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湖北千万富翁撰写万字散文 怀念天堂父母(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句子大全 2008-10-12 13:46:28
相关推荐

聚焦普通人喜怒哀乐,记录老百姓苦辣酸甜。欢迎朋友们莅临百姓家常,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百姓家常”今天隆重地向读者朋友们推荐一篇万字散文,作者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但店镇千万富翁王子文。王子文在沿海打拼20年,从一个普通打工仔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了知名大公司高管,挣下千万财富。4年前,他带着千万资金回到农村,回报桑梓,打造了一座集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庄:神鹰山庄。2018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后,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王子文是湖北省黄冈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黄冈市委会参政议政专委会委员,黄冈楚商联合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黄州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团风茶村诗社会员,黄冈楚剧戏迷协会会员。王子文还是当地一位知名作家,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在《珠海特区报》《珠海广电报》《黄冈日报》《湖北诗词》《巴河文苑》《银河诗词》《茶村》等报刊发表散文、诗词数十篇,并多次荣获散文与诗词奖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王子文饱含深情撰写的这篇万字散文《我的父亲母亲》,追念了父母一生的辛劳,追思了父母一世的美德,追想了父母一贯的教诲,还追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读来感人至深,从中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为什么能够华丽转身成为千万富翁的原因。

我的父亲母亲

王子文

每年的清明节,是一个慎终追远、敬祖祭亲的日子。此时我心中无限怀念我的父亲母亲,以至于满目春光却不能让心灵愉悦,心情总有几分沉重与空落。常言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道出了儿女与父母的关系和情愫,道出了父母在,家就在的人生情感归依,情感牵挂。

我的父亲于2014年4月7日逝世,正是清明时节,转眼间五个春秋,虽然享年九十一岁,但做儿女的总嫌父亲没有活够,特别是在这几年我将生养我的家乡故居,打造得如美丽乡村般的漂亮、整洁,亭台楼阁,依山傍水、奇花异果、相映成趣。常常感叹父亲辛劳一生,也曾对美好生活无比渴望,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未能给他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不免心生歉疚。时常感觉到“子欲养亲不待”这句话的分量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

母亲故于2016年腊月22日,那是一个人世间千家万户迎春节备团年的忙碌而满心期望的日子,整个龙的传人都不远千里万里,思念将归的享受回家的幸福。我的母亲却在这样一个人间大团圆的日子里,狠心地别却了她曾深爱的儿女、亲人,驾鹤西去。

母亲生于1927年6月初一,享年九十岁。母亲自幼丧父,摊上了“幼年丧父”的人生三大悲伤之一,由于幼年丧父的缘故,外婆只生下母亲和姨大,母亲的姐姐二人,家无长兄弟,举家无男丁,在那个完全靠个人自食其力,政府没有救济的年代,可以想象母亲一家艰苦的日子,外婆母女三人的无助和孤苦。所以母亲虽然聪颖伶俐,却未能踏上学堂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这为她后来的人生带来了许多不便,在土地革命后期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母亲先后参加了妇救会组织、农民夜校、贫农协会等进步政治组织,为共产党基础政权组织办事及工作,一度被上级组织确定为重点培养的政治骨干对象,但由于不识字造成工作上的不便与被动,后来组织上要求我的母亲脱产学习文化,跟随组织行动脱离家庭。

我的外婆怜爱小女不舍离家,就这样对革命队伍渐行渐远,逐渐脱离了政治活动,回归到家庭与外祖母相依为命,当时姨母已早嫁,母亲不忍外婆孤独生活。母亲一生性格温和,感情丰富、乐善好施、正直无私、热情似火,在她20岁的时候,由媒酌之言、奉母亲之命,嫁到了贾庙一个贫苦家庭。在那里生活了两年时光,她外向的性格和喜欢参与组织,积极投身一些进步政治活动,在一来二往中结识了漆福山、漆福英、漆少川、漆亚纲等漆家革命者,与漆福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情同姐妹。

在她幼年时代,也曾经历了地下革命者石川在她的娘家铜锣湾岭一带打游击的的历史事件,她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讲述当年石川的衣服晾在我外公衣服下面,有时半夜里听见有人敲门,她吓的不敢吱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夜间听见狗吠就心惊肉跳,恐生祸殃!几声敲门声过后,只听见外公轻声询问:“谁”?门外答:“和尚”。接着大门轻声推开,进门的人敏捷的闪进靠后门的房间,此人正是石川,手上还握着一把歪把子手枪。当时我外公在世时,常做些买卖家里还算殷实,上下两幢带天井的有东西厢房的大屋,前后大门都是宽60公分、高2米2的石门柱,左右门柱上方是各一个双弧形半拱,半拱上端横跨一个方形石过梁。外公去世后,外祖母独木难支,柔弱之躯难擎困重。家族之中,时有欺弱,无奈我母亲又自贾庙逃婚回到她的母亲身边,不忍心外祖母孤苦一人油灯相伴,母女二人再度相依度日,相扶朝夕。

