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故乡趣事」张瑞|(二十五)难忘的中秋吃月饼(散文)

句子大全 2018-02-03 18:48:05
相关推荐

「来源: |邺城文学 ID:ycwx866」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

(二十五)难忘的中秋吃月饼

张瑞

2021.09.27

儿时的中秋节,也是孩子们一年中生活的一次改善,更是一次解馋的佳肴。曾记的多少次的中秋节到来时,正是故乡金秋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高粱和谷子低头弯腰嬉皮笑脸地向农家人点头微笑;黄橙橙的玉米穗脱去衣裳躺在打谷场上晒太阳。黑白分明的大豆蹦蹦跳跳地各自挤在阳光下,眨着眼皮在闪光。我们吃着煮熟的毛豆角,啃着金黄的棒子,剥开带着咸水的花生,品味着各种秋天的特色,唯有月饼的味道仍环绕在自己的口水中……

祖辈们白天忙着各种农作物收割,晚上趁着月色送粪犁地,“三秋”大忙的季节,谁都不敢偷闲,紧张劳累根本顾不上中秋节的安排,都是临到节日的头天才想起来。尤其是我家人口多,需要统一准备安排饭食。曾祖母已进入耄耋之年,仍然是大管家,他一个人说了算。头天下午她安排我的祖母和二祖母开始和面发酵子,并让我们几个孩子到菜园摘好菜,并命令我的叔叔(管钱的)到集市上割上二斤肉,买上二斤糖。一是蒸馒头和月饼,二是熬肉菜,这就是我们故乡在大忙季节度过的中秋生活谱。有很多因难家庭连肉都买不起。我的祖父处于对曾祖父母的孝心,每年总要到供销社买上一二斤机制月饼,但老人舍不得自己吃,等到夜幕来临后,月亮露出笑脸,并照在院子里的时候,祖母带着我们一群孩子煮好毛豆角,花生与蒸好的糖饼和买来的月饼在院子的香台上摆上满满的几大堆,烧上香后,让我们一起跪下给月亮神磕头,才开始分毛豆角、花生和月饼。

由于人多月饼少,曾祖母按照每个屋子里的人口多少,每人半个糖饼,把机制月饼每个切成四块。大人都不能享受,孩子们每人一块。多数懂事的大孩子把自己分到的一块月饼,先让祖父母,父母亲口尝一尝,然后象猫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地舔着咀嚼在嘴里,慢慢地品味着香甜的滋味。儿时的那种香甜味儿,现在我怎么也找不到了,当时得到的那一小块月饼,那种感爱比现在吃块红烧肉还要美。但对中秋是个啥节日?为什么吃月饼一概不知。长大后,经过上学读书、阅览报纸和刊物,逐步认识到中秋的团圆,月饼的来历略知了一二。其实,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些月饼文化,更添韵味。

关于中秋月饼的传说,流派纷呈。其中一说,元朝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有一年中秋节,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为把反元日期串通起来,便利用中秋节互赠饼之机,把起义日期写在纸条上暗藏于大饼里,约定八月十五举行起义。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壮举,便形成了中秋节互赠月饼和吃月饼的风俗。

月饼谜是谜苑中的一朵奇葩。如谜面“圆圆墩墩一块饼,纸盒包装喜盈盈。只因和月心相印,吃饼需看月儿明。”打一食品名,其谜底为月饼。又如谜面“琼楼玉宇一轮月”,打一食品,其谜底为月饼。也有以“月饼”为谜面的,如谜面“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谜底:软盘)。中秋时节,合家团聚,赏月色,品月饼,猜猜月饼谜,可谓其乐融融。

“月饼”入联很少见。相传,一年临近中秋节时,一食品店为招徕顾客,请人撰写一副对联贴在店门口,对联内容是:“月在当头真个亮;饼还可口这儿来。”这副对联将“月饼”两字分嵌于上、下联之中,别具新意,不禁引来顾客驻足吟哦,高兴之余便到店中买盒月饼,于是月饼生意也随之红火。

