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他是溥仪” 一句话噎住文物专家(溥仪的文物鉴定水平)

句子大全 2009-06-17 00:42:03
相关推荐

溥仪,末代皇帝,相信大家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但是有所耳闻,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传奇一生,皇帝、汉奸、囚徒、作家、政协委员等等,在许多个身份之间切换,六十一年的生命旅程里面,充满着无数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他的好奇,希望从这个小窗口里,一窥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清朝灭亡之前,他拥有着整个紫荆城,富裕、繁华、高贵,紫荆城的一切都是属于他,这一段虽然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结束了,但对他的一生造成了不可估计的影响。后来国家陷入危难时,独属于皇室的紫荆城几度易主,无数的奇珍异宝流失,再到后来,紫禁城变为一处名胜古迹,变成了即使是溥仪,也要买一张门票,才有进入的资格。

文物鉴定,这种能力,一般来自于两种,第一种就是有着大量的知识作为支撑,然后进行鉴定,第二种是触摸过大量的事物,凭借经验进行鉴定。两种能力有所交叉,但是核心是不变的,而溥仪的文物鉴定能力,就来自经验,来自于他前二十几年身处的那个环境,触摸过的无数珍宝,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他文物鉴定的直觉,对于和皇宫有关的东西是最准确的,与皇宫物馆的就只能考直觉了。

王国维大家应该听过,是近代的国学大家,他也是文物爱好者之一,他是溥仪的老师,家里收藏了很多文物,都是自己花大价钱从外面收购来的,有一天王国维请溥仪来他们家吃饭,酒足饭饱之后,恰逢谈起文物,王国维得意洋洋的对溥仪讲:“我收藏的文物,都是精品,收藏进来就不舍得卖出去”,溥仪在文物方面也算是颇有造诣,要知道在在他快退位之前,曾经往宫外转移过几千件文物,虽然都是经过手下人带出的,但是经手那么多文物,在文物方面也是颇有造诣。

于是溥仪提出要看一看,王国维欣然允之,溥仪踱步在屋子里几圈后,脸上闪出了怪异的颜色,嘟囔着:感觉不对,王国维急忙问哪里不对,溥仪只是说:“我只是感觉和我家的不一样”,王国维对他嗤笑,忙说不可能,对自己的眼光还是有信心的。可是后来经过鉴定,溥仪所指出的那几件东西,都是赝品,从这件事我们尽可以看出,溥仪的文物鉴定能力,出于直觉,又极其准确,局限又不稳定。

第二个故事,后来溥仪住在北京的时候,想去故宫里看一看,这个时候,故宫已经是故宫博物院了,要进去就只能买票,买票进去之后,转了一圈,心生感慨,不觉走到了一处大殿,里面有一个讲解员正指着墙上的照片,说其中有一张是光绪桓帝,溥仪当即就觉得不对,大声的指出,那是错误的,可是讲解员怎么会听一个游客的话,开始争论:我是专家,墙上的就是光绪,你从哪里来,居然敢质疑我?人群中一个人喊出了他的身份:“他是溥仪”,讲解员的脸色直接变的猪肝红,抬了抬手,没说什么。

上面两个故事传播以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溥仪的文物鉴定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广,但在这个局限性中,正确率极高。一般文物鉴定家,需要有着极其深厚的文知识,现在最为出名的马未都马爷,也不敢说他经手过的文物,件件都是对的。因为文物的分类太多,只要是有一些时间的东西,都可以叫做文物,可是这些文物的真假,很难分辨。

最为困难的,就是某一件东西,他的仿制品的鉴定,虽然是赝品,但是年代相近,工艺相近,这就很难分辨,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真品早已失传,现在流传下来的是冯素的摹本,虽然是“赝品”,但谁又能否定它的价值》这就需要文物鉴定工作者细微的工作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