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非遗”莲花灯进课堂(滨州实验学校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句子大全 2020-04-24 08:41:37
相关推荐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通讯员 孙波 万经芳 滨州报道

剪灯穗、粘灯穗、粘花瓣……12月30日,在省级非遗莲花灯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王相华的教学下,一盏盏象征喜庆祥和的莲花灯便出现在了滨州实验学校的课堂上。

莲花灯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王相华自幼随父亲学习扎制莲花灯、鱼灯、元宝灯、滚灯等10多种花灯,手艺灵巧精湛,其扎制得莲花灯被多家民俗展馆收藏。自2009年莲花灯制作技艺被公布为滨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来,王相华已经多次走进学校进行莲花灯的制作教学。此次授课,已经是他在滨州实验学校的第5次教学。“现在很多学校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了,我在莲花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制作得很好,也都很愿意听。莲花灯制作技艺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得传承下去。”王相华说。

学生们认真听讲

课堂上,王相华耐心地为学生们讲解了莲花灯的制作步骤和要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随后,王相华还亲自示范了制灯过程,对学生们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惠民莲花灯的外形特色、制作工艺和吉祥寓意,每一道工序都凝结了民间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更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七年级二班李子涵说。

王相华亲自示范制灯过程

滨州实验学校初中美术教师孙波告诉记者,滨州实验学校从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开始,就一直进行“非遗进校园,校园传承”的探索研究,今年在学校领导和滨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邀请到了莲花灯传承人王相华和惠民泥塑多位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之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让学生们留住我们文化的根,守住我们民族的魂。”孙波说。

王相华进行手把手指导

据了解,莲花灯源于滨州市惠民县,因其特有的古典神韵和与生俱来的喜庆色彩被人们所喜爱,其精湛工艺堪称民间一绝。莲花灯制作技艺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非遗进校园”小课堂

此次滨州实验学校开展的“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加了学生们制作莲花灯的兴趣,培养了学校师生传承非遗技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