此间,我的父亲也正值他的第一任妻子陶氏头胎难产最终母因产死,儿亡腹中!父亲在悲伤中度过了几年。父亲年轻时,身为长子家境厚实,祖父祖母望子成龙,送他上了五年学堂,什么五经四书,幼学琼林千字文,千家诗,三字经,珠算课,书法课都广泛涉猎,成了山村中少有的文化人,明白人。我的叔父就没那么幸运了未上学堂门。成叔父一生的遗憾事。年轻时还喜唱点楚戏,哦呵腔。听塆里老人告诉我,父亲年轻时,头戴白草帽,身穿长马褂,走过王家山塆口子,开声一唱,半条冲听得见他的哦呵腔,不仅如此,吃饭还挑剔的狠,不是他喜欢的菜肴他是不会动筷子的,脾气大得狠,祖父母将他视为头号宝贝。一米八二的个头,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气象堂堂,还写的一手好书法,算盘打得噼啪响!正是这样一个文艺青年,才打动了我母亲的芳心,终于让我母亲同意他入赘外婆家共同生活。男重婚,女再嫁后才生下我们兄妹八人,加收养的长兄九人。

我父亲还秉承了太原王氏一脉相承的正直、善良、脾气耿直、性情倔强。在铜锣岭生活的那些年深得小队大队干部的信任,担任一些小职务,特别是解放初期,共产党掌握了政权,各级干部队伍里尤其是基层政权缺干部,缺人才,缺文化,我父亲是农村少有的写算俱全的人才。当时的黄冈地区领导李耀东亲自到我家找到我的父亲,要他到但店区担任区干。我父亲考虑到家里人口众多,去当区干一家人的生活怎么过,我母亲不是那种女汉子,较为柔弱是难以支持下来整个家务的。故婉言谢绝了那位李领导的好意!到了五十年代末,我父亲在黄州装卸公司工作,每个月能挣些工资补贴家用,生活稍有好转,恰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一个月的工资买不到一担萝卜,当年很多干部工人都是被一担萝卜的诱惑回到了家乡,回归了田园当农民,我父亲也是那一批返回农村重新当农民的其中一员。

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后,国家调整了政策,开始大办农业,以昔阳县大寨大队为典型,同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全国四万多座水库就是在七十年代修建的,当时靠肩挑背扛,两个五点,两不见天。每个生产队都有派出长年施工的劳力常驻工地投入水利工程建设,生产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很大、生活条件极差,说句大实话,那就是连三餐饭都吃不饱,后来有人编了几句歌谣“绿水青山光山头,人面桃花光骨头,幸福生活四两油”我的父亲为了多挣工分,少缺粮,只好当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总赶工分高的活路干,当然赖以依仗的是他那一米八几的个头,一身的力气。

当岁月的脚步行进到七一年时,我们这个家便已是姊妹兄弟九人,加上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婆,一共12口人吃饭穿衣,兄妹们又每逢一到适龄,父亲就让我们兄妹读书上学,家里干农活的劳力奇少,生产队里多有意见,故后来村集体实行基本口粮和争粮的政策。这个“争粮”就是凭每个月每个家庭的投工投劳所得工分所分得的粮食。我家只有父亲,母亲,还有一个二姐姐没有上学,他们三人做工的工分当然就争不了多少粮食。所以每个月分得的基本口粮不到半个月就吃光,待到下半个月就无米下锅,父亲只好央求小队长,保管、会计请求支一些粮食以解饥荒之急,或许是我母亲去到亲戚家借些谷米度日,或许是用杂粮红薯聊以充饥。这样的穷苦日子持续了好些年,我的父亲想了不少办法发展生产,开荒种菜。

记得有一年父亲在一个秋天里一口集体的干塘四周,在龟裂的淤泥上开垦整地种下了不少白菜,淤泥较肥沃,白菜长势喜人,待白菜长到成棵时,父亲砍回交给母亲腌制了一大水缸,一部分以新鲜菜帮菜叶和着少许大米熬粥充饥,不仅充作了粮食,营养还很丰富,可谁知道在那个政治狂热的年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两个阶级阵营,在意识形态里是宣扬的是越穷越光荣的价值观,父亲种的白菜被说成是侵占集体土地、搞资产阶级私有化,在塘坝上割了几十个柴把子生火做饭又被当做是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住进了大队学习班,在学习班里白天参加集体劳动不计工分,晚上学习毛 泽 东思想,要触资产阶级的灵魂,只是比公开批斗要稍许轻一点的思想路线斗争!

