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是头沉睡的狮子”你知道拿破仑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句子大全 2012-09-11 08:16:46
相关推荐

小时候,在课本中,曾读过拿破仑的名言:“中国是头沉睡的狮子,一旦他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当时一直为这句话感到骄傲,被一个如此雄才大略的外国君主,夸赞我们的祖国,内心感到十分的自豪。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又渐渐了解到,这仅仅只是一句话的上半段,正如那个经典的爱迪生“天才”名言一般,拿破仑那被隐藏的下半句彻底颠覆了上半句所带来的自豪与骄傲:“感谢上帝,就让它一直沉睡下去吧。”这句话其实是在讽刺当时中国清朝的固步自封之举,知道后,颇感失望。

再后来上了大学,接受了正规的历史学训练之后,忽然对这句话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从历史学角度看,难以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拿破仑会如此评论中国。为此,查阅了诸多法国史资料并有幸向校内诸多教授请教,经多方求证了解到,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绝无可能把中国看作睡狮。

原因为何?说来也很简单,当时的法国知识界,是绝对的崇中媚华。包括伏尔泰在内的法国知识界领袖人物,都认为中国以文官制度为主体的社会制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远方的中华帝国,是“全世界最辽阔、治理最好的国度”——伏尔泰语。

那么,这句话有没有可能是另一位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所言?稍微一想就发现,这更加不可能。理由很简单:一个皇帝,随便派了点兵,就打进了另外一个国家的首都,这个皇帝会认为哪个国家是狮子么?显然,难以想象经历了八国联军事件的拿破仑三世会如此高抬中国。

而最关键的是,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讲究的是证据。遍查至今能找到的所有文字记载,均未有拿破仑的这段“名言”,难怪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会由此做出结论:“十有八九,他(拿破仑)从未说过这句话。”

既然拿破仑没有说过,新的问题就来了:“睡狮论”源出何方?考古学告诉我们,中国土地上从来没有狮子这种生物存在。狮子的故乡,在远离中国的非洲、南欧、南美和印度的西北部。因此,能真实触摸狮子的欧洲人,他们的狮文化以写实为主体,在他们的文化语境中,可以有捕猎的狮子,可以有受伤的狮子,但很少会有睡觉的狮子和睡醒的狮子。那哪里有睡觉的狮子和睡醒的狮子?

查来查去发现这个事件来了个180度转折:睡狮姑且不论,醒狮确实存在——中国传统狮文化中的“南狮”,也就是电影《狮王争霸》中的狮子。这种囊括闽广、云贵、安徽等地区的“南狮”,素以摇头摆尾、献媚取宠、张口露齿,灵秀丰润的姿态讨人喜欢,依据地域不同还各有特色。如安徽狮子眼凸脑门秃,云贵狮子摇头晃脑,闽广狮子大头大耳。其中,大头大耳的闽广狮子还有一个别称,即“醒狮”。

从世界狮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南狮”是独一无二的,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历史记载,中国能看到的狮子都是从西域传入。随着丝绸之路的中断,真正的狮子不再传入中国,对狮子的记载仅能凭口述笔录,因此民间流传的狮子离真狮的形象愈来愈远。

至此,结论呼之欲出:会用“醒狮”形容中国的,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自己。关于对此更深入的考证,还是引用几年前学者施爱东发表的一篇专门的研究文章更佳。根据施爱东研究,日本学者石川祯浩认为,最早的“睡狮论”出自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中曾说:“人权未必钗裙异,只怪那女龙已醒,雄狮犹睡。”首度将沉睡的雄狮看作当时中国的象征。

这之后,胡适将该说法再度发扬光大。1914年12月,胡适在美国作了一首《睡美人歌》,1915年3月为这首诗补写了一段说明,云:“拿破仑大帝尝以睡狮譬中国,谓睡狮醒时,世界应为震悚。”

再然后,“睡狮”开始为各界纷纷引用。秋瑾在她创办的《中国女报》上曾倡议,中国妇女一旦被唤醒,就能充任革命先锋的“醒狮”。国民党元老叶楚伧1923年11月在国民党主办的《民国日报》上更发表《中国睡狮》一文。

也许,还是费约翰对“睡狮论”产生的原因解释得最为精辟:“如果拿破仑自己没有说过那样的话,那就需要别的人代他说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