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钱穆:《论语》和《家训》(要常读)

句子大全 2019-01-27 17:36:26
相关推荐

周国平说:“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对于钱穆来说,第二种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一、常常阅读的《家训》

每个大的家族或是有教养的家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家训。曾国藩的家训是:“人们常犯的错误,向糊涂人说了明白话;试图和不靠谱的人做正经事;和无情的人谈起了感情,讲起了交情。”

对于钱穆来说,这些家训教人处事是年幼时自己做爱看的书籍。

钱穆与《家训》结缘,要从中学开始说起。十五岁那年的音乐课,彻底改变了钱穆的一生。

音乐课上老师一如既往的教授,学生一如既往的跟学。就在枯燥无聊之际,同桌座位上的小册子却吸引了钱穆的注意。

钱穆本打算随手翻阅一下,不曾想却被深深的吸引住,索性便带上书到僻静处阅读。

钱穆越读越投入,从日头正盛读到深夜方归。一夜思来想去,待到天微微泛白钱穆便跑到街上一家旧书铺买书。

一直等到书铺开门,钱穆方才找到心仪的那本《曾文正公家训》。老板见年纪尚幼的他酷爱阅读此类书籍,索性提出可以借阅,甚至还能赊账。

两年的时间,钱穆从书店老板处买了很多廉价的书籍,而且还与老板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论语》可解人生之惑

“《论语》一书可解万年愚。”

往后十年,钱穆虽为人师表却依旧严格按照《家训》上所写,所诉来时时自省。

如果说《家训》对于钱穆来说,是良师益友;那《论语》对于钱穆来说便是明镜。

一次朋友与钱穆讨论起《论语》,友人遂问到钱穆最爱论语中的那一部分。

一时间,钱穆呆住了。钱穆看《论语》总是一目十行,甚至有的部分还跳着看,实在是没有觉得哪章最好。

钱穆便反问友人最爱哪一章,友人当即背诵出来。钱穆了然,读书还有更高的境界。

像《家训》和《论语》这类教授人们为人处事的方法的书籍是钱穆的心中挚爱。

从二十出头开始,钱穆便常常阅读。

待到他去大学任教时,还将此类书籍推荐给青年学生,希望他们能从中汲取到人生教训。

那时,常常有人认为钱穆顽固守旧,但他毫不在乎。在他看来,“问我何所有,山中惟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钱穆认为自己已经从书中获得了诸多人生的教训,而他从这些教训中受益匪浅。故而他希望自己身边的年轻人也能如此。

三、钱穆的“哲学”

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中写道:“不要因为事与愿违而感到惊讶,因为这个宇宙比你大得多。”

后来,钱穆转而任教于江南大学。在这里,钱穆潜心研究,意图编著一部《国史新编》。

江南水乡,风景秀丽,钱穆便时时泛舟太湖,享受人生最惬意的时光。有时灵光乍现,钱穆便把那些关于自己感悟的人生哲理写下。

这种随心随性的书写,在一年的积累之后,也累积了数万字的稿件。钱穆为其取名《闲思录》。

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想教育别人要成为怎样的人,也不能组织成一套哲学系统。钱穆写这些所感所想,为的只是记录下自己闲来的的一些思考。

不过,后来时局动荡,《国史新编》也好,《湖上闲思录》也好,全都夭折了。钱穆被迫前往香港。

在香港的日子里,钱穆本想专心看看书,一个字也不想写。却没曾想在香港,钱穆所经历的都改变着他的心境,最后还是破戒了。

经年累月的写作,钱穆最终写成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人生十论》。但这本小册子最终也没有真的印刷出版。

从《国史新编》、《湖上闲思录》到《人生十论》,每一本书都包含着钱穆对于人生的思考。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幼年时所读的《家训》,青年时所读的《论语》。

在钱穆看来,《家训》与《论语》所记载的教训都是人生之宝。这样的书总是常看常新的,时常阅读总有不一样的收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