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吴三桂手下谋士说了3句话 他要能听1句(他就能坐上紫禁城的龙椅)

句子大全 2012-07-17 18:03:40
相关推荐

清朝康熙在位期间,遇到了一件让他头痛不已的大麻烦。曾经在清朝入关战争中立下大功的3个汉人王爷,拥兵十余万,掌控了南方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等数省的军、政、民、财大权,称霸一方,每年还要朝廷提供给他们2000万两银子的军饷,已然成为清朝统治体系的一个巨大毒瘤。

康熙有心直接动手撤藩,但三藩曾经给大清立下大功,战乱之时爱如珍宝,如今天下太平就把人家拿掉?自己岂不是要被人骂作兔死狗烹的昏君,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更怕因此让文武大臣们寒心。但若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三藩每年的2000万饷银已让朝廷不堪重负,况且大清一统江山,让3个汉人王爷长期手握重兵,俨然国中之国,也实在不是个事儿。想来想去,康熙左右为难。

康熙正在发愁,1672年,喜讯传来。三藩中的平南王尚可喜,年已69岁,上书朝廷请求辞职,回东北老家养老。康熙喜出望外,又是赏赐又是通令嘉奖,明摆着给平西王吴三桂看。吴三桂在三藩之中实力最强,威望最高。他的态度直接决定撤藩成败。吴三桂没料到尚可喜来这么一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如果装聋作哑,康熙则马上察觉自己不想撤藩。如果赶紧上书表态,也请求撤藩,万一康熙就坡下驴,来个照准,岂不是自投罗网。

正在为难,儿子吴应熊从京师来信,要求父亲速速上书请求撤藩,以免康熙疑心。上书之后,康熙顾忌吴三桂实力强悍,必不敢同意,一定会挽留他。吴三桂觉得儿子言之有理,让谋士刘玄初起草奏章。刘玄初却坚决反对上书撤藩。他说:“康熙此次铁心要撤藩,就等着王爷上书辞职。若上书之后,万一康熙照准,岂不是进退两难,把自己逼上绝路。到那时不反也得反了。”

吴三桂听不进去,总觉着自己功勋卓著,又手握重兵,康熙这个19岁的毛头小子不敢把事做绝。于是上书朝廷自请撤藩。果然如谋士刘玄初预言,康熙大笔一挥,照准。吴三桂进退失据,若不甘心交出兵权任人宰割,只有铁心造反一条路。造反起兵之时,用个什么名义最有号召力?刘玄初再次建议,还用反清复明的旗号,内地民心思念前明,必然会一呼百应,八方响应。

吴三桂却犯了嘀咕。他自己曾经亲手杀害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已是尽人皆知的卖国之贼,如今再举起复明大旗,会不会无人相信,甚至弄巧成拙?最后,他用了折中的办法,起了个“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号,于1673年,悍然起兵反清。

战事之初,进行的还算顺利,清朝措手不及,吴军很快立马长江南岸,江北清军已是草木皆兵,一片混乱。吴三桂却在此大好形势下按兵不动,幻想能和清朝讲和,弄一个南北朝,自己独占江南富庶繁华之地,北方归清朝,岂不美哉。刘玄初闻讯大吃一惊,急忙给吴三桂去信,强烈建议他立即渡江北上,挟百胜余威,定能势如破竹,克复中原,击灭清朝。万不可犹豫不决,坐失良机。

吴三桂还是没听进去,依然沉浸在隔江而治的美梦中。结果,江北的清朝稳住阵脚,利用宝贵的喘息之机,调兵遣将,组织力量,整顿防务,最终反手一击,吴三桂的皇帝梦彻底破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