父亲母亲为了养活我们姊妹兄弟九人受尽了磨难和白眼,为了让我们读书识字又吃尽了千辛万苦,为了子女们食裹腹衣遮体,不知祈求多少人和戚友亲朋,在我读书期间,经常有客人来家作客,当问到父母亲几个孩子时,一听说姊妹兄弟九人时,都是异口同声地惊愕一句:“哎呀呀,养这么多孩子,就是割草吃也得要用坏几张镰刀哟”!每思及此,父母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无以言报!

我的母亲一生疼儿怜女,不愿儿女多干体力活参加劳动,那时我们不太懂世事,有时父亲安排我们干活做农事。我们懒得去干,怕苦嫌脏,躲闪偷懒。当父亲回家检查派工是否完成时,母亲往往总是为我们兄弟姐妹当起了保护伞,偏袒我们不被受责罚和打骂!直到后来长大成人,明白做人的道理时,才知道母亲那时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最令我们自责的事情还不在此,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父亲每天天将亮就很早起床,扛着一个锄头去到田畈看几冲水田的水有多少,或许是到自留地菜园里劳作锄几厢菜地转回家里,我们一个个还睡梦正酣!每天中午和晚上,总是我们吃过午饭和晚饭,父亲才自田畈里或山地里归家,可锅里的粥饭、桌上的菜汤早所剩无几,已被我们兄妹姐弟们像蝗虫一般掠食一空,可我们无比劳累的父亲却一丁点怨言和责备也没有。

现在每思至此,那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襟,那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父爱,恰是父爱如山!同时又觉得我的母亲她太溺爱她的儿女们了,以至于忽略了她那辛苦劳累的丈夫的感受,虽然她是怕饿坏了我们的正值青春的身体,可她也应考虑干着繁重体力活的丈夫的营养及健康。那可是一家的擎天柱呀,没有父亲强壮体质的支撑,我们又怎能一个个得以成长、得已受教育、得已成家立业呢?

父亲的严厉正直,母亲的说教善良,都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育和影响以至于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扎下了正直与善良的根须,良好的家教家风,以及在我们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总是根据人生的各种危险,心里生理期适时地输出正能量,灌输相关知识,提出做人处事的警示与格言,以不至使我们迷失方向,预防我们犯错。

没有父亲母亲给我读书,我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收获!八十年代初,我读书毕业,凭着自己的文化基础在社会上闯荡,渐渐懂得了人生的不易,更懂得了父母的奉献和伟大,严父慈母的恩情逐渐在我的心灵里放大定格,生养之恩难报的感悟渐渐在我心里深化。八十年代末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赚些钱娶妻立室,成家立业!到了九十年代初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加重了,我的孩子也巴望着我去抚养,父母慢慢老去,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情况,我找到妻子商量说:“我想外出谋生,你就当我去坐牢吧,三年再回家,不赚到一万不当个万元户我是不会回来的。”

九零年的春节刚过,我就冲着东西南北中,发财进广东的口号,毅然决然地去了广东珠海,一路上坐着绿皮火车,车上人满为患,上厕所车上行走,只能像跳芭蕾一样,只能足尖着地,当历经漫长难熬的三十小时后,一踏上南国的土地,心中竟然心花怒放,外面的世界果然精彩异常。宽阔的马路,漂亮的街道,满眼的椰树海景,迷醉的南国风光,耳畔的穈穈之音,到处洋溢着改革开放之生气。活跃的经济,繁荣的市场,玲琅满目的商品,好一个南国海滨城市,比邻港澳的前沿,地区经济特区的热土,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了人间天堂,幸福的感受常常洋溢在脸上,这期间我给父母妻子写了不少家书,也常盼望收到家书以解思家之渴,真有“家书抵万金”的人生感受!

