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越南与中国文化离得很近 河内文庙(见证千年)

句子大全 2007-12-10 06:17:43
相关推荐

【文庙门】,是一座典型的越南庙宇风格建筑。 大门两侧是一副长达38字的汉字对联,读起来断句有些许困难。

【河内旅游必拜访之地】,文庙大门飞檐高耸,正中上方的3个汉字——文庙门,醒目而庄重。 长期以来,外国,特别是亚洲国家领导人或高级访问团,到访越南时,通常都有一项日程安排——参观河内文庙。 就好像在中国北京,外方首脑通常会参观八达岭长城和紫禁城。

【河内文庙】,修建于11世纪的李朝,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与中国国内很多地方的孔庙极为相似。 据说它还是越南第一所国学大学。 文庙,坐北朝南,占地26000多平方米(约相当于中国山东曲阜孔庙的1/10),文庙门、下马碑、奎文阁、大成门、文湖、天光井等建筑一字排开,基本承袭了曲阜孔庙的建筑格局。

【崇尚儒家学说】,与越南李朝同时代的是中国宋朝,尊崇儒学,盛行理学。 李朝深受中国学风的影响,公元1070年,李朝皇帝李圣宗决定在升龙城(即河内)南面修建文庙,供奉周公和孔子,以及4配和72贤,同时让皇亲国戚的子孙到这里来读书。

【万世师表】,4个大汉字的匾额高悬在大拜堂正中,为大清康熙帝御书。

【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国】:越南北部,在历史上,从秦汉到五代十国,经北宋再到大明初年,1000多年里都曾属中国封建王朝管辖,当时越南被称为"交趾"、"安南"。 图为越南的京族导游小姐姐,正在用中文掺杂英文+粤语为我们作讲解。

图为正殿内奉祀的儒家创始人孔子。

图为两侧供奉的中越两国儒家先贤。

【越南科举制的兴亡】,继崇儒政策推出后,李朝政府进一步实行中国式科举制度,取士任官。

公元1075年,朝廷举行“明经、博学及试儒学”三场,中选者即获朝廷起用,“进侍帝学”(意为:教导统治者学习),成为幼主的老师,这是越南实行科举制之始。 直到1918年,阮氏王朝才废除了科举制度。

【最高学府】,公元1076年,李仁宗在文庙旁边建立了国子监,这是越南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国学堂。 公元1259年,陈朝的第2个皇帝陈圣宗改国子监为国学院,作为培养王公贵族的后代和全国优秀学者的教育场所。 到了黎朝,又改称太学堂,成为越南的最高学府。

【进士题名碑】,河内文庙因存有“进士碑题名”而著名,天光井东西两侧,整齐地排列着82块石龟驮着的进士碑,每侧为41块。

第一块进士碑距今已有500多年。 越南民间常用这样的话鼓励年轻人用功读书:“金榜石碑,千秋永存。”

【祭祀活动】,每到春节,文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还要举行吟诗、书法、棋艺、斗鸡等文娱活动,观者如潮。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越南共有54个民族,京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近90%,分布在越南全国各地。 2000多年前,京族的先民骆越人,栖居在红河三角洲,历史上称他们为交趾人。 因其居住在京畿一带,有别于在清化等地的寨人和在山区的蛮人,12世纪开始有京人之称。 图为京族美女模特,在文庙墙壁的映衬下,显得知性大方,您觉得呢?

越南旅行,下期继续,敬请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