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兵马俑脚下有什么宝贝(带你了解秦帝国的铺地砖文化)

句子大全 2008-05-08 12:08:57
相关推荐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大约15公里的咸阳塬上,曾经矗立着一片巍峨的宫殿,是战国时期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的都城。秦咸阳城在历史的激荡中,这座城已经成为了遗址,默默地矗立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厚厚的夯土层,精致的龙纹空心砖再次向世人展示着这里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要来说一说的就是咸阳城的龙纹空心砖。空心砖的一面模印首尾相衔,相互交织的两条巨龙,双龙环抱三个璧形图案,龙身上下对称装饰着卷云纹和圆圈纹,气势磅礴,让人赞叹不已。它是“秦砖汉瓦”的最好见证,更是我们认识秦代建筑,认识咸阳宫殿的一个“窗口”。那么,这些龙纹空心砖究竟承载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呢?通过我们又将领略怎么样的大秦荣光呢?

久负盛名的砖

砖,我们都很熟悉,是现代建筑当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材料。秦朝曾经在咸阳城修建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据唐代诗人杜牧形容,说是“覆压三百余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还有“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显然,大量的建筑材料,残砖废瓦,在咸阳塬上的黄土地上是客随处可见的,随便一脚就能踢出好几块。这些砖有哪些精品可圈可点,其中又有哪些奥秘?这篇文章讲一件来自秦帝都咸阳,现在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宝贝砖——龙纹空心转。

从这个字面意义上我们能知道,砖的表面是有龙的图案,这个砖体的中间是空心的。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稀奇的呢?位于关中地区的咸阳城,修建的时候利用了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修建的房屋都是以木材这个这个构架为主框架,然后用版筑的夯土为建筑的墙壁和地基,搭建出了建筑的主体。房屋的屋顶或者敷草泥,盖茅草或者覆盖有瓦,地面上铺着有地砖,或者涂有朱漆,墙壁也是涂白灰,甚至画出壁画。即使富丽堂皇的宫殿,也不用砖来砌墙。这倒不是秦国穷,他们用不起砖,建筑材料不允许,这传统秉承的是中国土木建筑结构的这么一个祖传的习惯。所以砖并不是咸阳城建筑的主材。但是俗话说“秦砖汉瓦”,秦砖在历史上那可以说是久负盛名。考古发现的秦砖颜色青灰,质地坚硬,制作非常地规整,整体浑厚朴实,形制非常多样。

有人就形容说“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就是敲击的时候有声,掰断了里面没有空隙。也有人称之为是铅砖,都是形容它制造的质量非常好。在陕西有些地方上年纪的老人我见到过,到现在他们还是喜欢用铅砖来做枕头,据说有去火清凉的作用。有些文人墨客在以前,非常喜欢在秦砖上略微做一个加工,改造出来一方砚台,他们利用秦砖的纹饰,,然后再附加一些设计。因为秦砖的选料是黄土地方的沉泥,本身就含有多种的矿物质成分,烧制之后结构又非常紧密,所以可以当做砚台。

龙纹空心砖见证秦咸阳城的发展

秦砖的形状比较规整,一般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有的是空心,有的是实心。空心砖规格比较大, 两边有纹饰图案。同样,这里的砖也不做为建主材的搭建,是作为台阶的踏步砖。宫殿高大巍峨,比如一号宫殿的那个夯土台基,分为三层的建筑, 每上一层之间,实际上就要用台阶来解决上楼的问题。咸阳城的宫殿高大巍峨,实体部分是夯打的黄土,形成了高大的夯土台。夯土台基上修建高高低低不同的房间,还有回廊,当然就需要台阶,所以空心砖是作为建筑的辅助材料,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我们认识秦代建筑,认识咸阳城宫殿的一个配角。

正所谓见微知著,秦都咸阳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早已经烟消云灭了,但是通过龙纹空心砖这样子一些小角色,我们能够观赏到一部大戏。这些空心砖多数是以一条或者两条盘旋的龙作为装饰的主体图案,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的这块砖,1975年出土于秦咸阳城遗址的二号宫殿建筑。两条守卫相环的龙交织在一块儿,怀中抱着三个圆形的大玉璧,再加上一些卷云和水涡之类的辅助的纹样,这样一点缀,一幅活灵活现的艺术品。

除了国家博物馆的这块空心龙纹砖之外,类似题材和用途的空心砖,在咸阳城遗址其实还有很多,图案造型大体如此,有的更加精致一些。比如在圆形玉璧的中间是展翅飞翔的雀鸟,这样子的建筑辅材打眼一看,龙冲天入地,驾云行海,叱咤风云的神韵就跃然在目。仅从视觉效果,艺术角度来看,绝对就是一幅艺术精品。不仅是好看,艺术性强,空心砖的表面装饰着龙,玉璧,还有云,这都是有说道的。简单的说,咸阳城宫殿使用的这些龙纹砖,首先是和建筑主人秦王,公,皇帝的身份相称的。

王,公,皇帝这是三个等级,从公到王到皇帝,实际上标志了秦国在咸阳城这个历史时期不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国龙是一种善于变化,能兴风作雨,利万物的神奇动物,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沉渊。《礼记》在《礼运第九》中就这样形容,说凤,龟,麟、龙,这是“四灵”,龙是“四灵”的一个祥瑞,是皇权的象征。我们都知道历代帝王是自命为“真命天子”,“真龙天子”,与飞舞九天的威仪。使用器物,比如衣服也常常装饰有龙的图案,所以咸阳城宫殿建筑中出现的龙纹空心砖显示的是建筑的等级,张扬的是皇家气派。

特殊的玉文化

在龙纹空心砖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双龙和玉璧。玉璧不仅是礼器之一,而且是“六器”之一,深受中国古人喜爱,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蕴含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与美德,是中国文化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龙纹空心砖上的玉璧图案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含义呢?这些复杂的图案又是如何绘制的呢?

