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秋专辑:“今夜月明人尽望” 语到极致是平常(平淡之语最相思)

句子大全 2013-03-04 08:03:54
相关推荐

#中秋节#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长期沉沦下级官僚的诗人王建,终于在人生的暮年当上了光州(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刺史,这一年他已经63岁了。

在唐代光州这个地方,家家户户有在庭院中种植桂花树的习俗。这一年的中秋之夜,王建约了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明月当空,桂子飘香,有琴师演奏了一曲《秋思》,勾起他对朋友杜元颖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七绝《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成为唐代中秋诗作中的名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标题中的“十五夜”,就是指八月十五夜,并非是王建望了十五个夜晚的月亮,然后写了一首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中的地面一片雪白,桂花树上栖息着鸦鹊。为什么会“中庭地白”?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十分明亮,清辉洒下,将地面都映白了。此情此景,让人马上就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王建不直接写月色多么好,已将月光如水似霜的形态写出。

“树栖鸦”,月亮再怎么明亮,毕竟是晚上,鸦鹊安眠于枝叶之中,如何能看得见?只能用听觉去感受。傍晚之时,鸦鹊归巢,时不时会鸣叫几声,夜已深沉,听不到鸟鸣了,自然就是栖息了。这句诗营造出一个空灵静谧的氛围。

“冷露无声湿桂花”,寒露无声,湿润了院中的桂花。露水是慢慢凝结的,是“润物细无声”(杜甫)的,不可能象下大雨一样“哗哗”的。桂花树种类繁多,其中以秋桂香气最为浓郁,所以有“八月桂花香”一说。夜露浸湿桂花,阵阵冷香袭来,让人神清气爽,为之迷醉。

中国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月亮之上有一棵巨大的桂树,高达五百丈,桂子摇落人间,生根发芽,所以地上也有了桂花树。由此更进一层解读这句诗:那月亮上的桂花是不是也被秋露打湿了?那居住在广寒宫中的寂寞仙子嫦娥,会不会也“香雾云鬟湿”了呢?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明月高高挂在天际,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夜的思念落到谁的身上?(这两句是浑然天成的流水对,所以放在一起解读。)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内容,所以王建就写天下之人都在望月,那自然是各有各的思念了,套用一句某酒的广告词:一个思念,两个思念,千万亿个思念。这千万亿个思念都寄托在这中秋夜一轮明月之上了。万家团圆之夜,在外的游子自然是最思念自己的家乡,秋思也落在了自己的亲人、朋友身上。

在这个思念“泛滥成灾”的夜晚,王建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了呢?(“谁家”中的“家”当语气助词理解,无实际意义。当然,把家当理解为本意“家庭”也能解释得通。)诗的标题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他心中当然最想念的就是这位杜郎中了,可如果直写“秋思落杜元颖家”,那就索然无诗趣了。以疑问句写“不知秋思落谁家”,让读者自己体会到王建在思念谁,就让诗歌有了含蓄之美,也显得思念之深。

值得指出的是,最后一句中的“落”字用得极妙,它把思念这种无形之物变得有形了,思念象明亮的月光一样,洒满人间;思念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亲人、朋友的身边,落在他们的身上。

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语言干净清爽,朴实凝练,初读之下,似乎并无特别之处。如果用心细读,就会被迅速带入到那个月色澄澈明净,空气中飘散着湿润的桂花香气的夜晚,深深体会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所包含的悠悠情思,渺渺余韵。

这,就是好诗的魅力。

中秋古诗专辑第三期,山枫说文化与历史精心构思,荣誉出品。

作者手记:原本计划写六篇关于中秋诗词的文章,可是当今天写到第三篇的时候,发现词穷了。同一类型,同一题材的赏析文章,很难不出现词、句的重复,比如“明月”、“清辉”、“万家团圆”等等,而我是一个对文字比较挑剔的人,不能容忍这种重复,所以中秋诗词系列到此结束。

希望各位读者朋友继续支持“山枫说文化与历史”,我将持续为大家奉献认真的作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