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又一语言学家陨落(陈章太先生千古)

句子大全 2019-07-29 01:33:42
相关推荐

惊悉著名语言学家陈章太先生于10月17日凌晨辞世,特发此文,深切悼念。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陈章太简历

1932年生于福建永春。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中科院语言所副所长,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等职。教育部语用所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和社会语言学。著有《闽语研究》(合作)《绍武方言志》《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研究》等专著。

在国家语委红楼家属院,进出的不少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们和我们迎面而过时,也许你想不到他们中许多人就是在我国语言学界颇有建树的专家。陈章太先生就是这其中的一位。我们按事先的约定来到陈先生的家里,刚下课稍事休息的陈先生,脸上虽还略带倦意,但很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对国家心存感激

陈章太出生在闽南永春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闽南是侨乡,陈先生也有华侨背景。华侨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都很富有。闽南地区的侨民大都居住在东南亚,如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家,陈先生的家人主要居住在菲律宾。陈章太懂事以后,他的祖父与伯父先后去世,老实忠厚的父亲不善于生意的经营,原来不错的家世开始衰败。在家境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陈先生的母亲一直支持他上学。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境贫寒,陈先生懂事较早,接触社会也较早,因而感受社会的冷暖也较多。砍柴、割草、放牛、挑担等所有农活他都干过,苦难的经历培养了他乐观、顽强、奋斗的性格。她的母亲时常教育他:“人活在世上要不怕苦”,“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样的教育,对陈先生后来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

1951年全国第一次大学招生统考,陈章太刚上高二就考入了大学。“那时国家还很穷很困难,但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我跟所有学生一样,不用交学费,食宿、医疗全由国家负担,我还享受七元钱的助学金,生活没有顾虑。这些都使我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国家、社会总有一种感恩,有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我常常主动走进社会,同各种人接触,观察、了解社会,热心社会工作,从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多少年都这样。”陈先生深情地回忆往事,显得那样真诚。正是这种身世和经历使少年老成的陈章太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各种社会工作中。广泛的社会接触面以及广阔的社会视野为他日后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同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读大学中文系的陈章太起初对语言学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谈到这点,陈先生非常坦诚:“人们往往认为,说话、写字是一般人都会的平常事,没什么可研究的。而语言学过去又大都偏重于研究语言结构本身,使语言研究显得枯燥乏味。因此人们对语言学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我在中学时也是这种态度。到了大学,念的是中文系,文学课程比语言学课程多,而且文学课总比语言课生动,可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同学们自然喜欢文学,不喜欢语言学,我也如此。”后来有两件事改变了陈章太对语言学的的看法,他对语言学也逐渐产生了兴趣并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件是写毕业论文。大学时他是学生干部,同学中选择写语言学方面论文的寥寥无几,老师要求他带头认领语言学的题目,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就认领了语言学的论文题目。“当时我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硬着头皮读书、查资料、思考、写作。最后在导师洪笃仁先生的指导下,总算完成了论文写作,还被评为‘优等’。”说到这里,陈先生爽朗地笑了起来。从先生的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当时的选择没有半点后悔之意。第二件事发生在1956年,陈先生与一位同学对调工作,调入中国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陈先生对语言学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并暗下决心一辈子搞语言学。

陈先生的经历,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兴趣对搞好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兴趣便缺乏动力,就钻不进去,搞不出名堂。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小时候的爱好和特长也并不一定就能够决定其一生的职业和爱好。

对于兴趣的培养,陈先生认为:有的兴趣是自然产生的,不用培养。由于环境、条件等的影响,以及事物、对象、特点的吸引等,有些人对某些事物会有一种自然的兴趣,如对体育、艺术,有些人就有很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一般不需要培养。而有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如对某些科学研究的兴趣,一般需要培养。培养兴趣最重要的是,正视现实,提高认识,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把理性转化为感情,自觉加深对事物、对象的认识,从而产生对该事物、对象的兴趣和感情。陈先生对语言学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辛勤耕耘,成绩斐然

1956年,陈章太调入语言所师从丁树声、李荣先生调查研究汉语方言,参加调查河北昌黎方言,多次到福建实地调查闽方言。20世纪60年代先后协助丁树声、吕叔湘先生主编《中国语文》杂志,并继续研究闽方言。1983年调国家语委后,主持语委日常工作,负责筹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筹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语用系,从这时开始研究社会语言学。为促进我国的语言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陈先生积极参与筹备成立中国语言学会和中国语言应用学会,任中国语言学会第一任秘书长、中国语言应用学会第一任会长,组织了几次全国大型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筹办《中国语言学报》《语言文字应用》两个学术刊物,开辟了发表语言及语言应用研究成果的新园地。

陈章太先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社会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先行者,他着重研究社会语言应用与语言变异,为我国社会语言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汉语方言学尤其是闽方言和北方话词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陈先生在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研究方面著述较多。他最早提出汉语口语规范,普通话水平等级与测试的设想,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陈先生的主要著述有《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合作)、《闽语研究》(合作)、《永春方言志》(合作)、《邵武方言志》、《大田方言志》、《语言规划研究》等。发表了《语文生活调查刍议》、《反对“语言污染”,加强“语言美”教育》、《论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叫卖语言初探》、《四代同堂的语言生活》、《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论文多篇。其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全文3万多字,分绪论、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我国社会语言学的问题与前瞻四节,比较集中地论述我国社会语言学从草创、兴起到发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和主要成果。文章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分析深刻、评比恰当、见解透彻,为学术界提供了我国社会语言学的概貌,实际上是我国社会语言学史的简编。

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

作为语言学家,陈先生对语言变异有较多的研究。就当前方言与普通话之争,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问题,陈先生作了精辟的论述: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语言生活、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国家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政策推广普通话,同时不压制方言,必要时还保护方言,让方言有相当的空间存在、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语言生活继续朝着丰富、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发展。现在,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基本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语言、方言的纷繁芜杂,地域广阔,文化教育不够普及,普通话在全国远未普及,教育、传媒、公务用语和社会公共服务用语还没有普遍使用普通话,社会交际还有语言障碍,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方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方言的存在是文化丰富、多元的表现,也是多元文化得以保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分用的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丰富。”

最后,陈先生又对我国语言生活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在总体方面,一个语言社区的语言将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规范;小语言社区的语言向大语言社区的语言靠拢,小方言向大方言靠拢,方言向民族共同语靠拢,共同语的规范程度越来越高。”

与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如沐春风;与和蔼慈祥的长辈交流,受益无穷。陈先生千古!

来源:语言茶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