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最热的除夕”来临 农村俗语“正月雷(墓谷堆”啥意思 可信吗)

句子大全 2020-04-11 04:36:18
相关推荐

牛年春节临近,全国气温迅速回升。在南方的浙江、云南等地,气温已升至20℃左右,即使北方的山东济南,春节气温也保持在10℃以上,恍然已进入了温暖的阳春三月。据气象台预报,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较常年偏高。因此,有人将牛年的除夕称为历史上“最热的除夕”。

伴随着高温天气,各地也出现了大范围降雨,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初雷震震。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正月雷,墓谷堆”。那么,正月打雷好不好?这句农村老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解析这些问题。

一:“正月雷,墓谷堆”是什么意思?

这句俗语的意思,从字面解析就是正月打了雷,那墓碑就会像谷堆一样,一个连着一个,寓意年景不好。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说法呢?

古代俗语认为,“正月打雷,民不炊,有灾疫”,甚至流传“正月打雷,遍地是贼”的说法,预测可能出现自然灾害和疫情,究其原因,主要与气候的异常有关。

首先,正月里打雷,意味着天气提早变暖。

该冷不冷,代表出现了暖冬现象。暖冬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病虫害会由此越冬,加重了防治困难。同时,倒春寒产生的几率增加,因为气温升高,作物就会提前发芽与开花,一旦遭遇寒冷天气,会直接引发作物的减产和绝产。

其次,气温升高之外,对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在农村,向来有“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的说法,预示后面很可能出现干旱的天气。

综合上述:正月打雷,后面可能出现倒春寒、病虫害以及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而一旦作物歉收,肯定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墓谷堆”的现象。

二:这种说法可信吗?

对待这句农村俗语,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对于农村俗语中的天气预测,还是要4有正确认识,虽然它们多半源于经验总结,但根据时令与物候的变化,以太阳运行的轨迹对地球的影响来判断天气,具有科学道理。从这方面讲,农村俗语并不全是猜谜。

古代农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对于一年四季的打雷进行了详细观察,总结出众多脍炙人口的农俗农谚。具体如下:

(1)二月打雷粪谷堆,三月打雷麦谷堆。

农历的二三月份,正是气温回升,作物返青的时候,此时春雷隆隆,非常适宜作物生长,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雨水丰富,牲口也有了充足的草料,积蓄的农家肥也会比较多。

(2)五月无雷,五谷不成;六月无雷,遍地蝗虫。

在农历的五六月份,正处于四季中的夏季,此时,气温炎热,水分蒸发得非常快。在农村,有句老话说得非常好,“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倘若逢了作物的夏长旺盛期,听不到雷声,缺少了降雨,那作物的收成值得堪忧。

另外,在农业上,雨多易生病害,无雨易患虫害。大旱之年,寸草不生,更易遍地生蝗虫,这是由蝗虫的自然习性决定。

蝗虫天性耐干旱及高温,而且愈是在这样条件下,愈加利于繁殖,并能快速蔓延。历史上曾有过很多这样的例子,自1942年起的河南大饥荒,就是由旱情、蝗灾造成,整整饿死了300多万人。

(3)秋雷大鸣,五谷不实。

秋季,正是农作物的收获时期,在作物成熟后的灌浆期,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悬殊的温差,如果恰逢了绵延不绝的降水,会使得作物的籽粒干瘪,难以成熟。

(4)冬雷大震,十栏九空。

在冬天打雷,标志着冬天气温过暖。这样的话,可能会引发作物疯长,不利于越冬,并可能出现旱情以及早春霜害,引发作物减产或绝产。如果连人都没有吃的,更何况牛栏中的牛呢,所以十栏九空,并非夸张。

三:俗语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应抛弃糟粕。

对俗语的后半部,关于年景的预测,明显带着时代的烙印。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落后,在靠天吃饭的年代,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人们只有手足无措,在人定胜天的现代,已经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现在,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大,拥有充足的手段战胜灾害,来确保连年的丰收。其中,对于抗旱与排涝,我们有先进的气象预测科学,做到提早防范,并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确保难题得到解决。而应对倒春寒,更有成熟的经验和系统的方法。

(1)通过延迟花期,惹不起躲得起。

主要方式为地面灌水,利用热容量来调节地温,一般可延迟几天的花期,错过倒春寒的袭击。另外,喷洒生长调节剂,也可以达到延缓的效果。

(2)抗击倒春寒的方式

首先,提高作物本身的抗冻性,涉及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修剪、施肥、病虫害的防治,只有各方面均衡管理,精心管理,才能使作物强壮,枝茎充盈,花芽饱满。

其次,喷水防霜,利用水遇冷结冰,释放潜热,达到保温防寒的目的,或者运用熏烟的手段来防霜保温。

总之,这句俗语反应了今年季节气温的特性,以及可能对作物产生的影响,农民朋友不妨以此借鉴进行管理。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丰收的满腔期望已不掌握在老天手里,更多要依靠科学技术与精心实干。朋友,您对这句俗语怎么看?欢迎分享您的真知灼见,我们一起热切交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