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重庆渝中佛图关 雕刻在峭壁上的文化(绵延于半山崖线上的诗)

句子大全 2013-09-03 14:17:53
相关推荐

《易经》贲卦彖传云: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即为文化。

于我看来,巡游天地,查阅前人活动之痕迹,观瞻今人提炼之意旨,得感悟于心,便错觉正与文化偕行。

此所谓以心旅行,而非走马观花,肤浅地接受山清水秀的冲击。

才去了趟热得烫手的重庆红墙,在九坑子大化步道的起点。

我没怎么感受到故宫的磅礴,倒体会到了并不清幽的江南气象。游人如织的现场让人很难静心思考,仅是一种随大流的心态令人有不可名状的兴奋劲头,似乎,所有人的快乐都攒为一束,被红墙挥舞成棒,劈头盖脸地打在人身上。

走过噪杂的人群,偏居心房一隅的孤独便被热闹强调出来,愈发与环境格格不入。

就在前方,悬崖上挂着蜿蜒的路,在乱生的树丛中隐约。空气中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这一头人声鼎沸,洋溢着热烈而简单的欢快;那一头则老持成重,发散出本真的孤傲。

山脚下浑浊的嘉陵江水被掩在云层下的太阳蒸腾,在绿得惊心动魄的佛图关上逡巡,我能感觉到厚重的湿气让汗珠也无法从毛孔逃逸。

沿着崖线步道走向山腰,拐个弯,朱红色的墙壁便被抛在了视野之外。游人则迅速地变少。山地公园特有的那份幽雅便凸显了出来。

身侧的山崖上,盘踞着数块巨大的岩石。匠人略做修葺,巧妙地将佛图关昔年的商旅行踪雕塑其上。

佛图关自古扼渝中咽喉,外地与渝中交通往来,从前均需打此通过。此幕情景雕塑,艺术地再造了当时境况。

驮马奋蹄之面貌惟妙惟肖,似乎崎岖山路上,又有“得得”蹄声在山谷回荡。

我捕捉到了过去重庆的羁旅人生,一句并不应景的词挤入我的脑海: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文化是相通的,别问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反正,我放缓脚步,走过这处步道时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联想,百无禁忌地形容。

在微妙的情绪中再走几步,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雕塑占据了半个山崖。

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标志被塑造得相当仿真。让人不由自主想起多年前的李子坝正街上,嘉陵江边,一座又一座伴水而生的吊脚楼。

它们统一采用竹木为材,轻盈得如有生命,每每负重,必会轻微颤抖,还会响亮地呻吟,造成随时都会散架的感觉。

但是,它们的坚韧程度超脱所有的想象,颤颤巍巍而有惊无险地承载着数代重庆孩子的童梦。

我能想起当年住在吊脚楼中,像摇篮一样温柔的节奏。有粼粼波光中躲闪的月,缄默着,把银色的朦胧投影进孩子的眼中、心中…

头上缠着毛巾的母亲,天不亮就悄悄离开了家。她挑着担子,在码头旁长长的梯坎上攀登。

生活的负担很重,她柔弱的身体却担得义无反顾。她不会读诗,却会用布满老茧的大手,一遍又一遍摩挲学会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你的头。

她宁愿饿着,也会把浸了汗水的窝头捧回来喂进你的口中。

你在十八梯的柴草烟味里推开窗户,黄桷树下穿梭如过江之鲫的人们脚步匆匆。他们辛苦,但他们昂扬,他们把生命的浓墨重彩以最下里巴人的形式镌刻进你的心中。

你来自这里,顶天立地的从来不是重庆数不清的百米高楼,是那些佝偻着身体,扛着棒棒,在市井里从古代传承到现代的山城市民。

他们用脊背,以劳动的双手,开拓了这个江湖。他们从不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他们身体力行,至死都要找到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幸福!

我听到了低沉的川江号子,我也听到了雄壮的呐喊。

走进我们的重庆,佛图关的峭壁上,川江纤夫古铜色的身体饱蘸着力量,拖着这座城市逆流而上,进取未来。

我将在前方险滩后的岸畔,支一口大锅,以木柴烧滚锅中麻辣的牛油锅底。我要准备毛肚鸭肠和黄喉,还有辣喉咙的包谷酒。在那里与送出了又一船货物的纤夫们会合。

我不说“茂林修竹”,也不诵“对酒当歌”,我只大声地喊:“喝!”

喝它个天翻地覆,喝它个时空错乱。

然后,我们醉眼朦胧,一起面对滚滚东逝水,指着重庆最高的建筑说:看,那就是重庆,那就是明天!我们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