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1960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被问为何西藏属于中国(他回答令对方语塞)

句子大全 2011-07-08 05:35:01
相关推荐

从1954年到1960年,周总理先后四次访问过印度。从第一次的十万印度民众在机场夹道欢迎到最后一次的机场鸦雀无声,周总理的待遇和两国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1960年访问印度之时,尼赫鲁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不友好。在记者招待会上,印度记者和英国记者的问题很尖锐甚至带有很明显的恶意。

周总理访问印度

“总理先生,为什么中国人总说西藏属于中国?西藏真的是中国的领土吗?”

五六十年代,西藏被印度和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当作可以染指的地方还有挑起内部争端的靶子。外国记者如此问,是真的别有深意。

对此,周总理不卑不亢作出了回答。他的回答令提问者和有心人语塞、无言以对。周总理到底说了什么?

周总理四次访问印度

新中国对于印度这个邻国是很关注和上心的,周总理曾先后四次访问过印度,1954年到1960年。印度在独立前被殖民过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周总理认为都有过被帝国主义侵略的经历,可能更容易沟通交流,也更能相互理解。因而一直是以和平交流为主,只是印度的反应和预料中不太相同。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周总理访问了印度。直接原因是印度在独立后越过了中印边界线,企图强占属于中国的领土。争议点是一条麦克马洪线,这条线是英国人私自制定的,并不是世界公认的。

但由于解放前的国民党政府对这个争议点没有进行妥善处理,所以解放后,印度的尼赫鲁政府揣着明白装糊涂把违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国和印度领土的一条分界线。

对于这种侵略行为,新中国当然是拒绝的。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军队都开拔到了朝鲜战场。印度军队瞅准了这个时机,开始一步步朝达旺地区迈进,等到了1954年,印度军队已经霸占了争议分界线的中国领土。

毛主席于是授意周总理让他访问印度尝试和平解决两国的领土争端。周总理抵达印度时,十多万印度民众夹道欢迎。此刻,两国的气氛还是和气的,因为并没有“动手”。

周总理和尼赫鲁会谈了六次,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国与国之间的相处应该做到互相不干涉内政、尊重领土主权、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对于领土争端,划分了一个分界线,希望双方都保持克制。

尼赫鲁同意了,周总理回国汇报。周总理以为这次访问足以解决领土争端,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印度的野心是巨大的,战略目标是针对中国的,印度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是个投机分子。

周总理第二次和第三次访问印度是为了劝服达赖返回西藏,解决内部事务。达赖一直不回西藏,恰恰是因为尼赫鲁。印度和中国边界线的争议点就在西藏边界,尼赫鲁政府是想侵吞中国的领土的。

所以尼赫鲁明示达赖,如果他不想回去或者认为和中央政府有矛盾,印度军队可以出面帮助达赖。言下之意,是撺掇达赖搞内乱,然后印度趁火打劫、顺手牵羊。达赖一听,也想投机赌一把,所以滞留在印度不回西藏。

尼赫鲁

然而尼赫鲁和周总理会谈时却表示:“印度政府一直尊重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达赖和班禅将由原路返回西藏。”

尼赫鲁面对周总理和达赖的时候玩儿的是两幅面孔,这一点,周总理未必不知情。所以当他和达赖谈了三次话之后,明确转告尼赫鲁的原话。达赖很聪明,听出来尼赫鲁是个投机分子,根本不可依靠,所以在1957年回到了西藏。

第四次访问印度是1960年,印度军队在空喀山和朗久主动挑起了和解放军的武装冲突,性质恶劣,发心不正。毛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多年的和平沟通可能让尼赫鲁政府认为新中国好欺负,所以周总理和陈毅一起坐上飞机访问印度,这是新中国为两国的和平往来所做出的最后的一次和平交流。

4月19号,周总理和外长陈毅抵达印度,机场那里没有再出现群众夹道欢迎的场景。他们两人立刻明白了尼赫鲁政府在国内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动员宣传,两国的关系已经无法拯救了。如果讲道理有用的话,战争早就绝迹了。

一个英国女记者上前访问刚下飞机的周总理,“您认为你的和平使命可以实现吗”?

