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重庆这个乡镇小学改建而成的民宿(把王维的诗句变成了现实)

句子大全 2020-01-25 01:36:53
相关推荐

见到柳杉间的主理人杨春林,是在她位于重庆江北区大石坝的能婴书院。重庆连绵近一个月的细雨,让这方闹市中的清净书院颇有“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恬静。踏入她在能婴书院的办公室,音响里正放着新乐府《粤剧:迷粤》里的《帝女花·香夭·妆台秋思》。似乎是灵光一现般,我忽然觉得这次的空间探访之行会充满各种惊喜。

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当然是这个由原前卫厂幼儿园改造而成的书院。用杨姐的话来说,这里是她的“精神高地”。“这个院子其实很早我就相中了,但是那时候忙,也就没空去管。前几年特别困难的时候,我开始打理这个院子。没钱,我就自己带着几个工人一砖一瓦的弄。很神奇,在那样的情况下,这个院子反而让我平静下来。”

那段时间杨姐一边打造能婴书院,一边坐在院子里读书喝茶,静心思考,一步一步寻找解决困境的方法。回头再看那段时间,杨姐说是一种“脱胎换骨”。“正是因为能婴书院,所以我才想做柳杉间。“杨姐说。 很巧合的是,能婴书院是由幼儿园改建的,柳杉间是由小学改造的,这一切冥冥之中好像有某种联系。能婴书院像是杨姐的‘原点’,从事业低潮走出来以后就像从这里‘毕业’了一样,而柳杉间是她开始人生另一条新路的起点。

从重庆市区出发,走一个半小时的高速路后沿着一条异常平坦的公路上山,沿途的风景从典型的城镇景观变得秀美可亲起来。越往山上走,雨点越密集起来,公路两边的景色被漫上来的白色水汽笼住。顺着山路拐几个弯,车子停进一个被低矮白墙包围的操场,柳杉间就到了。

“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鸟惊心,时鸣春涧中。”初见柳杉间,一定会在脑海中想起王维的这句诗。这里仿佛是将诗中的场景再现了一般:“隐”、“仙”、“静”。一条台阶从操场延伸到柳杉树林之间,细雨笼着一层白雾,柳杉间就在那排又高又笔直的柳杉树里时隐时现。

而操场的保留仿佛是一个打开的“公共大堂吧”,恍惚中还让人感觉自己身处热闹的学堂。一收一放之间,柳杉间自有的建筑节奏韵律就强烈地打进来客的感官。还未见到柳杉间的全貌,这里的气质和设计格局就让人难忘。“在开始改造之前,我和阿富曾经坐在操场三个小时感受这里的空间性质,找到如何用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去顺势而为,而不是通过设计强加改变。”建筑设计师老田这么说到。

柳杉间的前身新场小学的原貌是一个L型的建筑,正面一共三层,共有九间教室,后面的附楼是食堂和老师的宿舍。这样敞开的空间尺度,作为公共建筑来说并无任何问题。但要把这里改造成具有一定舒适度和私密度,具备特定场所精神的空间,这样不聚气的格局会让人感觉非常的寡淡和苍白。

而一开始设想的改造方案——把这里改造成禅意风格,完全行不通。虽然整个新场小学的建筑年龄是50多年,但还是属于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无法承载禅意风格的空间属性。而学校周围巨大笔直的柳杉树林气势强硬,整个建筑给人非常“庄重”的感觉。

“如果要强行将这里改造成最初的方案,需要花大力气改变这里的空间尺度,这些柳杉树可能需要全部去掉,再另种其他气质比较温婉的树;学校原有的建筑也可能需要拆掉重建,这样耗损太大。”老田说到。老田和阿富在经历了几次商讨以后,决定顺应这里的空间气场,将这里打造成现代自然北欧的风格。

将原来的L型的建筑在一头一尾加上钢结构的方正空间,左边成为一个兼具社交、用餐和check in的大堂餐吧,右边成为可以容纳小型活动的多功能厅。一头一尾一动一静两个空间的加入,与柳杉间前的柳杉树形成合围,成为一个半敞开院落,院落的开场正好面对这些柳杉树。原先让人感觉不聚气又寡淡和苍白的公共建筑一下子就变得富有意趣了起来。

