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发展认知 语言等各项能力(美国专家开出“处方药”:玩耍)

句子大全 2015-06-08 19:20:25
相关推荐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这两天在阅读美国儿科协会期刊时,看见一篇发表于去年8月份的文章,正好切中如今大众的认知误区,所以想写些什么。

文章名叫《Simple prescription: Pediatricians have role in promoting healthy development through play》,有点长,但主旨很简单,讲解的是玩耍对促进儿童身体和认知方面发展的作用。

报告概述:游戏是早期发展与启蒙中的一个基础且重要的部分,能促进孩子一生中所需技能的学习,并使其社交能力与认知增强,压力得到缓解。

儿童和家庭健康心理社会方面的委员会主席FAAP表示,玩耍是孩子大脑的构建,能增强其结构与功能,这也是记录儿童玩耍价值的大量数据证明的。

因为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他主动参与并发现其中的快乐,从而用想象力将现实与虚构的元素连接起来。

但由于社会对孩子学业成就的要求,导致家长们对玩耍中学习的关注减少。

尽管学龄前的孩子确实能从学习的内容中获益,但这个程序相比20年前,有了更多的说教成分。

如果把目光放到孩子以后的成功上,更重要的并非结构化学习内容,而是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的协作、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那么,关于发展孩子的认知、语言等各项能力,美国专家开出的处方药,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01处方药——玩耍

■对于两岁前的孩子,应当开“每天陪玩”的处方。在这个生命最初的阶段,宝宝需要与周围的人多加接触与互动。

■婴儿时期开始,父母就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非语言表达。比如微笑、目光以及咿咿呀呀不成系统的发音。在这样的互动中,也能为将来的陪玩打下基础。

■鼓励宝宝进行自由无规划的玩耍,大人不做安排与干涉,让孩子完全主导,对于激发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而言都很重要。

■让孩子学会“玩中学”,而非接受填鸭式教育,是学龄前的重点。有利于大运动、精细运动、情绪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发展。

让孩子玩耍果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美国儿科协会提出的这个处方,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首先,这个玩耍是孩子与真实世界的人或物体进行互动的方式,而不包括玩电子游戏、玩手机的行为。

当然,家长也不能把玩耍简单理解为在公园的草地上肆意奔跑,这只是玩耍概念的其中一种。

02玩耍的内容与分类

1)运动玩耍

这就是大部分人理解的在室外上蹿下跳、不受束缚、无规划的撒野。

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主动玩耍才算,抱着或推着孩子在公园散步,并不能算作其列。

2)创造性玩耍

主要是孩子使用一些身边常见的物品,比如勺子、筷子,或家长购买的玩具,积木、拼图、橡皮泥等进行组装变形的活动。

这属于早期的艺术启蒙,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之所以叫创造性玩耍,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完全依靠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家长不能给孩子图纸或在旁边一步步示范,教孩子做成固定的形状,这就违背初衷了。

3)思维锻炼玩耍

这是指孩子运用自己的专注力解决某一个问题的玩耍活动。比如,拼图、搭积木、开九连环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从而起到锻炼作用。

4)假装游戏

也可以称之为角色扮演游戏或过家家,包括和芭比娃娃玩耍,或扮演医生、消防员、厨师等各种角色,是进行幻想并在其中习得技能的一种玩耍方式。

比如从手边随机拿起一个积木,放在耳边当做电话拨打,都能算做假装游戏。

5)学习类玩耍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玩中学”、寓教于乐,毕竟游戏本身就是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媒介。而学习类玩耍,更侧重学习一些比如益智类桌游、读绘本等。

03孩子玩耍有何好处?

当前社会的悲哀是,父母都将游戏看成玩物丧志的一种标志,特别见不得孩子玩,一看见孩子放下课本,在外面多玩一会儿,就焦虑得不得了。

其实,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他们都把玩耍放在了学习的对立面。

可不要忘了,玩耍本就是孩子的天性。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儿童不喜欢玩,一种是弱智,另一种身患疾病。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孩子玩游戏就像科学家做实验。探究的意义在于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意外,而孩子玩游戏时就是在进行这个步骤。

就像他们拿起一个球往墙上打又弹回来,看多了之后,孩子就会觉得没趣,于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折腾玩具,如果发现结果和设想中不同,就会表现得很开心,这其实就是孩子探索欲的火种。

另一位哲学家伊塞亚·柏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狐狸和刺猬:读很多书的人像刺猬,把一本书读透的人像狐狸,更能理解复杂世界,这就是灵活性,孩子能在玩耍中获得。

◆玩耍的意义

1)获取对世界的自我认知

孩子的空间,不仅仅是一个遍布道具的外在世界,同时还是内在世界的一种投射。

孩子依靠从母亲身上感受到的安全感,通过游戏这个空间,起到衔接体的作用,去触碰外在世界。

美国人类学家认为:20世纪前半页,是儿童自由玩耍的黄金时代,那时的童工刚走下历史舞台,孩子们有一大把的时间专注于玩耍,无所缘起,随性而至,也是探索欲和自我认知最为强烈的时代。

但从60年代开始到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变迁,学校占据了孩子越来越多的时间,反而退化了。

2)情绪感受力的增强

在游戏期间,孩子会无条件相信自己的感官,如知觉力、能动力和情绪感受力,而后调节自己的身体,以获取想要的效果。

这是以孩子为主动支配静止玩具的过程,与此同时显现出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比如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便会跃跃欲试,主动上去拿,这就是一种爱的占有。

3)获得掌控力

在游戏世界里,孩子是操纵者。其主动幻想,也是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从游戏中独立出来的基础,使其具备掌控自我世界的能力。

4)理解真实的人性化关系

在游戏中,孩子能与一切事物产生人性化、温暖的关系。他们为玩具赋予生命,或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会爱,促进社会情感的发展。

04关于“玩中学”的深入探讨

在上述所提到的5类游戏中,相信家长们都更偏好思维锻炼玩耍或学习类玩耍。

但我要告诉大家,孩子任何一项技能或能力的发展,都是一个整体运行的机制,单一性培养达不到家长想要的效果。

就像思维锻炼玩耍,需要孩子具备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就可能因畏难情绪而发脾气,索性放弃。

只有监测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尝试着向大人寻求帮助,才能畅通无阻地前进。而情绪和语言能力,需要通过运动游戏和假装游戏培养。

也就是说,单纯寄托于让孩子玩某一种游戏来发展认知能力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运行的机器,少了某一个齿轮的运作,就会罢工。

对此,家长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要认为孩子玩耍就是脑袋空空,实际上这恰恰是他学习需要打好的基础。

有时父母想要的东西多了,就会迷失初心,产生一些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行为,而后得到一个不理想的结果。

05鼓励孩子玩耍,家长应该做到什么?

■给孩子专门的玩耍空间与时间,最好相对安静空旷一点。比如一个房间或客厅的某一个角落。除了让孩子自由游戏外,家长偶尔也要放下所有事情,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和他一起享受整个过程。

■提供充足的玩耍道具,除了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玩耍,让他多接触叶子、花草、沙子、石头之外,父母还可以购买一些益智玩具或DIY玩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鼓励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能得到与家人相处得不到的东西。比如通过分享和交换玩具,提高社交能力。

■在安全前提下,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主权,不限制孩子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在孩子保持专注的时候,不要打扰干涉。这种最大化的自由,会让孩子的各项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美国儿科协会开出的这个“处方药”,不知各位父母是否愿意为孩子提供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