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杜甫的这首诗 仅凭开头一句(千年来便广为流传)

句子大全 2020-08-18 21:52:03
相关推荐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跟诗词有关的书,名字叫《跟着古诗词读历史》。这本书是结合历史来讲述诗词的,非常有趣。为什么介绍这本书呢?

对于很多对古诗词有兴趣的人,常常因为不甚了解,最终选择实际。其实,在阅读古诗词中,有两点是不能忽视的。第一点需要专业的注释和解析。

古人使用的语言,跟现代人实际有极大的区别,他们还常常喜欢引用典故。如果缺少专业的注释,对诗词的了解,就会隔了一层。另一个就是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每一首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以杜甫所写的《春望》为例。《春望》开头一句,就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从诗句的内容看,这句诗也是对仗工整。“国破”对着“城春”,这种对仗极为工整。但杜甫并没有局限于其中,而显得呆滞。

反而有极有相辅相成的冲击力。春天到来时,却是国家破败的景象。而且在每一个半句中,都由意思相反的内容。比如“城春草木深”,按照过去山河太平的景象,春田时,应当是人人忙于耕种,而不是到处长着荒草杂木,人烟稀少的景象。杜甫以寥寥数笔,就将我们带入一个山河破碎的世界。所以这句话能流传千古,也并不为奇。

接下来杜甫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篇名为《春望》,杜甫写的时候,整个角度也是以“望”的角度在描写。而且,写的时候,整个是由远到近地描写,跟上一句有一种层层推进的关系。

花和鸟本来都是愉悦心情的事物,可是在这种残破的场景下,也是“溅泪”“惊心”的描写。

出现这种情况,则是因为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阶段。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动乱,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叛乱,凭着大唐帝国雄厚的实力,肯定可以将叛乱平息下去,就连杜甫也是如此认为。

可是,当安禄山大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奔逃,这场动乱开始和许多人息息相关,许多人原有的生活轨迹打乱。

家人、亲友,那些熟悉的人,可能远隔在山河之外。不知他们是否平安?会不会牵挂自己呢?无数的话语,却不知如何诉说。乱世当中 ,想要传递消息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春望》的第三句就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也是流传千古。

在我们思念远方亲友不得相见时,其实也可以使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而且,杜甫在这句话当中,也是引用了《史记》、《燕国策》当中的典故。

杜甫用前三句话,将当时乱世当中,国家山河残破,人民流离失所,城池荒芜的景象表现出来,而家书的传递又极为不便,不知道远方的人们,情况如何。战乱又进行到什么地步。

杜甫就只能“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发掉得厉害,连簪子也插不上去。整首诗非常连贯,由远到近,最后到杜甫自己,写出了安史之乱后的景象和杜甫的感怀。

实际上,安史之乱不仅对唐王朝而言,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对于杜甫而言,同样如此。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的诗句带有盛唐诗人惯有的自信,甚至是由一些狂傲。他在《登高》里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那种口吻,跟李白的狂放,也不相上下。他还会跟着李白,到处去访问仙人,炼制仙丹。

而安史之乱后,杜甫的诗歌增添了许多现实的色彩。这段时期创作的三吏三别,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这便是历史对诗人的影响。不同的历史环境下,诗人的创作也会受到影响。《跟着古诗词读历史》这本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历史,讲解诗词。每一首诗词,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有了解这些故事,才能真正读懂诗歌背后的含义。

如果不懂南宋朝堂苟图衣食,偏安一隅的情况,就无法读懂岳飞、李清照诗词的中无奈和变化。如果不懂盛唐的强大,就很难理解李白、杜甫在当时的豪情。诗词从来都不能脱离所处历史,能够独立存在。

书中精选的79篇经典诗词,跨度也非常广,从上古民歌,到晚清诗人,一部五千年中华历史,伴随诗句展开画卷。

除了对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历史背景有介绍外,还有权威注释、重点讲解和译文解析,又配有320幅精美手绘插图。

一套《跟着古诗词读历史四册》在手,让诗词变得触手可及。

新书上架,开春优惠价59元,点击下方横条进入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