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儿时的“糖人艺术” 已经渐渐失传(传统文化还能否被继承)

句子大全 2010-04-22 05:04:51
相关推荐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对一样东西记忆犹新,在那个并不富裕的时代它的出现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看到这很多人也应该知道我所说的是什么了。

没错,今天我们所说的就是糖人,这个即将被遗忘的回忆。很多人都吃过糖人却不知道糖人是从何而来,糖人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将问题带进带进今天的文章中,去体验糖人的文化。

据史书记载:吹糖人技艺始于明末清初,在街市上就有小贩开始最初的糖人技艺。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在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在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整体动作讲究一气呵成,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因为都是根据糖稀的大小和时间变化,塑造的形象也是各有千秋。

"吹糖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根据野史记载:宋代时就有,时称"戏剧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艺人自己熬制的饴糖(也称转化糖),糖体为咖啡色。熬制饴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艺师们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所以积累的制作糖人的技艺都是一天天积累下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糖人的制作一般分为三大种:吹糖人,画糖人,塑糖人 。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制作技艺,所展现出来的也是不同的形象。糖人艺人根据顾客的喜好都是临时制作,根据形容的样子制作出完美的物件。因为糖稀冷却快,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思考。

早些年听老人说到卖唐人的故事也是十分有趣,走街串巷吹糖人的,为了让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牙膏皮来换。两筒牙膏皮就可以换一个孙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这样的生意手法在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颇受儿童欢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里没有用完的牙膏挤出来,用牙膏皮去换糖人吃,即便被家人知道后挨打也觉着甜滋滋的。想来这是计划经济难得一见的好处之一,只可惜现在经济发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么紧缺了。现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对扔到垃圾堆里的牙膏皮报以苦涩的一笑了。糖人把玩后还能吃掉,深受大家喜爱。

吹糖人的是旧京一个行业,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诱人的香味在巷子里飘荡,孩子们便成群的跑出来围着小贩,掏出家人给的零花钱买上一个糖人,玩上个半天再吃掉不亦乐乎。

制作糖人的题材有很多: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比较大,随意很制作出两个雷同的形象,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民间也有这么一种说法,传说制作糖人的祖师爷是刘伯温。传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便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城镇化速度加快,他们的身影也渐渐消失。曾经卖糖人的老人再也不会再出现在大街小巷中,糖人的技艺也将随着时间慢慢消逝。我们身边那些古老的艺术即将成为历史,但希望有更多人去关注去继承这儿时的快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