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王阳明四句教与中国儒释道:此心不动(随几而行。做到即知行合一)

句子大全 2008-07-03 05:58:01
相关推荐

王阳明的四句教,特别有名: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善恶分别指代什么?我觉得,这个是有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背景在里面的。理即善,欲即恶。大致如此,所以古往今来很多人不喜欢朱熹。

理、欲,替换进去,四句教就成为了这样4句:

无理无欲心之体,有理有欲意之动,知理知欲是良知,为理去欲是格物。

这样子,其实也讲得通的。我们从小到大教育,其实更多的状态,即上面4句话的真实写照,大家用心体悟一下,是不是这样?更多关注的是死板的知识、道理,反而对于人的心理层面的需求、欲望,关注甚少,走向了反面,导致了另外一种严重的问题(不想展开说)。

我其实就觉得,人性其实就是一种“无善无恶”的状态,有善有恶是意之动。这样来讲的话,其实更贴近我们这个时代,更能够读懂人性。后面两句,无不就是学校一直鼓励的东西。

但是,要说清楚这个命题,其实很难。很多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中国人喜欢悟。每个人悟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另外,人性,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

古往今来,王阳明的四句教,除了肯定的声音。批评者也众。譬如,最猛烈如王夫之就认为,王阳明这个理念,一点也不新鲜,只是神秀、慧能以及儒家等的结合体而已。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句就很有佛家偈语的味道。有无之间,联系到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以及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其中奥妙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在灭土匪以及叛乱的宁王,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行”,其实是他知行合一的体现。

很多人都知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但是,做到者极少。很多人都觉得,知行合一,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乱状态。

我觉得,把知行关系,简化为0.5+0.5=1,还好一些。但是,不是呆板的一道数学题游戏,这就要牵扯到一个更深奥的命题。涉及另外一个字,即“几”。

“几”这个字,音通“己、机”。一声的“几”,什么意思,那是一种有无之间,动而未形的神秘状态。这也是理解王阳明心学的最大难点。就像一个婴儿在母体中孕育,但是还没有完全成型的状态。你刚刚理解了,下一秒,又已经发生大变化了。这是道家的混沌状态。

如果放到一条线上面来看,几点,如果当作原点的话,左边其实就是负数,是恶,也是欲。右边,就是正数,是善,也是理。这“几”点,在哪里,王阳明龙场悟道:其实在人“心中”。

这就很有意思了,人既可以恶,也可以善,既可以理,也可以欲。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不是说的其实是克“几”复礼!这是儒家、新儒家一直提倡的“良知”。王阳明本人也喜致良知。

那么,如何把“几”点的两端,知行合一。王阳明觉得,那即是一种,此心不动,随几而行。几,也是机,也是机会,说白了就是事物萌芽、发生的枢纽。一个机,其实学问就很大了,孙子兵法,概括起来不外乎12字:因地制宜、因时制利、因敌制策。浓缩,就1字:机。

所以,王阳明的此心不动,即几点不动,但是左右两端都是知晓的,可以摇摆的,心性明白。随机而行,其实就是孙子兵法的精髓,难怪王阳明是一流的哲学家同时,还是一流的军事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