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有趣又有品 有料还有格调(这样经典的语文课谁不喜欢)

句子大全 2020-11-22 09:41:06
相关推荐

曾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沸腾了多少人的热血?曾经,鲁迅的《呐喊》唤醒了多少人的意识?

曾经,朱自清的《背影》红了多少人的眼眶?曾经,胡适的《我的母亲》,又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

曾经,李叔同的《送别》牵起了多少人的愁绪?曾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又激发了多少人对美好的向往?

……

这些民国大师们的名字,一个个都光彩夺目,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令后人敬仰,他们的作品更是不可不读。

这本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跟大师学语文:经典语文课》,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就是一卷集大师们之作,重温民国大师们文学风范的好书。

有不少声音说“民国之后再无大师”,或许有些牵强。但是要强调的是民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时期,却在这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各个领域的大师。

这些大师在新旧思想学问,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之下,形成了他们自己特殊的知识结构与思想。并由此在文学上创作了诸多的经典作品面世,极大地影响了这个时代。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大概是因为它们身上都烙有时代的特征,能影响读者并引发深入思考。

如书中第三辑《岁月之留痕》收录的,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胡适先生想表达的是,“差不多”的混世哲学已成为一种社会痼疾;这是一面高悬的明镜,读者诸君,也可以从中照见自己。在学习中,最忌讳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尤其是“差不多”思想。

尽管民国时期大师们的文字特点各不相同,深刻的批判也好,清新的抒情也罢,或写实或议论,无不透露着这个时代的气质,最终都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取向。

书中收录的文章,有记事叙情,有写物描景,有议论问道,也有诗海寻梦,题材很广泛。

有张恨水《年味忆燕都》这样的民俗热闹,也有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开宗明义。

有郑振铎《海燕》这样的淡淡乡愁,也有周作人《苍蝇》这样的生活艺术。

有鲁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冬《雪》的唯美画面,也有萧红用热情酣畅的笔墨,勾画出令人目不暇接的《火烧云》的奇妙景观。

有陈独秀引领世人探寻《人生的真义》,也有李广田叙说人间真情的《野店》。

有张恨水《五月的北平》,有老舍《五月的青岛》,有夏丏尊《白马湖之冬》,有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内容可谓精彩纷呈。时光流逝,大师们的风骨却永远留存在这字里行间,也形成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字韵。

它们或深刻或有张力,或平和或热情,或隽永优美或清新淡雅。用现在人的话来说,这样的文字才是高逼格的范文,有趣又有品,有料有格调!

最后说一说这本书的选编,也是非常有亮点。书中的文字都是民国时期代表性的作品,编者们匠心独具,将这些作品分为六辑。

包括《学问之趣味》,《生活的艺术》,《岁月之留痕》,《草木之春秋》,《诗海中寻梦》,《人生的真义》。

单看这每一辑的标题就文艺范十足,阅读了文章之后,又觉得它们简约而不简单,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所收录文章的共同主题。

同时,编者为了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更好地领悟文章的精髓,在每篇文章前都有导语部分,这无疑也是一个加分项。

曾经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这话的确非常硬核,不管什么学科都要以语文为基础。

其实,除去功利性之外,语文本身的美,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它既有音韵之美,又有意境美,还可以体现出气势之雄伟。而之所以能体现出这些美,是因为其背后有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

《跟大师学语文:经典语文课》,感谢编者精心甄选出的文章,既彰显了民国文学风骨,也呈现出汉语之美。一卷在手,便可领略民国这一时期经典的文学风景。

时代更迭,经典却永远是经典,永不过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