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参考文献中作者项著录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句子大全 2008-03-17 11:07:35
相关推荐

常见的期刊、会议论文、图书等中的参考文献,在著录时,大都包括作者姓名、文献题名、刊名(或论文集名、书名)、年卷期页码等信息。然后,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作者由于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并不十分清楚,别人的论文中怎么引用,自己的论文中就怎么引用;国外论文中怎么引用,自己就直接照搬引用,造成参考文献著录比较混乱,错误很多。下面,辑文编译就参考文献中作者姓名信息著录的常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姓名中字母错漏的问题。一是增加字母的情况。这种错误常常出现,而且很难被发现。一般是由于作者将从国外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姓名信息直接复制到文中所致。二是漏掉字母或字母错误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作者姓名中包含非英文字母的时候,这类作者多为北欧诸国的作者。这种问题多是由于排版软件字库不兼容或字符无法识别引起的。三是字母标注错误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与原始文献作者信息被误抄有关。此外,还有的作者在抄录文献信息时,常常将姓名中的L误录为I,这可能与字母L的小写形式l与字母I的大写形式非常相像有关。

二、一些汉字对应的拼音错误使用的问题。例如,汉字姓名中出现的“吕”、“绿”、“旅”等字对应的拼音使用比较混乱。有用“Lü”的,有用“LU”的,还有用LV或Lv的,等等。根据相关汉语人名采用汉语拼音的规定,使用LV或Lv作为“吕”等字的拼音无疑是错误的,因为LV和Lv根本就不是汉语拼音,只是使用拼音输入法时,对应于“吕”字的键盘输入字母组合;而使用“Lü”是完全符合规定的。不过由于“ü”非英文字母,考虑到非英文字母容易错漏的问题,因此建议使用“LU”或“Lu”作为“吕”等字的拼音输入形式,以避免错漏。

三、作者姓与名错误区分的问题。此类错误多出现于参考文献中作者的姓与名均使用全称的情况,对于已经将作者的名进行缩写的论文,在引用和排版时一般不会出现姓与名错误区分的问题。一般地,在英、美等英语国家中,人的姓名是按照“名前姓后”的顺序使用的,因此,作者在引用英、美等国作者的文献时,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将“名前姓后”的作者顺序调整为“姓前名后”即可,但在姓与名有多个字段时,应注意避免将复姓中的一部分当作名字而进行错误处理,或将前缀与名混淆。

在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人的姓名基本按照“姓前名后”的顺序使用,但不能因此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国家的作者发表在英文科技期刊上的论文也都是按照姓前名后的顺序排列姓与名的。事实上,关于作者姓氏与名字的排列顺序,虽然与作者的国别有一定关系,但与期刊自身的要求与风格也密切相关。同时,论文署名中的作者姓名排列顺序与期刊目次表中的姓名排列顺序也有区别,甚至与文后参考文献中的姓名排列顺序也不相同。

四、姓名信息复制粘贴时出现的识别错误。例如,将姓名中的小写英文字母l误录为数字1。这种问题常常与原文信息识别错误有关,因为有的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常常是将PDF或CAJ文件中复制的信息直接粘贴到Word文件中,而不再核对粘贴的信息与原文是否一致。这种字母识别错误问题,在作者录入数字化程度不高的早期文献信息时尤为突出,有时甚至在复制粘贴作者姓名信息时,出现漏掉多个字母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早期文献的电子版大多是由纸本扫描而成,因而其中的信息常常难以准确地被复制出来。

五、作者引用自己已经发表或已录用待发表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时信息不准确的问题。许多论文在出版之前,编辑和作者会对论文题名、作者排序等信息做修改,而作者在引用此类自己或同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发表的论文时,却常常以之前提交的修改稿中的题名、作者信息进行引用,而并非是以最终出版时的信息进行引用。因此在校对作者自引文献时,尤其需要仔细核对题名、作者等信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