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语言信息的传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的建构作用

句子大全 2017-07-14 05:52:30
相关推荐

我们探究谣言传播背后的心理因素,我们关注其中涉及的个体层面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传播谣言时人们想达到什么目的?

目前关于谣言的心理学文献认为有五个因素与谣言传播关系密切:不确定感、重要性或结果相关性涉入、缺乏控制感、焦虑以及相信。我们回顾了与这些因素有关的研究文献,并且回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谣言传播?

我们认为这些因素代表了人们社会认知和行为的基本目标,人们通过传播谣言来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应用社会行为动机方面的相关文献来理解这些推动谣言传播的目标。此外,我们将给出支持这些动机基础的实证证据。

这种动机取向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虽然过去的研究已经总结出一些与谣言传播有关的因素,却较少关注从理论上阐明为什么这些因素能够影响传播过程。

第二,基于动机的研究取向帮助我们在谣言文献和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学文献之间建立联系。例如,通过将谣言传播视作一个自我提升行为,我们能够将其与社会认同的相关文献建立联系,思考谣言通过何种途径损害外群体利益,提高内群体自尊。

第三,核心动机的取向指出了谣言传播的各种影响因素,帮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研究缺口。例如,谣言传播的关系增强(relationship enhancement)功能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什么因素在推动社会互动?一般来说,人们参与社会互动是为了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中的至少一个:有效行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在实现“有效行动”的目标方面,社会互动帮助人们积极应对周围环境,获得经过社会确认的现实感,有效地应对环境。

在实现“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目标方面,社会互动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对于人类这一社会性动物而言至关重要的关系。最后,自我提升目标是一个更自私的目标,可能导致一系列信息加工偏差。

也就是说,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设法肯定自我意识,以各种方法利用社会背景来提高自尊。

在谣言传播中,这些目标表现为三个动机:事实寻求(fact finding)、关系增强和自我提升。在本章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回顾有关这些动机的谣言传播文献。

在每一节中,我们首先关注这些动机对应的基本目标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实现,然后将这些动机应用于谣言背景下。之后,我们讨论在谣言传播中这些动机的前因和后果。最后,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帮助下,我们对这些动机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说明。

事实寻求动机

在社会背景下,有效行动的目标通常与事实相伴而生。有效应对物理与社会环境是我们的生存所必需的。这一目标体现在人们的各种需要中,比如控制需要(Bandura,2001)、胜任需要(White,1959)以及理解需要。

为了能够有效行动,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况可靠且准确的认识。这一目标激发人们搜寻、传播准确信息的行为,这是对环境做出有效应对的基础。

当我们受到有效行动这一目标激发时,我们便会寻求准确的信息并采用各种策略评估信息,比如将其与已有知识做比较或评估其来源是否可靠。这些信息通常可以从我们的社会情境中获得。有时我们会直接询问他人,其他时候我们会被动地或者不自觉地接收一些信息,比如遵照他人的范例、遵从群体规范、被他人说服以及自然而然地受到社会环境或多或少的影响。事实上,在建构客观现实的过程中,重要他人对我们的经历的确认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事实寻求动机与谣言传播

研究已发现很多谣言传播的前兆变量,其中以下这些变量反映出较强的事实寻求动机:不确定感、重要性、缺乏控制感以及焦虑(我们将在关系增强动机中讨论人们对谣言的相信问题)。

不确定感被定义为一种对当前事件意味着什么或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持怀疑态度的心理状态。人们在对某件对自身而言重要的事感到不确定时,就会产生失控和焦虑的感受。

例如,不清楚公司重组的准确性质、将带来的后果以及它对个人工作的影响(即对重要问题的不确定感)会使人感到对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缺乏控制感,可能演变为雇员群体的严重焦虑。人们渴望减少不确定感与焦虑,恢复对自己处境的控制感。也就是说,不确定感、重要性、缺乏控制感和焦虑的混合体会引发“知道”的需要。

假如从正式渠道(如公司管理部门、政府民政部门或媒体)无法获得消息,人们就转而通过非正式渠道(如办公室的小道消息、朋友、社会群体)获取信息。这种在集体过程中产生的非官方消息成为谣言。

一些早期的谣言传播理论曾指出不确定感和模糊性在谣言传播中的作用。贝尔金(Belgion)曾说“谣言源于不确定感”。普拉萨德认为“不寻常和陌生”的环境会催生谣言。

奥尔波特和波兹曼也有类似的观点:谣言传播就是模糊性和话题重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卡普洛观察到,谣言往往随着不确定感的出现而增多。费斯汀格和同事指出谣言是在认知不清晰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问题。

沙赫特和伯迪克通过一项实地研究验证了不确定感的影响。他们在一所女子预科学校散播了一则谣言,然后向一部分学生呈现了旨在制造不确定感的事件。高不确定感组学生的谣言传播比没有获知不确定事件(低不确定感组)的学生多一倍。类似地,在市郊公交系统因为罢工面临着中断危机时,在公交系统用户群体中间,不确定感与谣言传播之间有正向的关联。

对于谣言的社会学研究强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的集体意义建构。在缺乏正式渠道的信息来解释模糊不清的事件时,群体成员们会参与一个集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说,群体成员会共享并评估解释当前模糊情境的信息。

为研究伴随着谣言传播的集体问题解决过程,我们分析了互联网上的谣言讨论。该研究对网上超过280篇谣言帖子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很大比例的互动行为是为了寻求事实。

群体成员们搜集、分享与谣言相关的信息,评估这些信息,然后判断这些谣言的可信度。总的来说,关于谣言的社会互动有降低不确定感和建构意义的功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