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合肥│粉蜡笺(“虾子灯”......这些民俗技艺你知道多少)

句子大全 2008-05-11 19:46:41
相关推荐

青山绿水,水天一色,八百里巢湖之上,烟波浩渺,自然赋予了她的美丽与神秘。迷人的山水之胜、林壑之俊;动人的诗词之美、歌赋之佳;丰富的物产,令人称奇的民间智慧……大湖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犹如宝藏,当时光与智慧碰撞,便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折射出动人的光芒。行走于巢湖之畔,总能与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期而遇。这些诞生于巢湖流域的“非遗”,宛如颗颗明珠镶嵌于这片土地。

国家级非遗粉蜡笺。

巢湖之滨

孕育五项国家级非遗

目前,合肥共有五项国家级非遗,巢湖民歌、庐剧、粉蜡笺、大邵洋蛇灯、包公故事都诞生于巢湖之畔,有着浓郁的“巢湖印记”。

施粉、染色、合纸、上蜡、砑光……制作一张粉蜡笺,至少历经12天20多道工序,再施以胶蜡、绘金洒金,一笔笔勾绘出祥云、盘龙、松鹤等图案,最后再次托裱。失传近一个世纪的技艺,粉蜡笺的“复活”让今人得以尽览纸的“古典盛装”。

而巢湖民歌和庐剧,更是与巢湖文化密不可分。

庐剧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安徽是蕴藏民歌艺术的宝库,广为流传的民歌数不胜数,有着古老历史的巢湖更是盛产民歌。和许多地方的民歌一样,巢湖民歌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耍灯的有灯歌、打鱼的有渔歌、插秧的有秧歌、犁田有犁田歌、采茶的有采茶歌、挑担子的有扁担歌……曾经的巢湖流域,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听到民歌。

而另一项国家级非遗——庐剧,则从“难登大雅之堂”,到中南海演出、精品频出,翻山越岭的庐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起源于元末明初传说的大邵洋蛇灯由毛竹、麻绳、铁丝、蜡烛及布组成,重达千斤。摇大车、走经折、堆宝塔、金蛇出洞、金蛇狂舞……绚丽的动作中,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而在今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合肥市《包公故事》成功入选“民间文学”项目。

包公的故事在合肥周边地区世代相传。

千余年来,有关包公的传说故事在合肥地区的流传形式主要以民间百姓的口口相传为主,其次为散见于文字记载的各类书刊,以及以说唱、戏曲、书场等形式保存下来的演艺故事等。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代的杂剧、明代的话本、清代的章回小说。合肥历代的地方史志中均有详尽的记载。

目前《包公故事》已整理成册的有近百篇,可分为勤奋好学、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清廉正直、料事如神、为民申冤、严惩贪官、不畏权贵等八个类别。这些故事在合肥周边地区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无不寄托着家乡人民对包拯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和爱戴,寄托着人民对这位嫉恶如仇、体察民情的历史清官的敬仰与赞颂。

一方水土

养出一方“精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创造”一方民俗。民俗早已形成一种文化,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合肥地处皖中,受南北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逐渐形成了属于自身独特的文化,尤其是在民俗方面更显鲜明、生动。“虾子灯”、“打莲湘”、牛官堡舞狮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不仅听上去妙趣横生,舞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姿呢!

龙灯、荷花灯你或许并不陌生,但“虾子灯”,似乎就有些新鲜了。“虾子灯”广泛流传于巢湖沿岸的农村地区,舞虾灯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相传虾子灯起源于唐宋年间,巢湖地区连续三年大旱,百姓苦不堪言。因为古话说“龙游浅水遭虾欺,虎落平阳被犬欺”,于是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玩“虾子灯”祈求老天下雨。

虾子灯 徐振华 摄

虾子灯是用细篾条和麻丝扎成,小的扎5节,连成整体,用一根竹棍顶着玩。大的7节,扎成头尾两部分,由一个姑娘站在中间,虾头扎在腰前,尾部扎在腰后。虾子灯外表用油纸糊成,再用彩笔在上面作画、点睛。玩灯时,灯里点上蜡烛,通体透亮,五彩缤纷,甚是好看。

玩虾灯一般都要扎成一对大虾灯、一对小虾灯、一对高挑的球灯,另扎一对引灯与之结伴,合成八仙人物。出灯时引灯在前,八仙说唱,另有锣鼓、唢呐、胡琴伴奏,沿街观众常以鞭炮、火铳喜迎。所有的灯芯人和举灯人,都按规定穿梭走动。最后,虾灯明火相聚在水边并熄灯而归,喻虾神归水。历经岁月的变迁,虾子灯的照明设备与吹奏乐曲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新时代,也有年轻人加入虾子灯队伍中。

作为肥西传统的民间艺术“莲湘舞”,在上世纪50年代曾风行一时。莲湘舞舞者以棒敲击肩、臂、背、腿,打击出有节奏的声音,随之边唱边跳跃舞蹈,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多人齐舞。每逢春节,农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用打莲湘舞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近年来,为了让莲湘舞“飞入寻常百姓家”,肥西县柿树岗乡把打莲湘作为全民健身项目加以普及,列入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定期举办莲湘舞培训班,让全民参与其中,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如今,莲湘舞的服装更加精美,音乐更加动听,规模更加壮大。莲湘舞已成为柿树岗乡“一镇一品”特色文化项目中引人注目的文化品牌。

莲湘舞。

时而夺球,时而缓行,时而狂奔,时而闪挪……万兽之王的霸气暴露无遗。这就是牛官堡武狮。牛官堡的狮子,出自工匠们的精心设计和制造,单制成的狮头,就重达30多斤,既有真狮的威武神韵,也不失灵动与活泼。相传大约民国十一年,村里突发人瘟,灾情严重,这时牛官堡武狮第一代传人想起当年在外耍狮子情景,据说可治瘟疫,振村风,就组织全村扎狮子、耍狮子,村子热闹了,还真有效果了。从此牛官堡就大兴练武耍狮子之风。牛官堡狮子属“北狮”一宗,俗称“板头金面彩狮”,有祥瑞喜庆之意,舞狮是为了驱魔辟邪、祈祷吉祥平安。牛官堡狮子的传承与牛门武术传承几乎同步,加之地处江淮之间,因此它具有武舞结合的特点,既有北狮的庄严威武,又有南狮的灵巧神姿。

刚刚!合肥一区紧急通告!

这两家医院暂停门急诊!

原标题:《文化合肥│粉蜡笺、“虾子灯”......这些民俗技艺你知道多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