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文了解春秋战国时候的王 公(侯 伯 子 君 卿 大夫 士)

句子大全 2011-08-11 20:57:07
相关推荐

今天看历史,又产生一个疑问,春秋战国中经常出现王、公、君和侯都代表什么,他们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对此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下相关内容。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在周朝,王最初是天子的称谓,就是当时的老大,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周天子,被称为周王,到了战国时期,一些实力较大的诸侯国君也称自己为“王”,比如楚庄王等,但是其实是不合规矩的,名义上他们的上级还是周天子,也就是周王。周王下面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还有士等

举例:周朝刚开始的周文王、周武王等

周代五等爵中的第一位,地位仅次于王,有时指爵位,不过如果用在谥号中则是指“先公”,如秦孝公、齐桓公等。有时候也是对王朝大臣的称谓,如周公、召公等。

周代五等爵中的第二个。周朝的诸侯大多数为侯爵,除了个别诸侯除外,如齐、鲁、燕、韩、赵、魏、晋等国都是侯爵。战国时期的齐、韩、赵、魏等虽然后来称王号,但爵位没变,还是侯爵。

周代五等爵的第三位。这样的诸侯也不少,主要有:荣伯、井伯、杜伯等;卫国本为畿内诸侯,伯爵,后来卫武公有功于朝廷,被升为侯爵国家。

周代五等爵的第四位。一般来说周朝往往会把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或者蛮夷的首领封为子爵。子爵国家主要有:楚、郯、邹、邾、吴、越等国。当时楚国被看成蛮夷,所以是子爵,楚庄王都自称为王,其实爵位是子。

周代五等爵的第五位,见于史籍记录的男爵诸侯国就一个:许国。男爵的爵位很低,封国土地仅仅有三十里而已,所以许国很憋屈,尤其是进入春秋时代以后,许国一直其他国家的欺负,许国先天不足也没有多大的力量反抗,整天夹在大国中间求生存。

君泛指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一般来说这时附庸国国君的称号,后来一些大国的附庸的国君也称君,如卫国战国时自贬爵位称君。另外战国时期诸侯国也会进行些分封,这些次于国的往往也称为君,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爵号,如商君(即商鞅)、安陵君、信陵君、平原君。君不是爵位。

官职爵位

在国君下面主要有官职爵位:卿、大夫、士等,是对当时官僚制度的爵位,并不是指官职。一般是按照功劳不断提拔和划分,大概提拔流程是:士、大夫、卿等等,比较出名的就是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白起就是一步步的从下往上奋斗上去的。

卿一般是国家中的重要人物,宠臣等,有等级,有上卿和亚卿等,也有称为上、中、下卿等,

大夫一般就是国家官员,等级低于卿,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

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主要以俸禄为生,出谋划策。战国之后,士才变成知识分子的统称。

举例:赵国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又因为渑池相会被拜为上卿,在燕国,乐毅曾为亚卿,荆轲被尊为上卿。

结束语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王、公、侯、伯、子、男代表的是国君的爵位,除了王只有周王是之外,战国时候,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控制不了,他们开始使用王等称号,但是他们的爵位没变。爵位等级依次为:王、公、侯、伯、子、男。不过在战国时候也比较淡化了。

后来的发展,秦国统一天下,功德好比三皇五帝,该称”皇帝”,这样王就落后于皇帝了,为了名,也是绞尽脑汁啊。不过现在我们对这个慢慢淡化了,基本上不存在了,因为就是一个贵族等级地位的象征,在贵族制度的时代比较重要罢了。

各个国君下面还有卿、大夫、士等官职爵位,是国君对有功之臣的封赏的,其实就类似现在的军衔差不多。

现在国外的一些国家还有爵位,比如欧洲爵位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名字一样的原因是我们近代翻译的时候尽量来套西方的而已。

终于明白了这个几个词的意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日常随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