周总理坦然一笑,张开手,回答:“尽力而为,尽量表达自己的诚意”。

周总理讲话很有深意,这是他第四次访问印度,也是最后一次访问印度。中国人的传统,先礼后兵,尽量给对方面子和台阶下,但如果对方“不识抬举”那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会再留情面。

尼赫鲁也想给周总理一个“下马威”,表达欢迎时没有使用双方都能听懂的英语而是说了印度语。欢迎仪式只进行了二十分钟就结束了。

尼赫鲁如此态度是对自己太有自信了,而且很有投机的成分在里面,他知道新中国多次进行和平沟通绝不是因为想妥协或者害怕,而是新中国有更大的战略目标,“将军赶路不打小鬼”,因此多次试探想趁火打劫。

尼赫鲁并非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还是如此得寸进尺,是咬定了新中国的领导人会为了巨大的战略目标而放过印度军队的侵略行为。

周总理和陈毅外长根本不在意尼赫鲁如此傲慢无礼的态度,他们牢记自己的使命是为了进行最后一次和平交流,不会在乎无关紧要的形式。

周总理和尼赫鲁会谈了二十多个小时,周总理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和要求。尼赫鲁的回答则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蛮横地点出争议地区属于他们。这种态度摆明了是要蛮横到底、不讲道理了。

周总理对同行的人说:“尼赫鲁看来是已经下定决心了,他一点儿也不愿意松动。”

勿谓言之不预也,既然尼赫鲁政府摆明了态度,周总理和陈毅也尽力了,所以六天后召开了对外记者招待会。

中国和印度的领土争端和武装冲突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周总理他们已经为和平处理争端做出了所有努力。但尼赫鲁政府既然不领这份情,那接下来大家就当面锣、对面鼓,使出各自的本事吧。

中国方面一向是光明磊落,不会搞小动作,在这个问题上,周总理决定要向世界传达新中国政府的态度。反正周总理不表达,尼赫鲁政府也会给新中国泼脏水,与其等到外界产生误解再费口舌去解释,不如一开始就坦白说清楚。

招待会上的记者做好了提问的准备,大家的提问很尖锐。

周总理开场说:“希望印度可以冷静下来友好协商,用公正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两国的领土争端。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一直和平共处没有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所以希望友好解决争端,不要祸害后世子孙。”

周总理释放出来的和平诚意与善意,令在场的记者们敬佩,一瞬间掌声雷动。

本来气氛很和谐,有一个印度记者却站起来破坏了气氛。他很不友好地问周总理:“周总理,中国和印度的边界线早就划分十分明确了,为什么还要重新划分还要进行谈判?”

如此指鹿为马、强词夺理的问题没有打乱周总理的节奏,他一辈子遇到的强盗、土匪真的太多了,这种说辞他也听过太多太多了,以至于他无论何时、何种场面、面对何人都能做到内心毫无波动、波澜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周总理的回答令对方语塞

周总理淡定地回复这个印度记者:“倘若你认真研究过中国和印度边界的百年历史,而且能以公正的态度倾听新中国的意见,那么,你是不会提出这种问题的。”

这个印度记者瞬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实际上,很多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印度只是被殖民百年,又不是被毁灭了历史,对于中国和印度的边界线问题怎么可能查不到精确的资料?

尼赫鲁政府从上到下都是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又想掩盖他们想要侵略其他国家的邪恶意图,所以找各种冠冕堂皇的蹩脚借口进行侵略,只是不想落人口实罢了。

周总理的回答就是要点出那个印度记者以及尼赫鲁政府不可告人的阴暗意图。

印度记者沉默了,英国路透社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记者又提问:“总理先生,您说要和平谈判协商解决争端,但是原本就属于其他人的东西,怎么有资格去讨论这东西的归属呢?”

英国路透社的记者生怕周总理等新中国领导人看不出尼赫鲁政府如此一意孤行、霸道野蛮一系列行为背后的真正推手是谁,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挑拨关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背后的主谋是谁,中国方面是一清二楚的。

周总理对印度记者的态度很淡然,对英国路透社的记者则很严肃。他回道:“记者先生,你的比喻非常不恰当。对于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假如一个强盗夺走了别人的东西,原物的主人向强盗讨回自己的东西不是天经地义吗?”

英国路透社的记者完全没有预料到周总理会如此严肃和不给他台阶下,但他继续问:“总理先生的意思是印度是强盗?”

周总理听完笑了,他面带微笑着回答:“强盗是有的,但并非印度,而是英国殖民者。中国和印度以前是朋友,现在是朋友,以后也会是朋友。”

对于周总理的回答,英国路透社的记者无言以对,而且他听完之后脸色刷白,可是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原本,如果不是英国殖民了印度,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随意划分中国和印度的分界线,那么今日的争端也不会存在。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中国和印度在东西两线有领土争端,起因一个是麦克马洪线条,一个是约翰逊线。这两条线是怎么来的呢?

