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读老舍先生的散文

句子大全 2018-06-02 12:11:14
相关推荐

周云武

人在不同的年龄读同一篇文章,感受会不一样。过去读老舍先生的散文,和今天读老舍先生的散文,感受差距就很大。

记得王蒙先生曾说过: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话剧作品,不是散文。但一个人的文字,尤其像老舍这样的语言大师,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便一眼可视,只见其文而不见其名也可断定是谁的手笔了,无论哪种文体。

“语言平实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这也是老舍先生散文的特色。

可能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年轻时轻视平实语言,后来慢慢懂得,以平实而简洁的文字写出美来,才是真功夫。

老舍先生描写内蒙古的一段文字:“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

这段文字的平实,一是平实得真实。这样的场景我们似曾相识,甚至多次遇见。二是平实得精准。整个画面描写下来,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三是平实得贴切,场景不奇,文字也不奇,是朴实世界的生活再现。四是平实得空旷,有细微的描述,也有空旷的视野,把读者的视角拉开了,将由近而远的美尽收眼底。五是平实得流动,本来是静态的描写,却通过“绣”“随便地长”“低着头吃草”等动感文字,让读者读出了流动的姿态和这姿态中的美。

飞鸟虫鱼,树木花草,人物交往,家庭琐事等,都是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这些小题材文章,不能说篇篇经典,却也称得上大多精彩。小题材司空见惯,写起来当然顺手一些。也正因为其小,写好便更难。

老舍写过母亲,他在《我的母亲》中写道:“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文字中我们读得出,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爱,牵挂、担心、猜测、害怕,跃然纸上。他在文章的结尾则直抒胸臆: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当然,写小题材,用平实语言,也总不能只见落泪的单种情感,所谓七情六欲,人的感情是极为丰富的,文字的表达也要极为丰富才行。

先生写小猫有一段话:“昨天,我起来相当地早,一开门咪咪骄傲地向我叫了一声,右爪按着个已半死的小老鼠。咪咪的旁边,还放着一大一小的两个死蛙——也是咪咪咬死的,而不屑于去吃……”这种文字,传达给读者风趣、惊喜、满足等情绪,让人愉悦或发笑。

或许有观点认为议论破坏了散文的美。其实不然,议论本身也能很美,而且如果出现得及时,议论得恰到好处,只会增添文章的美。老舍先生的散文里就不乏议论。

如在《吃莲花的》一文,开头就是一段议论:“少见则多怪,真叫人愁得慌!谁能都知都懂?就拿相对论说吧,到底怎样相对?是像哼哈二将那么相对,还是像情人要互吻时那么面面相对?我始终弄不清!”

老舍先生的散文不说议论是其一大特色,至少是常有的。而且,读先生的散文,还不能不被其中的精辟议论所吸引和折服,有醍醐灌顶之功效。比如《小病》中的议论:“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这样的警策之言,多少年来不知被引用过多少回!

其实,散文中的议论,自古有之。一直被颂为优美散文的《兰亭集序》,第二部分就有悲叹人生、抒发感情的议论。还有像唐宋八大家的许多美文,也夹杂着精彩的议论,流经千古而永恒闪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