在浩瀚的诗海中,月饼诗可谓诗海中一束浪花。一些文人中秋品月饼时,有感而发,写下许多吟咏月饼的诗句。如宋代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据说是最早的月饼诗。月饼又称“桂饼”,明代顾清《次韵桂饼》中云:“携来不觉乡关远,吟罢犹令客梦清。”客居异乡的游子,每逢中秋赏月吃月饼,最易勾起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清代祁启萼的《月饼》诗:“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烧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清代李静山的《月饼》诗:“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道出了当时中秋送月饼的普遍。清代袁景澜的《咏月饼诗》,其中的“人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生动地描写了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的情景。中秋来临,低吟高哦几首月饼诗,情趣盎然。

月饼除了品尝之外,还关连一些独特的风俗。在山东一些地方盛行中秋唱月饼,即中秋那天,当明月初升之时,人们便把月饼放在麦秸编成的圆垫上,让孩子们端到街上唱:“唱月饼,赛月饼,来年更盼好收年景!”孩子们唱后互相评比,形成一派生动的场面。在闽南、台湾流行“斗四红”赛月饼的风情。这种月饼,由大到小共63块,最大的像面盆,即“状元饼”,最小的像银圆。参加夺月饼的人围聚在一起,轮流将6颗骰子掷进大碗里,以其显示的点数不同组合来争夺最大的月饼---“状元饼”,谁争得,就意味着日后会遇上好运。

一些名人与月饼有一番情结,如清代诗人袁牧对月饼颇有研究,他撰写的《随圆食单》中不仅介绍了众多月饼的名称,还记述了月饼的制作方法。曹雪芹不惜笔墨,在《红楼梦》中将贾府中秋食月饼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名著为月饼添韵味,让人们品出味中之味,可谓是曹雪芹的一大绝招儿。

脍炙人口的月饼,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至今在人们的心目中仍具有无限的魅力。八月中秋月正圆,此时,阖家团圆,一边品月饼,一边赏月色,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诗情画意,盎然成趣。

现在过中秋,团圆、思念、牵挂是当今节日的时尚,在物资丰富食品千奇百怪琳琅满目中,从大人到孩子都习以为常,月饼已经成为美味佳肴中一粒普通副食的搭配和摆设。但每年中秋的月饼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喜欢本篇,欢迎点赞分享

作者简介:

张瑞,男,1949年12月生于河北省临漳县东岗村,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1963年至1969年在临漳中学读初、高中,1969年10月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四十余年,曾先后在《邯郸日报》、《河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报道、诗歌,体会文章。在夕阳西下的2016年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往期回顾

【故乡趣事】张瑞 | (二十三)自行车与缝纫机(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二十二)在家等学的那年春天(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二十一)我为炼钢添把柴(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二十)文革中的片断回忆(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九)葱哨 柳笛 苇叶声(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八)爷爷的自留地(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七)父亲带我看火车(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六)卖咸豆的吆喝声(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五)故乡戏班印象记(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四)卖驴(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三)儿时的游戏比赛(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二)蒸汽机进到俺村来(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一)逮养鹌鹑的乐趣(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十)困难时期的投机倒把(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九)“冰棍儿”的诱惑(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八)我与泥的情怀(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七)交公粮的年月(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六)当年村里的“小喇叭”(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五)洋油灯的流年岁月(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四)草肥粪的记忆(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三)送羊(民俗)

【故乡趣事】张瑞 | (二)故乡的青瓦房(散文

【故乡趣事】张瑞 | (一)曾经,流水涓涓绕故乡(散文)

邺 城 文 学 征 稿

《邺城文学》面向大众长期征稿,体裁不限,欢迎各类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优秀作品也可推荐。也欢迎大家自带配图、音频。字数要求:散文不少于800字最多不超过3000字;优秀小说可以连载。现代诗歌至少两首。

平台隶属河北省临漳县文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