代离现在太久远了,由于文字含义在历史上的变化,导致他老人家说的话言简意赅但又颇为费解。我辈有识之士应多多揣摩经典,仔细考据!

本文节选自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杂文,若喜欢本文,请收藏转发出去吧,辛苦而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也可私信余,感谢各位的支持,若有喜欢易经,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敬请关注我,更多实用术数敬请关注微头条,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