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乡土散文:筷子的方圆

句子大全 2017-04-12 21:19:01
相关推荐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最常用的饮食工具,它虽然形体纤细娇小,却渗透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的文化内涵。

关于筷子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大禹治水时风餐露宿,常在野外烧饭进食。饭烧熟,想赶紧吃完饭去治水,无奈用手抓饭时太烫,大禹就折下两根树枝来夹取食物,这样避免了烫手,还加快了吃饭的速度,于是人们就将这树枝称之为“快”。后来发现竹棍比树枝更加利索,就用竹棍代替了树枝。书写时,为区别快慢的“快”,又在“快”字上面加个竹头,“筷”字便诞生了,而“筷子”也从此有了正式名分。

从这一说法看,筷子的发明,与节省时间奉献社会的故事有关,而筷子本身也具备这两种种特性。“筷”即“快”,我们拿起筷子吃饭时,应该想到它“快”的本意才是。吃饭固然要细嚼慢咽,那是为了养生;但如果在吃喝上推杯换盏,吆五喝六,耽误太多时间,那就背离的先祖发明筷子的初心。筷子辛勤地传送食物只是方便他人享受,自己丝毫不曾占有。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诗云:“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只来去忙。”生动地描述了筷子为人享受美食而忙碌的情景。这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何其相似。

筷子一般都是上方下圆。从实用角度讲,上面“方”,是为了捏在指间不打滑,拿地稳当;下面“圆”,是因为食物状态各种各样,夹取食物具有灵活的适应性。从寓意方面讲,上方下圆,象征了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方,启示我们,做人要方方正正,坚守做人的底线。圆,在坚持“方”的前提下,处理问题要灵活机动,不拘泥呆板。就拿“扶贫”来说,要遵守国家扶贫政策,不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但在扶贫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随机应变,才能提高扶贫效率。

筷子最佳长度是七点六寸,这是人手使用起来最方便的长度;而这个尺寸又和“七情六欲”的数码吻合。这就警醒人们要控制好欲望。吃香喝辣往往是最难抗拒的。尤其是公职人员,坐在酒席桌前,拿起筷子时更应反思自省,这美食该不该吃,满足了一时的口腹之欲,有没有造成道德上的亏损。记得有一篇题为《筷子头上有枪声》小品文,说的就是领导干部因无原则的吃喝而垮台的事情。

使用筷子还有很多讲究。吃饭时筷子接触碗碟不能出声,所谓“动匙箸,忌声响”(《女儿经》);聚餐时筷子摆放,要让圆头对着自己一方。这些细节体现优雅的饮食文明。给祖先上供品,筷子应笔直地插入供品中央,意味祖先灵魂在天,神圣庄严,虽死犹生。

中国的筷子,后传至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外蒙、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之深远。

审阅:高杰

简评:“筷子的方圆”可谓是见解独到精辟,观点新颖巧妙,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使人顿悟、觉醒。

终审:严景新

作者:李新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