建筑的格局改变了,这里的空间属性改变,相应的房间的朝向也需要调整。老田和阿富将底楼房间做出一个后退的空间,用几级台阶营造出“步入”的仪式感,将原来的窗户向外拓展成一个突出的空间,成为茶室,坐在底楼房间的茶室就能享受到窗外浅池倒映柳杉树的美景。而楼上的房间则统一将门的朝向更改,原来开门的位置成为小型的露台。这样,柳杉间每一个房间的露台、茶室,都能看到这里最经典的柳杉树林。

我想通过柳杉间表达的我的生活哲学:the space、the time、the house。”杨姐说到。“the space,是希望大家能共享这里的空间,大堂餐吧和多功能活动厅的含义就在这里,与这里的工作人员、住客多多互动交流;the time,就是希望到这里来的人能摆脱烦恼,享受‘春有百花、秋有月’的人间好时光;the house,当然就是指这里的房间,带给大家舒适和自在的感觉。”

“开始做柳杉间这个项目之后,我发现很多事情之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缘分。而我相信缘分。”杨姐喝着茶说到。一个人如果选择相信缘分,则必然相信缘分背后有一个无法用现实解释的玄妙。打理能婴书院的这几年,杨姐逐渐放下来自外界对自己的干扰,学会静下心来,相信自己的判断。

决定开始做柳杉间之后,杨姐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师。周围的朋友和股东向她推荐了很多设计工作室,杨姐都觉得差了点“缘分”。 “我需要找一个和我的理念、想法契合的人。我想要做一个‘人格化的空间’,把我对生活的思考、感受放进去,而不是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空间而已。”杨姐这么解释到。而主设计师阿富的加入,完全就是杨姐寻得“缘分”的结果。

“我和阿富是上下楼邻居,有时候在电梯里偶尔碰到他,我还觉得这个人怎么穿得这么奇怪,像个艺术家一样。和他认识是因为他的孩子开生日派对,他妻子很热情邀请我的孩子参加,我就跟着孩子去了他家。就在那场生日派对上,我和阿富聊起柳杉间这个项目,聊得很投契,当下就决定让他来做柳杉间的主设计师了。”

“没有事先看过他的作品了解过他么?”我很震惊。“完全没有,就聊了一下就决定让他加入这个项目。”杨姐笑着说。邀请阿富加入柳杉间的改造计划,杨姐顶着多方的压力。而和阿富相处越久,杨姐越觉得自己当初的决断是正确的。无论是对于柳杉间整体设计思路的把握,还是对于柳杉间空间品质细节的坚持,阿富始终保持高度的创造力。

“柳杉间的很多地方保留了新场小学的痕迹,比如房间里的黑板、黑板上的板报、操场等等,是为了要保留这里的人文内核。这所学校在这里20多年,是当地很多人的回忆。我们需要保留这些回忆,让它焕发新的生机。”阿富这样说到。

在柳杉间的小型开业party上,陈建穿着半旧的白衬衫和一群人站在细雨里欣赏钢琴演奏。这个看起来略显沧桑的男人从烧阳台栏杆开始做起,一路从一个打零工的小工做到了现在拥有一家不锈钢厂。虽然现在是一个小老板,但是成为自己做的项目的股东被郑重邀请参加开业典礼,还是第一次。

在柳杉间的改造过程中,杨姐、老田、阿富和工人朝夕相处,使得他们对于底层建造者有了新的认知和感受。

而这样“从工人到匠人”转变的还有很多。设计师之一的老田说:“我们整个社会对这些底层建造者的关注其实很少。但是你去看看那些优秀的建筑,都是这些底层建造者一砖一瓦修起来的。如果我们能对他们的关注多一些,整个社会的建造审美都会提高。”“图文来自一筑一事,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美学与生活、建筑与空间”,欢迎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