也正是我寂寞夜静时的,笔耕让我在珠海特区有了在我人生的第一次将文字变成了铅字的喜悦,在特区打工仔有奖征文栏目获得了二等奖,那还是一个晴朗的早晨,珠海警备区的一个老乡打电话给我说“王子文,你的一篇散文在珠海电台里配乐朗诵播出了!”当时似乎不相信我的耳朵!连着重复了两遍“是真的吗?是真的吗?”记得当晚我就把这次的成功喜悦写信告诉了父母亲,让他们分享儿子的一点成功的喜悦。

获奖过后,我便被单位领导发现,要我担任总经理办公室秘书,承担一些文字工作与对外一些关系,三年后我回家探亲,第一次坐上了飞机,第一次购置了照相机,回到家里狂拍了一些照片,眼见着父亲母亲的额头多了几道皱纹,头上新添几缕白发,但是从他们的表情里,看得出他们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从眸子里也读出了几分骄傲与自豪,他们的儿子终于出人头地了!终于有出息了!终于混出了个人模狗样了!有一年探亲大年三十刚到家中,遇见了几个来要债的,就在父亲在茫然无计中,我掏出了几张百元大钞就将债主们打发了,那时刻父亲有几分满足脸上绽开了笑容,我也享受了一次有钱人的威风,我有几分欣慰,总算能为父母亲分担一些忧愁,回报一点养育恩情,解决了一次债务危机!

我的父亲感情略为粗犷一些,可我的母亲感情细腻得多,反应敏感,机智果断,他一生中走到哪里都是相识满天下,与人为善的品格,乐于助人的性格,不计得失的风格,感动了乡亲邻里。人送她一绰号“舍己婆婆”,意即她总是舍己为人大方热情,好客重义。三乡八里,十闾九村,远近亲疏,甚是尊崇她的为人处世,知人待客之道,无论是算命的,看相的,看风水的,还是挑货郎担的,卖窑货担的,或是修伞订秆,做皮匠的走村串户客,只要是到了塆里来了,我的母亲她都要留客吃饭,而且是再三挽留。

记得我刚长大成人的那些年,偶尔在家碰见了母亲留客太狠便对母亲建议了一下,让母亲诚意挽留了就行,人家有时是要赶生意,不愿吃饭耽误了他赚钱,更何况那个年代尚处在缺吃少油的岁月。我的母亲她只是深知一个道理“客上门要为人”!不能让客怪薄情,我后来常想我的母亲,一个未上学堂的农村妇女,她懂得的道理要比许多读书人多得多,她那些朴素的哲学思想,深邃的处世之道,诗一般的说教语句,在我幼年的心灵里就深受影响,以至于我现在又常常教导我的女儿。诸如“身稳嘴稳到处好安身”,诸如“在家不待客,出外无客待”,诸如“只有病工,没有剩工”等等,关于为人之道,关于待客之道,关于勤劳兴家的说教之言,有很多直到如今都萦回在耳边,鞭策我前行。母亲的那种似火的热情,她感情世界里的博爱与大善简直达到了无我的境界,我们兄弟姐妹都远不能及,常感惭愧!

曾记在七十年代我家正置家大口阔,读书者众,劳力者少之时期是全村知名的缺粮大户,母亲常常是自己不吃或少吃,说是我们要长身体,不能饿坏了身子骨,我们也心安理得地将饭菜吃光了,的确是年少不懂世事,父母的异常艰辛,极度操劳,我们做子女的并没有感到恩情似海,恩重如山,遇有不顺心时,还要埋怨几句父母无能,没靠着父母亲进工厂,上城市,吃公家饭。父母每每听到子女使性子发脾气,反而总是耐心地解释开导宽慰鼓励我们不要气馁,好日子会在后面来的。

回想起那年代,兄弟姐妹众多,可以说天天都有给父母找麻烦,出难题,甚至生气打架,忙碌的父母那里有时间来处理这些烦心事,自己的农活家务都忙不完,常为子女的吃饭穿衣,求医问药打架互殴而伤神费力,最可贵的是父亲并没有打过我们多少,母亲更是心慈手软,菩萨心肠,常当子女的保护伞,无论有理无理,最后都是在父亲面前不讲理,只讲一个“爱”字,一个“情”字,把儿女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飞了,当儿女生病时,母亲心里那个急啊,不停地唠叨父亲,督促尽快就医,尽快抓药,生怕我们子女们有一丝半点闪失和意外,怜子之心苍天可鉴。

