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谷子的记忆(王孝文)

句子大全 2008-01-28 15:33:26
相关推荐

《谷子的记忆》仍缘起于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

秋分之后,我的家乡就进入到了春华秋实的收获季节。家乡人在这个季节收获的主要作物一是糜子,二是谷子。是故家乡农谚曰:秋风起,天气凉,谷子糜子遍地黄。谷子比起糜子,无论从面积和产量,都差一些。糜子应是秋收的主粮,谷子次要一点。但谷子对农民生活位置仍不容小觑。谷子碾成小米,是农家一年四季离不开的优质饭食——米汤;更是冬季米饭的主体。米饭比米汤稠然,用筷子能夹成块状。米饭不解渴,却顶饱,是穷苦农民赖以充饥的至宝。米:烹调简单,味道甜美,久食不厌,养胃健身,还有美容的作用。据说陕北米脂多出美女,就借小米饭的营养,吃了人精神饱满,肤色红润,是家乡人们最喜爱的饭食。以前农民把美好生活的标准列为“山盐柿子醋,麦米菜子油”。可见小米的作用多大多好多美,以致共产党以陕北为根据地,领导全国革命,靠小米加步枪,坚持抗战八年,三年解放战争,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小米的功劳可谓大矣!

记得儿时,一到冬季,蔬菜极缺,供农民越冬的蔬菜不是阴干的蔓菁,就是淹制的芥菜。饥肠辘辘的农民,吃饭喜欢端西河生产的大福字老碗,盛的多,不烫手。一大老碗的米饭,盖上几筷子芥菜,再拿上几个糜子馍,端到大门外邻里乐聚的暖阳坡,与几位同样进餐的邻居,端上同样的大老碗米饭,一面有滋有味地品赏,一面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胡谝浪扯,真是其味无穷,其乐无穷。一碗可吃饱,一聚可满足。于是家乡人称这种老碗是放心老碗。小米除了做米汤、米饭之外,还可以做成干饭。干饭是特殊的美味佳肴。做法是先将小米浸泡,然后放在笼里蒸。技术要点是在把握水份多少,干湿得宜,蒸出了软硬合适,颗粒疏散,然后盛到老碗里,可以放盐放辣椒和调料,再配上芥菜,吃起来脆香可口,也十分顶饱耐饥。人常言:早吃干饭饱一天。一般干重活的人,特别是小伙子都爱这样吃。

谷子比起糜子,种管麻烦,首先是苗难齐,下种又早于糜子。一般是收大麦后或用空闲地,须借墒下种。到收小麦之后,就显得迟了。再加上天旱,种了也难高产。其次是管起来更麻烦。一是苗难出齐,断垄较多;一是苗出了,要一棵棵拨开距离,叫拔谷或者叫间苗。不间苗,产量很很低,质量又差。三是要多锄,锄一遍,颗粒就饱满一些。谷子又喜墒费地,收获比较晚。天凉了,地干了,糜子收了,才收谷子。一般在收获之后,只能种豆类,自然比不上种小麦划算。因此农家尽量控制面积。但谷子却是农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况且谷子杆是喂养骡马最好的饲草。因此,大多数农民每年还是喜欢种一些。

谷子属草本作物,是人类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伴随人类社会已渡过了不知几千年的岁月。古籍称谷为稷、粟、或粱。我的家乡是仓颉故里,文载:“仓颉造字,天雨粟”。说的是仓颉创造了文字,老天爷为了奖励他,在他的家乡降了一场谷子雨,由此产生了“谷雨”这个节气。白水的古名也曾叫“粟邑”,可见谷子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多年。到了唐代,在传奇中,又有一篇 《黄粱梦》。这黄粱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蒸小米干饭。由此可知,谷子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和影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籽”大概就指的是谷子,以至于在很多文人笔下,都曾有过关于谷子的动人描写。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在农村长大的,也参加过多年的农业生产劳动。所以对谷子和小米,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观察和体会。

谷子下种在春夏之交,在大麦收割前后。有空茬地,就种在麦前,叫质谷子。质一点好,更适合谷子成长,产量高,质量优。无空茬地,就在麦茬地种,无论是质是次,都要借雨后有墒,抢时争晌,抓紧下种。麦熟一晌,秋种一时。否则,就会误成长、误收成。

谷苗出来了,第一道关口是拔谷。拔谷就是简苗、定苗。谷子不比糜子,喜稀,喜生长空间大,稠了就长成比谷草。拔谷是一个抢时的农活关键,又是一个技术活。起码要分清杂草和谷苗。有些夏草外形和谷子难分难识,没有一定的经验,往往拔了谷,留了草。拔谷人要有蹲功,要蹲下身子一面拔,一面蹲着走,一人占五行,真正是眼观六路,该拔的拔,该留的留,稍带连杂草都拔净。好的拔谷者,一茬过手,杂草不留,谷苗立即显得挺拔茁壮。而外行就不行,不是苗与苗之间稀稠不匀,就是常拔了苗留下草。或将谷苗拔断,过后又长上来。谷地显得荒芜零乱。谷苗经过行家一拔,立马象长了一大截,青风轻拂,摇曳不停,似十分欢快。而外行拔过,则显得杂乱萎糜。

