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曹操发明了一个四字成语 1800年过去了(现在老人们都常用)

句子大全 2019-10-01 10:51:21
相关推荐

文天祥有诗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之一生,生死两端也。死亡,人生必然面对之结局,不可逃避。知此事实,便应以积极之心态,对待生活,为无悔人生而努力。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澎湃活力和生命力的现代国家,同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一些不那么“现代”的东西依然存在,比如成语、歇后语。它们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而三国时期就是创造成语较多的年代。人们可能经常听到望梅止渴、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耳熟能详的三国成语故事。本文所要讲述的故事,同样是一个三国成语背后的故事。虽然许多人都曾听过这个成语,但是,它背后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晓。

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枭雄——曹操。他机缘巧合之下,发明了一个成语,如今1800余年过去了,这个成语依然是老年人挂嘴边上的口头禅。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它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而它又为什么成为老年人的口头禅呢?

曹操发明的这个成语和死亡有关。在中国古代,古人对于逝者是十分重视的,往往会采用繁琐且庄重的仪式来安葬逝者,希望他能入土为安。古人对于死亡十分关切,同时又对死亡有所避讳。古人会尽量避免提及“死”字,在他们看来,这个字带有不祥之意,一旦提及,往往会有坏事发生。为此,古人发明了很多表示“死”的字,比如亡、逝。

另外,古代中国对死亡有很多划分,不同人的死亡有着不同的说法,这些说法也代表着地位的差异。皇帝去世叫做崩,诸侯去世叫做薨,士大夫去世叫做卒,普通百姓去世则叫做死。曹操所发明的这个成语没有地位上的差异,不同地位的人都可以用,所以它才得以一直流传下来。

说起曹操,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他本人的枭雄之姿和人妻之爱。除这些外,曹操还有一点值得人们记住,那就是他的文学成就。通过后世流传下来的曹操诗篇等著作,不难发现他在当时的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曹操出色的文学素养,正是他发明成语的基础。

曹操发明的这个成语是“百年之后”。百年之后,通俗点说就是“死后”,因为能够活到百年之久的人少之又少。“百年之后”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公元202年。

那一年,曹操在击败了很有势力的袁绍后,趁机攻占了很多城池,成为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在和袁绍僵持作战的过程中,曹操一方的士兵难免会有不小的伤亡。为了安抚士兵,彰显自己的仁德,曹操回到了故乡谯县,并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来慰问死去的将士。

在这场隆重的仪式中,曹操念出了自己所写的《军谯令》。在《军谯令》中,有一句话是“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魂魄能够知晓,那么,我死后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自从曹操说出“百年之后”,这个成语成为了后世经常使用的词汇。如今1800多年已经过去了,很多老人都还会说“百年之后”。也许这些老人并不知晓成语背后的故事,但是他们明白这个成语是表达去世之后的意思。

老人们之所以喜爱用“百年之后”这个成语,其一是因为“死”字太过直白,容易勾起亲人的伤心之感,其二就是这个成语比较委婉,不仅没有伤感之情,反而带有一种祝愿人长命百岁的意味。所以今天的老人经常在交代后事的时候,用到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就这样成为老年人的口头禅。

即使到了今天,死亡依然让人们感到畏惧,这一点在老人群体中十分显著。虽然人们在曹操的身上有很多的争议,但是他所发明的“百年之后”的确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千年之久。

死后是否存在另一个世界,人们对此无从得知。与其寄希望于死后,不如过好活着的人生。如果能够没有遗憾的死去,想必定是一件幸事。趁着自己还活着,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