父亲从外表去看似乎心肠较硬,其实在刚强的性格外衣内,包裹着一颗极为善良柔弱的内心,有时甚至尚有脆弱的一面。记得有一次我们兄弟几个都还很小,一天上午我的两个弟弟在家翻箱倒柜地找吃的,一阵搜罗后,发现了一方便装的麻花果的碎末,在那食不果腹的年月,那里见得这油香香的杂食,兄弟几个三下五除以二地狼吞虎咽下了肚,不多一会待父亲做工返回家里,俩个弟弟还在津津有味的嘴嚼着,我也吃了一把,但是吃得最少。这时父亲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慌忙抢去房间搜索者什么,突然见他脸色大变,急促地问我们,是不是吃了麻花末子?我们说是,父亲一下就瘫软下去嚎啕大哭起来。

当时我听那声音异常地凄惨,也是第一次见父亲那种声泪俱下的样子,哭了几声后父亲说我们吃的是老鼠药,这时我们也紧张起来了,感觉到平时大人们说的那句话的分量了,“吃了老鼠药,跑不脱”!还是我母亲在一旁说:赶快用鸡蛋清灌食几个吃了麻花果末的,就这样敲开了十几个鸡蛋让我们服用!也不知是鸡蛋清起了灵丹妙药的作用还是商铺卖的是假老鼠药,我们兄弟几人竟然平安无事,没有任何不适的中毒症状。父亲在整个事件中始终忐忑不安地观察着我们神情的变化,直到晚上我们照常吃饭睡觉,神态安定,没有出现异样,父亲母亲才算放了心,但母亲将我的父亲狠狠地骂了一通,说他做事粗心,老鼠药拿回家不放在小孩找不见的地方,还说什么,要是有那个孩子出事,跟他没完!想起父亲的嚎啕大哭以及他绝望神情“一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话语在耳畔回响!

作为父母的儿子我也有几分惭愧内疚的时候同时,也有几分成就与欣慰。在幼年时我一向生性活泼、开朗、善良正直,在母亲与父亲为了子女与生活的琐事常拌嘴时,我总是能在其中起到化解缓和的作用。一次母亲与父亲大吵了一次,结果母亲怄气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生闷气,掉眼泪,当我从外面玩耍回家发现后,我凭着幼小的机灵,深知不能让母亲怄气,更不能让母亲饿肚子,似乎还知道生气流泪伤身体的。还有一个最大的懵懂的担心,我不能没有母亲,因为母亲是直接给我们关爱最多的人,父亲是常在外劳作亲身感受呵护要少一些,于是,我在母亲的老式床踏板上不停地做着鬼脸,同时不停地说些劝导宽慰的话语,七说八说,七八一十五说地将母亲逗乐了,不知是我的话语感动了母亲,还是我的行为语言打动了母亲,或者母亲真的想通了,不多一会,我的母亲真的从床上起来了,不再怄气,不再悲伤,又投入到繁重的家务操持中,我也满心欢天喜地投入到小伙伴的玩耍中了。

现在有许多人都夸奖我是一个干事成器的人。有些事还真是三岁看到老呢。记得我在十岁左右的时候,那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贺坳紧靠贾庙的一些村庄,那个年月逢年过节都要去最近的集镇贾庙街赶场子,逛集市,看猴把戏,观灯,观彩莲船,还有贾庙小崎山的舞枪弄棒,滚钉床,打狮子,特别是我们小男孩喜欢刀术、棍术、剑术、钢筋锁喉等等,当时简直认为是天神下凡般的气功表演,武术兵器操练。我的母亲一生疼爱儿女,尤其是对我疼爱有加,在家大口阔,纹银难见的年代,母亲待我吃完元宵粑也即是大汤圆后,偷偷地塞给我一张深褐色的五角纸币,要我去贾庙街过元宵节玩去,买点东西吃。

难得一见的钞票,着实让我仰望母亲,感动得两眼笑成了一条缝,兴高采烈地连跑带走地跑去了贾庙街,我是去看戏,看杂耍,其实小孩子个子矮,到哪里都被大人的身躯挡住了,看不完整,待饿得奄奄一息地回到屋后的山岗时,已近晌午,只听见一个窑货郎吆喝着“买油罐盐罐啦”,我心想,我家土灶台上的那个缺了口的盐罐应该换一个好的新的,这不口袋里揣着母亲早上给我的五角钱,正好可买一个。说着就问货郎,盐罐多少钱一个,他说五角五分钱一个,我不禁心中暗喜,刚好差五分钱,应该可以讲个价,我说只有五角你卖不卖,货郎也算明白活络,他说看你这小孩还蛮顾家,怪懂事哈,算了亏本给你。我喜不自禁地拿着个盐罐回了家,心想母亲可能会表扬我一番,没想到竟被母亲骂了一顿“叫你上街买点吃的,你买盐罐,又没叫你买,家里有盐罐。”我还狡辩了几句,说破盐罐,来个客人不好看。

