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郁达夫的创作思想——植根于德国文学的“怀乡病者”形象

句子大全 2020-04-23 01:51:48
相关推荐

“怀乡病”(Nostalgia)是郁达夫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词,可以说他笔下描写的在外生活的游子都有一种强烈的怀乡病,表现为对家乡的旧物、故人或逝去的年岁的缅怀与感慨,并且时常随着人物的所见、所感而日益加深。

有一篇小说就叫《怀乡病者》,主人公于质夫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他的精神处于一种完全麻木的状态,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在茫茫的荒野中间,头向着了混沌宽广的天空,一步一步的走去,既不知道他自家是什么,又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他是向什么地方去的,只觉得他的两脚不得不一步一步的放出去。”就像一条无人掌舵的浮舟,只随了那波澜不惊的江水缓缓移动,消耗时间。

头脑中不由自主地闪现出往事的画面:十年前钱塘小县城里沿河的长堤、银月下懵懂的青涩暧昧、几年前北方古都里寂静的小巷、冷灰的街灯下一味惨伤的情怀……艳遇的中国女孩主动投怀送抱也激不起这个绝望的年轻人丝毫兴趣,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仿佛一切都已经与自己无关,“他连自家的身体都忘记了。他一个人只在黑暗中向前的慢慢走去,时间空间的观念,世界上一切的存在,在他的脑里是完全消失了。”

这种“怀乡病”情结来自于郁达夫推崇与介绍过多次的德国19世纪下半叶流行的乡土文学和他喜爱的作为德国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的施笃姆。郁达夫早在1926年发表的《小说论》中就介绍过:“至于德国在前二十年盛行的乡土艺术(Heimatkunst)的诸作家,更把他们故乡的风物,描写得无微不至。他们的小说,差不多有人物和事件,系为背景而存在的倾向了。”

这一批乡土文学作家既有田园诗歌的创作,也有小说,日记里记录了郁达夫购买和阅读路德威(LudwigGanghofer)、马克斯·盖斯勒(Max Geissler)、舒尔茨·施密特等的作品,他们都是这一派的作家。无论是纯粹地歌颂自然之美,还是具有表现农民阶级倾向的作品,作者对故土的爱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所以字里行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流溢而出,“德国乡土艺术(HeimatKunst)的诗歌小说戏剧中之有社会性,现代性者……也可以说是农民文艺的一种。

但其根本思想,要不先在卖弄文字,赞美景色,总须抱有一种作者的对于乡村的热爱才行。”在《文学概说》中,郁达夫还指出了德国的乡土主义文学与人生宿命观的倾向是争锋相对的:“写实主义的发达,以十九世纪后半期为最显著。欧洲的文化,在这一个时期里,发育到了顶点。于是欧洲的思想界文学界,都呈一种饱满之象。这一种倾向,与自然主义运动结联在一处,产生了许多好的作品。不过后来因为这一种机械的人生观宿命观,太不自由了,所以自坏作用就在这主义的底下争执着想抬头起来。

因而德国的乡土艺术的主张和法国的传统主义,便油然兴起,想取自然主义而代之。”郁达夫在这些文章中的表述说明他对德国乡土文学派的作家们以回溯故乡生活为文学主题、带着深沉的爱意去描绘乡村场景的内容的方式十分赞同。至于施笃姆,在郁达夫看来,从这位擅长抒情、笔力柔美的外国作家身上,总能找到自己留学时回望故乡,孤立无援却文思泉涌的影子。郁达夫说:“施笃姆是一个大大的怀乡病者,他的诗、小说,都是在那里说这个‘故乡的悲思’(Heimatweh),我们不先抱这一个观念,就不能明白他的诗、小说的深味……他的一生的怀乡病,和北方住民特有的一种消沉的气象,便是他的艺术的中心要点。”

施笃姆的作品,总有一种鲜明的抒情风格,文笔优美,又洋溢着一股淡淡的哀伤,以哀婉动人的感伤情调,唤起读者感同身受的失意感,“我们把他的短篇小说来一读,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被他引诱到一个悲哀的境界里去。我们若在晚春初秋的薄暮,拿他的《茵梦湖》来夕阳的残照里读一次,读完之后就不得不惘然自失,好像是一层一层的沉到黑暗无光的海底里去的样子。”

吃郁达夫又何尝不是一个“大大的怀乡病者”?他的小说又何尝不是以诗意融合着无限愁苦的味道?!1922年从家中回到日本,郁达夫立刻患上了“怀乡病”,活脱脱一个茶饭不思、百无聊赖的于质夫从书里走了出来:“我自六月初三日再到日本以后,每晚的睡眠,最多不过五个钟头。白天我好像在做梦似的,看书也看不进,谈话也不能谈,尽是混混茫茫的头脑不能清楚。食事毕后,老觉得消化不良,有时候竟有一天不吃什么东西的日子。”

在市郊外一条日暮的乡间道路上散步,不禁被思乡的感情占据了心灵的全部,“我看看西天的落日,想想祖国的情形,觉得一种nostalgia忽然把我的mood(笔者注:心绪)笼罩住了。我眼睛张得很大——因为一闭拢来,就怕不能再张了——呆呆对了西天的空处说:——我要回家去了。——大约我在阳历七月底总可以回到故乡去的。”

1932年10月,郁达夫乘船北上,路经山东烟台的港口,看着远处的城市,不禁又思念起故乡:“我想起故乡城市的日暮的景色来,因为我的故乡,也是依山带水,与这烟台市不相上下的呀!”他站在船舷上,逐渐明亮起来的灯火和来往的人群无不令他心底的那个敏感诗人的灵魂动容,“忽而索落索落的滴下了两粒眼泪来”,“这时候我的心里,大约也被这一种Nostalgia笼罩住了吧,否则何以会这样的落寞!这样的伤感!这样的悲愁无着处呢!”

郁达夫其他的自叙传小说中,也反复出现着这样的形象,《沉沦》、《还乡杂记》、《迟暮》、《空虚》……主人公都在孤独的环境下唤起了自己对于故乡的记忆,从而陷入深深的忧伤。郁达夫喜欢将人物置于异乡展开故事,他塑造的人物又多是郁郁不得志,梦想破灭,爱情失意的的青年,于是这些情愫遇上离家在外的现实,使故事都带上了一层怀乡、恋归的淡淡的悲剧色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