拔谷要尽早及时。拔早,根少而浅,好拔;拔迟了,则根多而深,难拔。拔迟了则会因稠密而影响生长,又因高而难拔。往往因拔谷晚了而荒萎,影响产量和质量。所以对谷农来讲,拔后是一个紧要的关口,一点马虎不得。拔谷一般要选天晴天干,而且常常天晴朗的炎热时。拔谷人喜天晴天热,以便拔掉的苗,杂草尽快被晒死。如果天阴或有几丝雨,拔掉的苗,杂草易复活,需拔二遍。农民早上下午要使劲牲口耕地,只有在夏日炎炎的中午,太阳暴晒的时辰,才是拔谷的最佳时机。记得白水拉锯战之时,常发生国民党拉壮丁的事。……使好多青壮年劳力不敢露面,不敢下地,误了农时。这时正逢我家拔谷时节,父亲和年轻的叔父怕误农时,冒险拔谷。不料叔父为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兵抓住,硬要拉走。父亲苦求无效。还是叔父年轻胆大,猛然挣脱,顺沟逃走。匪兵气急败坏,竟丧心病狂地朝叔父跑的方向扔了一颗手榴弹。一阵浓烟火光和爆炸声震惊了小村,这是我眼见的一幕,多年仍惊现梦中,永远印在脑海,由此可知拔谷在农家心中的重要性。

拔谷之后,就是锄谷。谷子喜墒,更喜锄。锄头可以保墒,可以松土透气。每锄一次,收成就增加几分。所以农民很重视锄谷。而锄者与拔谷同样,喜在天热的中午,一是有利于使用牲口的中午空间(两头耕地,中午喂牲口,让牲口歇息);二是日头暴晒,有利于杂草晒死。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指的就是这个时候,我对此经的很多,有着深刻的体验。

谷子生长期短,几乎是从春夏之交开始,到秋分之后收割。这一段正是农民最辛苦的季节。谷子几乎是伴随着农民,冒着炎夏酷暑,耕耘管理的辛苦而成长和收获的。古人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应是对谷农这段生活的写照。

秋分过后谷子成熟了,杆叶干枯了,秋色加重了,就到了收割谷子的季节。一捆捆的谷子,带着沉旬旬的谷穗,堆在场上,像一段长城。于是一家人,常在夜色中或在月光下,围着谷堆,开始了删谷穗的活动。这几乎是一家人难得的喜悦时刻,一个又一个谷穗从刀刃中被删出来,凉了满场;一堆又一堆的干草被晾在了场边。第二天,立即摊场碾谷穗、扬谷皮、晒谷子。收获的祥风瑞气,寄托着全家人越冬的生活希望——度饥寒的生活保障,虽辛劳辛苦,却其乐融融。

谷穗碾了,谷粒扬出来了,谷黄也收拾起来了,谷子的收种过程也似乎终结了,这真是农民值得庆贺的季节。但作为儿童似乎还有一点余韵,一段生活乐趣还将登场,这就是一场的谷杆,成了孩子们大展身手的地方:捆干草,晒干草,利用干草作游戏。捆干草,是将谷干中较湿的韧拉性好的几根作为绳去捆,捆成一个像穿大衣的草人一样,人们叫干草娃娃。干草娃娃栽到场上晾晒,待干透了,就收拾到雨淋不到的地方藏起来。这是骡马驴越冬最喜爱吃的草。能上膘,能强骨,能提精神。是养长腿牲口所必不可少的。过去人们有一句歇后语,驴驮干草——自备干粮。就是指的这草。

在晒干草期间,似乎是孩子们一个欢乐的舞台。这时场上的东西收拾完毕,留下的空间很宽畅。是孩子们乘农闲, 不热不冷,栖息玩耍的好季节。大家用干草娃娃排成墙,隔成院,铺成床,修成一个又一个干草娃娃宅基——庄子,有时垫些红红的荞麦杆,像床铺一样可舒服躺下,可尽情翻斤斗,可作孩子游戏的新房。于是少男少女过家家,捉迷藏,尽情玩乐。这时,秋风徐来,万里晴空,白云悠闲,北雁南飞。环境是多么清香,孩子是多么自由。时间虽已流逝了几十年,但那谷子收获后儿时的甜蜜生活却永远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似乎已不再是饮食中的奢侈品。谷子的作用似乎被淡化了。我们家乡早已变成了全国苹果之乡,农民选种小麦的兴趣都淡薄了,更不要说种谷子。秋分前后,正是采摘苹果的季节,谷农变果农,都忙着摘果售果,已没有人在乎谷子和小米。加之我以工作缘故,脱离农村已半个世纪,见谷子的机会极少,更不用说再种再管再体验。然而最近国家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又引起了儿时的旧梦,甜丝丝、酸溜溜,不能忘怀的乡情和乡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