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文学不易理解透彻 但道理深刻(一旦领会便深感所得)

句子大全 2007-11-19 13:31:15
相关推荐

古文学不易理解透彻,但道理深刻,一旦领会便深感所得

如今,许多父母在进行早教之时,都会选择古文学,以希望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之源。但是,古代文学真的是那么容易被理解透彻的东西吗。其实,古代文学的世界是十分冗杂的,它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方面和深奥道理。那么我们所提倡的,究竟是何总古代文学呢,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今日学校读经,无异拿些教师自己半懂不懂的东西给学生。若是教师自己说实话“不懂”,或说“尚无人真正懂得”,诚不足以服受教育者之心;若自欺欺人,强作解事,无论根据汉儒、宋儒或杜撰,岂不是以学校为行诈之练习所,以读经为售欺之妙法门?凡常与欧、美人接触者,或者如我一样,不免觉得,我们这大国民有个精神上的不了之局,就是不求甚解,浑沌混过;又有个可耻之事,就是信口乱说,空话连篇。

西洋人并不比中国人聪明,只比我们认真。六经虽在专门家手中也是半懂不懂的东西,一旦拿来给儿童教者不是浑沌混过,便要自欺欺人。这样的效用究竟是有益于儿童的理智呢?或是他们的人格?

以上第一件说明中小学课程中“排不下”这门功课,第二件说明“教不成”它。

我想,这也很够反对这件事的“充足原理”了。至于六经中的社会不同于近代,因而六经中若干立义不适用于民国,整个用它训练青年,不定出什么怪样子,更是不消说的了。以世界之大,近代文明之富,偏觉得人文精华萃于中国之先秦,真正陋极了!

至于感觉目下中小学国文及历史教材之浅陋荒谬,我却与若干时贤同意见,这是必须赶快想法的。政府或书店还应编些嘉言集、故事集、模范人格的传记以作教训,以为启发。国文、公民,及历史的教材中,也当充分以此等有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必以中国为限,其中国的自不妨一部分取资于六经中之可懂的、有启发性的、不违时代的材料。这就很够了。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颉刚足下:我这几年到欧洲,除最初一时间外,竟不曾给你信,虽然承你累次的寄信与著作。所以虽在交情之义激如我们,恐怕你也轻则失望,重则为最正当之怒了。然而我却没有一天不曾想写信给你过,只是因为我写信的情形受牛顿律的支配,“与距离之自成方之反转成比例”,所以在柏林朋友尚每每通信以代懒者之行步,德国以外已少,而家信及国内朋信竟是稀得极利害,至于使老母发白。而且我一向懒惰,偶然以刺激而躁动一下子,不久又恢复原状态。我的身体之坏如此,这么一个习惯实有保护的作用,救了我一条命。但因此已使我三年做的事不及一年。我当年读嵇叔夜的信说自己那样懒法,颇不能了解现在不特觉得他那样是自然,并且觉得他懒得全不尽致。我日日想写信给你而觉得拿起笔来须用举金箍棒之力,故总想“明天罢”。而此明天是永久不来的明天,明天,明天……至于今天,或者今天不完,以后又是明天,明天,明天……这真是下半世的光景!对于爱我的朋友如你,何以为情!私事待信末谈,先谈两件《努力周报》上事物。

在当时本发愤想写一大篇寄去参加你们的论战,然而以懒的结果不曾下笔而“努力”下世。我尚且仍然想着,必然写出寄适之先生交别的报登,窃自比季子挂剑2之义,然而总是心慕者季子,力困若叔夜,至今已把当时如泉涌的意思忘到什七八,文章是做不成的了,且把尚能记得者寄我颉刚,潦草,不像给我颉刚的信,但终差好于无字真经。只是请你认此断红上相思之字,幸勿举此遐想以告人耳第一件是我对于丁文江先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一篇文章的意见。其二、论颉刚的古史论。三百年中,史学、文籍考订学,得了你这篇文字,而有“大小总汇”。三百年中所谓汉学之一,实在含括两种学问:一是语文学;二是史学、文籍考订学。这俩以外,也更没有什么更大的东西;偶然冒充有之,也每是些荒谬物事,如今文家经世之论等。拿这两样比着看,量是语文学的成绩较多。这恐怕是从事这类的第一流才力多些,或者也因为从事这科,不如从事史学、文籍考订者所受正统观念限制之多。谈语言学者尽可谓“亦既觏止”之觏为交媾,“握椒”之为房中药。汉宋大儒,康成、元晦2,如此为之,并不因此而失掉他的为“大儒”。若把“圣帝明王”之“真迹”不出,马上便是一叛道的人。但这一流比较发达上差少的史学考订学,一遇到颉刚的手里,便登时现出超过语文学已有的成绩之形势,那么你这个古史论价值的大还等我说吗!

这话何以见得呢?我们可以说道,颉刚以前,史学考订学中真正全是科学家精神的,只是阎若璩、崔述4几个人。今文学时或有善言,然大抵是些浮华之士;又专以门户为见,他所谓假的古文,固大体是假,他所谓真的今文,亦一般的不得真。所有靠得住的成绩,只是一部《古文尚书》和一部分的左氏《周官》之惑疑这也只是提议,未能成就;而语文那面竟有无数的获得。但是,这语文学的中央题目是古音,汉学家多半“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所以最大的成绩是统计分类通转,指出符号来,而指不出实

音来。现在尚有很多的事可做;果然有其人,未尝不可凌孔盒轩而压倒王氏父子。史学的中央题目,就是你这“累层的造成的中国古史”,可是从你这发挥之后,大体之结构已备就,没有什么再多的根据物可找。

前见《晨报》上有李玄伯兄一文,谓古史之定夺要待后来之掘地。诚然掘地是最要事,但不是和你的古史论一个问题。掘地自然可以掘出些史前的物事,商周的物事,但这只是中国初期文化史。若关于文籍的发觉,恐怕不能很多。而你这一个题目,乃是一切经传子家的总锁钥,一部中国古代方术思想史的真线索,一个周汉思想的摄镜个古史学的新大成。这是不能为后来的掘地所掩的,正因为不在一个题目之下。岂特这样,你这古史论无待于后来的掘地,而后来的掘地却有待于你这古史论。

小编感悟:古代文学的世界是复杂到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提神自我,发现更好的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