原本中国和印度的分界线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划分的。喜马拉雅山南边是边界线的九万平方公里地区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片就是藏南。这条线是传统线,原本大家没有争端的。

一个叫麦克马洪的英国人私自划定了一条线,是把九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划分到了印度那边。这个时期恰恰是英国被殖民的时代,麦克马洪如此划分是要赤裸裸地侵占中国的领土。

1914年,麦克马洪作为英国殖民政府的代表邀西藏当时的达赖喇嘛和英国会谈中国和印度的领土分界线。他连哄带骗让达赖把麦克马洪线作为两国的边界线。当时是北洋政府当家,但是西藏的达赖喇嘛并没有把划界换文给北洋政府看,也没有经过北洋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同意。达赖并不能代表中国政府,他所签的条文是非法的,所以从始至终都不被中国政府承认,解放后更不必说。

西线的争端更是令人无语,印度是根据约翰逊线划分的。那是1860年前后,英国一个测绘军官到了新疆阿克赛钦这里。西藏和新疆是连着的。约翰逊对中国的领土分界线不了解,就把阿克赛钦当成了一个无主之地,但这里明明是中国的。

这还是清朝时期,约翰逊划分的这条线完全是自己做主,只给英国政府讲了。英国政府从此又把阿克赛钦私自划到它的殖民地印度地盘上,清朝政府不知道这个事情,英国政府没有打招呼。历届中国政府就不知情,新中国也不知情,谁知道,尼赫鲁政府居然旁若无人地要侵占中国的领土。不问自取,旁若无人,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其他国家的存在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尼赫鲁政府真的不知道这两个争议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吗?而且尼赫鲁政府为何会如此蛮横强硬,难道真的是因为心大吗?尼赫鲁从小在英国接受教育,他的脑子也许是印度原装的,但是思维就未必了。

英国殖民者虽然迫不得已离开了印度,但是留下了很多祸患,其中之一就是印度和中国的分界线争端,还有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争端。英国殖民者并没有带走全部的人,也没有撤走全部的势力,尼赫鲁是如何当上总理的,又为什么可以当上总理,若要深究,可能会让人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印度。

对于印度的统治本质,周总理等新中国领导人是一清二楚的,从对印度记者和对英国记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接下来又有一个记者问了周总理一个很不友善的问题:“总理先生,为何中国人总说西藏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呢?”

周总理说:“因为自古以来就是,不谈更古老的时代,就说元朝开始,西藏已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了。”

西藏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西南边,东边连接四川,北边连接新疆,南边和印度、缅甸、尼迫尔等国家接壤。这也是印度一次次打西藏主意的原因,接壤了,离得太近了。

西藏第一次建立政权是在唐朝,就是很多人熟知的吐蕃。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文赞干布联姻,金城公主也嫁到了吐蕃。从唐朝起,西藏和中原就多次进行联姻、文化交流,和中原连接在一起。

元朝时候,将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设立行政机构。于是后面的中原政权都沿袭了这个传统。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无可非议。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但是印度之流总是打西藏的主意,还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总是试图挑起领土争端。记者的问话是别有深意的。

对于周总理的回答,这个记者表示:“元朝距离现在时间太短了。”

周总理顺着他的话说:“中国的元朝距离现在有七百多年,如果距离当今的时间短都不能算作一个国家的话,那么美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是不是国家?你的观点明显是谬论。”

美国的历史很短,地盘还是印第安人的,发家史要从屠杀印第安人侵占土著的领土说起,但是谁也没质疑过美国不是一个国家啊!不论元朝距离现在时间多短,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都是中国大地上的政权朝代。西藏从古至今是中国的领土,不容置疑。周总理的回答有理有据,令提问的记者语塞。

周总理在招待会即将结束时表示:“中国绝不会侵略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但是我们也不会容忍别国侵略我们。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一时的不愉快是会消散的,两国的边界纠纷也是可以借机的。希望为了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的友好,可以友好协商解决争端。”

周总理和陈毅外长此行,对尼赫鲁政府表达了最后的诚意和善意,也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的诚意。周总理多次意有所指“不要让亲者痛,仇者快”,他把能说的都说了。中国方面问心无愧,接下来就是见招拆招,各凭本事了。

这场招待会上,印度记者和英国记者提出了许多强词夺理、尖酸刻薄的提问,但是周总理不卑不亢给出了有理有据的回答,没有意气用事,也没有情绪冲动。

这才是大国风范。这才是东方文明古国高超的外交智慧。对方已经气急败坏,我自岿然不动。有理走遍天下,有理不在声高,不是谁嗓门大就是有理,也不是嗓门大就可以解决争端。两国争端不是泼妇骂街,没必要喊那么大嗓子、说那么多没有用的废话。

1962年,解放军进行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印度军队战败撤退为结局,尼赫鲁英名扫地退出政界。至此,尼赫鲁政府算是求仁得仁,求锤得锤了。

毛主席有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新中国外交部有句最后的忠告“勿谓言之不预也”,意思是,别说我事先没有忠告过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