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评剧艺术(唐山落子形成和女演员的兴起)

句子大全 2019-12-20 05:45:06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朱轩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已叙述了评剧从莲花落到蹦蹦到唐山落子的二十多年的演变过程,这个新起的剧种,已从她的诞生,到了她的少年时代,具有了戏曲的形式和规模。我对月明珠、成兆才及其他的许多莲花落艺人,抱着很恭敬的心情,作了比较仔细的记述。有的艺人,哪怕只有一个名字,我也不忍将他省去。因为戏剧这个事业,不是一个人能够干得出什么来的。我特别对警世戏社头、二、三班花了大量的篇幅,记述他们的活动,主要因为他们是创业者,也因为我了解中国的一句古话:“创业难” 。创业难在什么地方呢?在戏曲方面,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如何掌握继承传统和发展传统的问题。

一般地说,继承传统四个字,并不是我们难于理解。简单的做法,就是照老样子学下来,并照老样子演下去。发展传统四个字,就比较难于掌握一些。做得不好,就成了另来一套,变得使观众感到突然,不易接受从莲花落到蹦蹦到唐山落子的发展,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支持,就因为他们正确地继承了传统并发展了传统。任何艺术形式,总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因为观众总是希望看到更新得更好的艺术。你若故步自封、不求进步,观众就会离开你。成兆才、月明珠由于不断地给观众更新的更美好的东西,所以他们很快地代替了金菊花,也超过了开花炮。金菊花和开花炮就远远地落在了他们的后面。头二班不用女演员,别的班的女演员已经出现,如果固步自封,就会失掉观众。因为用女演员演女角,总是更自然些,所以二班就积极地培养女演员继承这个班社的事业。

尽管有些男演员不高兴,但也无法改变这一发展的趋势,客观的需要就是这样,戏剧形式和内容的发展是和观众的需要相适应的。梅兰芳先生在他的《舞和生活四十年》中,一再地告诉我们注意观众的兴趣。我认为这是这位大艺术家的宝贵的经验之谈。这位大艺术家是很虚心的,他时时刻刻注意观众的兴趣,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经过自已的刻苦的艺术劳动,将美好的艺术献于观众。梅先生也是个伟大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充分的继承了他的前辈的艺术经验和技巧,并大大地发展了这些经验和技巧。注意观众的兴趣,这是一切戏曲演员的职业心理。

当然,不见得凡是注意观众兴趣的就必定是伟大的艺术家,问题在于他给予观众什么东西。成兆才和月明珠的艺术,其中的主要部分是优美的和进步的,所以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如果只是一味迎合观众的落后心理,虽然一时也许会博得观众的喝彩,终归是会被观众睡弃的。成兆才和月明珠,发展了落子艺术的内容和落子艺术的形式。当然,并不是任何一个演员想发展艺术形式就能发展的。正如前面所叙述过的那样,成兆才和月明珠由于掌握的艺术遗产多。才使他们有了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他们也会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常常容易把创造两个字理想化,好象只要谁灵机一动,就能“创造”出个新形式。

但也不是掌握艺术遗产多的人,就一定能够创造。完全不是这样。他可以忠实地重复别人的艺术创造的成果,而自己却一点新的创造也没有。他把传统当作一个静止不动的东西,他认为那样忠实地重复老艺人的创造就算保存了遗产,因为他缺乏更远大的理想,他没想到在传统的基础上,还应当加上自已刻苦的艺术劳动,给传统增添点什么新的东西。他不增添什么当然可以,但别人增添了什么,别人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超过他了。唐山落子这二十多年的艺术竞赛中,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创造就要吸收新的营养。吸收是为了充实自己和发展自己,却不能用别的东西代替自己。尤其在音乐上,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落子在发展过程中,在腔调上曾吸收了皮影、大鼓、京戏及其他的许多姊妹艺术的音乐成分。但它聪明地把别的唱腔成分化到自己的腔调中去,而没有把自己的腔调抛弃,简单地用别人的腔调来代替自己。有经验的艺人们爱讲一句话:“把别的好腔揉到自己的腔调中去,要做到吸收了别人的东西,别人还听不出来。”这也可以说是评剧音乐,尤其是唱腔发展的一个传统。瞥世二班吸收了大量的河北梆子艺人,而且都是有修养的演员。他们到了落子班,就要唱落子调。他们没有也不可能代替落子调,尽管河北梆子的曲调比落子调还要丰富一些。原因很简单:因为落子调有落子调的广大观众的喜爱。发展和保存落子音乐的风格,我们的前辈做得很成功。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小编前面述过,当时在天津演出的落子班社,除成兆才和月明珠领导的唐山首创警世戏社外,还有一个由孙凤鸣、孙凤刚、孙凤龄兄弟领导的孙家班。孙家班的主角是孙凤龄,也就是艺名开花炮的著名落子演员。孙家班除了演出外,还收了不少贫苦家庭出身的女孩作徒弟,由莲花落老艺人东发红、夏春阳、张忠楷、王玉昌、倪俊声、朱锦贤、阚子林等教授。这些老演员并陪着这些年少的女演员出台演唱。李金顺和花莲舫,就出自孙家门里。花莲舫说:“我和李金顺是一个师父。我们的师父是艺名东.发红的莲花落演员。还有许多老先生们,也教了我们许多玩意,我并不是第一个女演员,李金顺比我还早学半年评戏。”

人们认为花莲舫是评剧的第一个女演员,也是有道理的。她虽然比李金顺晚出台几个月,可是她在早期的天津观众中,比李金顺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她曾和李金顺在“华乐”合演过《占花魁》,李金顺演前面,花莲舫演后面。花莲舫开初在“华乐”唱了一-年多,观众反映不错,又到“同庆”,一连气唱了十一年。后又到哈尔滨、沈阳、大连、安东演唱过。日本入侵后,她停止了舞台生活。李金顺也是评剧史上的一个极重要的演员。她的成名,主要是到了东北的哈尔滨和沈阳以后,所以我们先来叙述花莲舫的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中国评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