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孔子到底有多懂礼(《论语》第十讲)

句子大全 2009-11-19 04:24:32
相关推荐

孔子到底有多懂礼?我们可以看看他在文中所谈到的事。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些,但它的后代杞国保留下来的史料很少,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些,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是杞、宋两国的历史资料和知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验证这两代的礼了。”之前就说孔子最懂礼了,研究的很透彻,他们自己国家的人都不清楚自己国家的礼,孔子对礼的研究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只能说,这么重要的仪式都错了,孔子才不想看下去,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仪式都错了,用现代的话说,孔子也很无奈。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内容,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把这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指着自己的手掌。其实这句话代表着孔子的不满,一个国君对礼都无知无所谓到这种程度。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跟没祭一样。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道:“与其献媚于西南角的神,不如献媚于灶神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去祷告求情也是无用的”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于夏朝和商朝,多么丰富多彩啊!我尊崇周代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询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到这话,说:“这就是礼啊。”

我来解释一下,还是那句老话,天下没有比孔子更懂礼的,他为什么要请教?他其实是怕自己懂得太多而做的过分,这样会显得他不懂礼,显得卖弄,只有按照他们当地人现在已懂得的礼而去做,这样才是礼。前面已经谈到一些国家自己都没有传承下来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