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文字史佐证中华文明五千年(骨刻文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句子大全 2015-10-23 20:20:16
相关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爱宝

10月17日上午,由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主办,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骨刻文与黄河文化研究会和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骨刻文研讨会在济南燕子山庄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研讨会旨在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营造深入研究骨刻文的学术气氛。骨刻文是远古时期刻写在各种骨头上的一种文字,主要发现在今天的淮河、黄河和辽河流域,产生和使用的时间距今4700–2500年。骨刻文的发现,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骨刻文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主题报告,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臧丽娜教授演讲了《骨刻文研究的历程和意义》,刘磊教授演讲了《文化溯源:信息技术让更多人认识历史、破译 历史》,谷健辉教授演讲了《潜心二十载 骨刻文发现与研究的科学性分析》,分别从不同维度上肯定刘凤君先生开创性研究和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

刘凤君早在2005年3月从收藏家收藏的兽骨上发现远古时期刻写在各种骨头上的一种文字,主要发现在今天的淮河、黄河和辽河流域,产生和使用的时间距今约4700—2500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刘凤君教授已掌握骨刻文实物资料3万多件。他认为骨刻文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这些骨头刻写的字很多,多数是一块骨头上刻写5—10个字,有的刻写几十个甚至100多个字,主要是记事文字。也有少数是在骨头上刻凿圆孔占卜后刻写的文字,这是宗教祭祀文字。

二,骨刻文字体造型可分为写实物象型、主干分枝型和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三大类。写实物象型,主要是指人物和动物或近似人物和动物的图象形字符,“书画同源”在这里得到了较好解释;主干分枝型,主要是由一根粗长主线为基础,然后在粗线左右两侧刻出一些短细线,类似树枝形,它和今天西南地区彝族所用文字相雷同处较多;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是在中间首先刻写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中心,周围再刻划向外辐射的几根弯曲线,有的线上还刻细线 。

三,骨刻文章法布局主要有单字布局、组合字群布局和成行布局。其中组合字群布局可细分为字组合和字与图画符号组合两种形式。字与图画符号组合布局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刻画图画符号,另一部分刻写说明图画的文字。这种字与图画符号的组合布局,也是古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印度图章文字等世界早期文字共同的特点。特别是骨刻文出现的成行刻字布局,证明辞章已经出现。

骨刻文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双墩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陶器符号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出现在距今33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是骨刻文发展到中晚期出现的专供商王室宗教祭祀用的文字。骨刻文和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文关系也很密切,可能也是彝文的主要源头。骨刻文的发现将我国文字史提前了1300多年,把尧、舜等远古时期传说历史实证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文字自骨刻文起,后发展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它们一脉相承,是研究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唯一历史时间最长、发展序列最完善的文字体系。

2015年5月,刘凤君教授集10年的研究成果,出版学术巨著《骨刻文》。学界高度赞誉这部专著:“第一次系统构筑了骨刻文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标志着刘凤君教授骨刻文学理论的成型,在考古界和古文字界引起了震动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质疑,中国文字发展史也将发生改变,骨刻文发现者刘凤君被誉为当代王懿荣和骨刻文之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