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名作仿写:借鉴钱钟书先生的《窗》(写一篇同题文章)

句子大全 2007-10-09 16:24:35
相关推荐

【名家名作】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见,还得寒喧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那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接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巢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譬如我,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该喝。所以有人敲门,你总得去开,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希《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黑暗罪恶的世界,也许是浪子回家,也许是有人借债(更许是讨债),你愈不知道,怕去开,你愈想知道究竟,愈要去开。甚至邮差每天打门的声音,也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因为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上面说过窗子算得奢侈品,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跟凯罗(GottfriendKeller)《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许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彷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门(Eckermann)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

名作浅析:

《窗》是一篇意趣盎然的说理散文,说的虽是窗子,但是其用意绝不仅仅是说说窗子而已,而是要以窗子来比喻生活、比喻人生。文章通过门与窗的一系列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窗户这一意象的理性思考。在作者的眼里,窗户象征着占有、接纳和享受,是人类基于物质层面后的更高的精神需求,它启悟人回归自我,审视人生。窗户这一生活常见物也因此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从语言上看,《窗》用词平实、普通,没有长句,没有什么复杂结构,非常从容地叙述、说理,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主题。

【仿写佳作】

刘红梅

记忆里,难以抹去小木屋的那一扇窗。儿时,蜷缩在奶奶怀里,学着奶奶的手法,剪着窗花。窗格上糊着层一薄纸,日子久了,被烟熏过的纸窗开始变黄,变暗,变黑。而我剪的窗花歪歪斜斜地贴在上面。那时,再大的太阳也无法照进小木屋。

现在,太阳舒展眉头了,我还睡在小木屋里——一个被树木重重包围、绿荫映满整个房间的地方。太阳撒下如金丝网般的光芒,穿过林子,从树叶的缝隙中挤落,斑斑点点地映在窗子上,又透过玻璃窗,照在我床上,微微刺痛我的眼睛。迎着蛋黄般的暖阳,我想趁早欣赏一窗美景。

站在窗前,那扇纸窗已没了踪影。倚着横栏,看着这扇苍老的窗子:涂过黄漆的木框早已斑斑驳驳,镶嵌着的小块小块的玻璃也被岁月镀上了铁锈的暗红,没有雕刻精美的花窗,只有简简单单的木架,像“王”似“田”,可这一扇小窗的景色却别样的温馨。

轻轻推开窗子,迎面袭来清新的气息,夹杂着淡淡的花香,甜甜的水雾。阳光金黄,洒落在林子里。聆听鸟唱,享受林荫,闻嗅清香,极轻,极柔,极微妙。远方的山峦,朦朦胧胧,若隐若现。鸡开始叫了,狗开始吠了,猪也嚎了起来。空气里开始弥漫农家醇厚的腊肉香味。太阳渐渐升高,农忙的人扛着锄头,牵上黄牛,走在阡陌交错的原野上,牛铃声响了一路,打破山野的寂静。

六月的阳光,卖力地照着。在打谷场上,黝黑发亮的背脊和臂膀泛着白光,汗水从发根、从额头、从鼻尖、从眼角、从脸庞汹涌出来,在背脊和胸间汇流成两条奔腾的河流,汗水泛滥,从裤腰一直蔓延到裤腿。放眼望去,一楼、一柱、一丘田,一弯、一道、一亩园都在阳光底下安然静默。“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得”。古铜色的木板房,红砖碧瓦,温暖了山村的人们;笔直的电杆立于山岭,电线走村串户,照亮了山村的夜晚。池塘里鹅鸭戏水;稻田的水沟里,一群调皮的孩子挽起裤腿袖子,忙着捞泥鳅。爷爷坐在堂屋门前,“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灰色的烟圈从嘴里涌出,又一圈一圈被风吹散。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我又一次从睡梦中苏醒。雪白的墙壁染上了阳光的颜色,翠绿的珠帘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淡蓝的天空有几朵白云飘过。车鸣在耳边响起,银白的公路在林子里蜿蜒穿梭。古老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满载昔日黄牛耕种的记忆,流向远方。

窗变大,变亮了,窗外的风景也变美了。少了屋前屋后的忙碌,少了田间地头的艰辛,少了哀伤沉重的叹息。窗外是一排排平整白亮的高楼,宽阔平坦的公路,来往奔驰的车辆……这一切都讲述着今日家乡的崛起,人们生活的富裕。

往昔的老屋还立在那里,爸爸不舍得拆除。老屋在风雨中摇摆,印证着往日的辛酸。堂屋前曾有过爷爷抽旱烟的记忆,它的昏暗的天窗下,有奶奶缝补的回忆,而老屋默无声息,依旧静静地立着。

站在窗前,那小屋小窗小树林的记忆已经很朦胧了,像夏雨过后的烟雾缭绕。

【习作点评】

这篇仿写之作角度巧妙。作者以窗为观察的视角,写儿时的窗和从窗子看到的景色,又写现在宽敞明亮的窗子和窗外的景象,从两扇窗户和两种窗外风景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乡村今昔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现了新农村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果。文章视角集中而新巧,内蕴丰富;描写乡村风景满蓄着诗意,讴歌了农村新变化,洋溢着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