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凡作诗词 要注意首尾相衔才能浑然一体(避免散漫不成文)

句子大全 2019-05-10 00:19:46
相关推荐

兵家有所谓“常山蛇阵”,它的特点是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这也是诗歌创作中的布局手法之一。因为诗歌只有“首尾相衔”,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才能体现出整体的美,故胡仔曾要求:“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试看一首被胡仔称为“善救首尾”的晁补之的《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词: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这是一首咏月词。开首三句写中秋月亮初升之景,然后转到寒夜螀声,而兴神京遥远之情。下片写月下之水晶帘、云母屏及佳人,随后用“待”字领出饮酒赏月,最末则以南楼眺望中满地月色作结。

整首词从无月看到有月,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然,首尾相衔。李攀龙赞赏说:“此词前后照应,如织锦然,真天孙手也。”(《草堂诗余隽》)

诗歌创作中,采用首尾相衔的布局手法较为常见,不妨再看沈佺期的一首《夜宿七盘岭》诗: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岭有石磴七盘而上,故名。诗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由关中入蜀往岭南的路途中,留宿七盘岭,通宵未眠,写下此诗,抒发了羁旅之情。

王世贞曾云:“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此诗对仗工整、音圆调美,可称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在结构措置上,此诗也体现出严谨缜密的法度。

首联破题,拈出一个“独”字、一个“高”字,接下便以这二字为线,展开描写。颔联紧承次句,以山月近、天河低,状七盘岭之“高”,颈联紧承首句,以殊方之木、他国之禽,衬“独”游之悲。若细细辨析,则颔联写“高卧”已具“独游”之情,颈联写“独游”亦寓“高卧”之意。山月、天河如此贴近,似乎在慰藉诗人独游孤寂之悲;林间杜鹃如此哀鸣,足以映衬出诗人高卧难眠之愁。尾联从“子规”句转出,以“浮客”呼应“独游”,以“闻曙鸡”呼应“高卧”。

全诗从宿岭写到旅情,不仅转得巧妙,富有意外的情趣,而且接得自然,毫无牵强的痕迹。通篇首尾呼应,脉理精细,并充满着生动流走的气韵。

虽然首尾相衔是诗歌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可就是这样基本的要求,一些名家也常会疏忽。

试看王禹偁的《过鸿沟》诗:

侯公缓颊太公归,项籍何曾会战机。

只见鸿沟分两界,不知垓下有重围。

危桥带雨无人过,败叶随风伴马飞。

半日垂鞭念前事,露莎霜树映斜晖。

鸿沟,在今河南郑州东。据史载,西汉四年(前203年),楚王项羽因难抵挡汉王刘邦的进攻,便听从刘邦的使者侯公的劝说,归还汉王的父母妻子,并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此诗便是诗人过鸿沟之感怀。首句的“缓颊”,意为婉言为人解劝;“太公归”,指项羽归还刘邦父母妻子之事。全诗由“侯公”入题,批评项羽轻信说客之言,以为划分了鸿沟便无战事。“只见”一联,通过鸿沟之约签订后,项羽解围而东归,而刘邦则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乘楚军松懈之机,穷追猛打,于第二年便逼得项羽垓下自刎的史实,指出项羽目光短浅。

以上所写,都是紧紧围绕着题意而展开的。但从第五句开始,便写得空泛,看不出与主题有什么关系,所有纪昀批评说:“后半游骑无归。”

王安石的《梅花》诗也是这样,开始能紧扣住主题,随后就渐渐脱离本位,以至如奔马之难勒住。其诗如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