直到后来我去广东打工,依然记得我与母亲的这个小故事。

回想起我每一次的外出与回归,父母亲总是像个老小孩一样,无比高兴,非常激动,当得知我将要回家时,总是伫立在村头张望迎接,提前做些我最喜欢吃的家乡美食,当我探亲返回广东时,母亲又依依惜别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千叮咛万嘱咐地说一些临别寄语,直到望不见身影才慢慢转身……

到了九十年代,我赚了点钱,发了点小财回家过年时决定了一件事,在全村第一个将农村的旱厕推到选址重建了一个卫生厕所,通水通电。到了2004年我又在全村率先开挖深井,安装自来水。为父母亲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两件大事,在当时来说,村里没有通机动车道的情况下是一件不敢想不敢干的事,一包水泥十六元,叫两人扛上山要花去四十元,变成了一包水泥56元,投入巨大呀。后来我又将村部通向塆里的道路修通。让我的父母以及全村父老乡亲都能走上大路,不再步步惊心,蹒跚前行!

在广东开办医院以及在珠海担任高管的那些年,父亲母亲凡生病吃药甚至住院都是我一个电话打到医院里挂账,待我回家时结清。在外的实业,以及做人的诚信。从没有挂账不灵,在当时他们在全村算是享受了最及时最好的医疗保健待遇。那些年其他的兄弟姐妹基本上没有承担多少医药费,为了父母的健康。我这个儿子总算做出了一些为父母担当大任的回报。多少有一些安心,有一些开心!有一些放心!

自从那次侥幸地躲过了灾祸之后,父亲也变得小心翼翼了,也庆幸买的是假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简直是想来后怕!说起我的父母亲,那是十天八夜也说不完,要想完整地记录他们的故事,必须是一个大部头的传记才有可能描写出一个梗概,但我也很感激父母亲对我的人生的积极影响是:父亲严厉地要求我读书学文化及励志担当作为,母亲慈祥地照顾我的身体成长与教会我怎样做人处事。走进社会后,也有许多了解我父母亲的人评价说,我既像父亲又像母亲。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下,我在兄弟姐妹八人中,唯独我是遗传了父亲母亲两个人的优点,基本回避了两个人的缺点,故此我在八人中综合素质算是较为优秀一点的,发展较为全面一点的一个人。

转眼间,父亲离我们五年了,母亲离我们三年了,值此清明时节,纷纷细雨更让人的思绪飞越到了几年前父母健在时的情景,无论我们自哪里回到家中,总能听到父亲母亲的关怀声、询问声。我们一回到家见到父亲母亲,也总能感受到一种亲情的激动和喜悦,说上几句话,拉上几句家常,甚至有时习惯在母亲的白发上用手摸一下,那种母子连心的感觉,总似电流连同我的周身,能带来身心的愉悦,总有情感的归依与牵挂,总有一种安神定志的奇妙作用。

对于父亲哪怕我后来在广东打拼二十年,并且一直担任单位领导职务。到后来自己开办医院当老板管理几十号医护人员的头头。但是有父亲在的时候,也总能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父亲就是儿子依靠的大山,父亲一生看起来有些老实,但其实他是很有定力的,在大事上他不糊涂,也懂得把握分寸,算是一个识得时务者,是一个读过书的明白人。

但也有他计较倔强的时候,他的一生应该说是被子女们拖累了,受苦了,他的一生是为养育儿女艰辛付出一生,是劳累委屈的一生,是受尽贫寒的一生。“子欲养,亲不待”这句话值得每一个父母健在的儿女牢记并记住行孝在生前,切莫要生前不尽孝,死后哭灵魂。

人生没有如果,人生只有结果。如今我们兄弟姐妹日子过得还不错,都有条件照顾好父母亲,我开发建设的神鹰山庄,繁花似锦,瓜果满园。倘若父母健在,该有多么地幸福,多么的惬意,多么的满足啊!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日子永不再有,父母已在天国,感叹阴阳早已两隔。遗憾不能父子对话,悲伤不能母子谈心。哪怕你千百次地呼唤,即使你万千回地叩首,纵然你纸钱堆成山,就算你檀香高接天,又如何?又如何?留给我们做儿女的唯有不思量,泪千行,无处话凄凉!明月夜,小松岗,咫尺之近,万里苍茫。聊以此文诉断肠,空对千古高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