玉璧也是一种高级别的器物,属于礼玉。《周礼》当中,把玉器的璧、琮、圭、璋、琥、璜,作为“六器”。按照万物皆有灵的这个观念,玉是山川的精华,不是一般的石头。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红楼梦》里面的主人公贾宝玉为什么落胎的时候就口衔“通灵宝玉”,可见他天生就不是凡人。

关于玉璧不能不说一个成语“完璧归赵”。战国晚期,赵惠文王得到的和氏璧,亲昭襄王就是非常想要,他就遗书赵王说“愿以十五城请易壁”,但是当时秦强赵弱,赵王一想,这肯定又是秦王使诈,我给了你玉璧,但是得不到城池怎么办?蔺相如就跟赵王请愿说,我自愿前往,他对赵王说,我去如果城入赵,那么我就把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后来蔺相如就捧着玉璧,见到秦王之后,秦王诚意不足,就设法阻止了取回了原璧,形成了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发生的地址就是咸阳城渭南宫区的章台宫,时间也就是咸阳城为都城期间。所以玉璧是六器之间最核心的之一,它的历史绵延了有五千多年。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含义,还有一个高贵的品质,是权力等级的标志。复杂的说那就更玄乎了,这就牵扯到了龙和水,涉及到了阴阳学的一些理论。阴阳学有一套说法,有“五德始终说”,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它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依照相生相克的一个规律,所谓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顺位相同生,隔位相克,这么一个循环反复不止。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就是始终。每个历史朝代都有五德当中的一种,与其相配合,比如商取代夏,这是金胜木,周取代商是火胜金,而代火者必将是水,代火者必将是水德的朝代是谁呢?秦朝尚水德。秦始皇登基以后,明确的确定,秦朝是以水德为德运,然后“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因为有祖宗的保佑,我才能达到六王统一,这都是上天的必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此砖上的龙纹装饰,正是秦朝尚水德的表现。

当然,根据阴阳学说对这个空心砖一种解读。空心砖上的龙头似牛头,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的这个身体,然后有翅膀,有翼,脚底下有爪,身体整个依附在这个玉璧上,周边环绕着有祥云,非常多的云朵来填充空隙。再加上玉璧的里面是一些细密的珠子。整个的构图可真就是成了龙行踏绛气,珠联又璧合。这么复杂的图案当初是怎么制作的呢?有的人说是用模具印在泥胎上的。其实是用戳印模子,也叫模印图案,这样模印图案纹饰的空心砖,在咸阳宫殿的发发掘和调查中经常可以看到,它是作为铺地或者贴墙壁的花纹。实心砖是模制成形,有的砖模上就自带纹饰,一次脱模之后,整个砖带着纹饰就完成了。有的是用不同的模子,小模子各种各样地组合在一块儿,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布置图案,这样就形成搭配,构成了一个连贯的连续图。这种模印纹饰的方法后来就被汉代以至于到我们现在其实都有一些利用。

中国人的建筑智慧

对于阿房宫的规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建造如此巨大规模的宫殿建筑,无疑需要数量惊人的建筑材料,而类似龙纹空心砖这样的建材,它们的团不仅复杂,而且审美要求有极高。那么,在秦朝这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是如何实现大规模生产龙纹空心砖的呢?这些空心砖上除了龙纹,还有哪些其他的纹饰呢?

德国有一位学者叫雷德侯,他曾经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做《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在书的导言中他系统地高度评价了我们中国人创造的这些艺术品,以至于这些艺术品背后能实现的原因。他这样说“中国人发明了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这种生产体系,零件可以大量地提前预制,并且能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迅速地装配在一起,从而在有限的常备构件中,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单元。”空心砖上的这个模印图案就是雷德侯说的这个模件,用不同的小模子来在方砖上形成花纹,然后根据工匠们的意识把这些花纹组织在一起。这种模印的方法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花纹铺地砖的纹饰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好看,那就太简单了。比如常见的菱形和直线勾折的这几何图案,我们考古人叫回形纹或者菱形套合纹,就有很多吉祥的寓意。比如四方连续铺地砖,这种图案的构成特点是回旋反复,纹样之间首尾相连,连续不断。从古到今,这都有一个连绵不断,富贵不断头的寓意,经常就是在器物,建筑上做装饰,表示美好的寓意。这种美好的寓意可不是我们中国人独有,不是我们独爱。在遥远的西方,有一种被叫做古希腊回形纹,竟然和中国的回形纹一样,到现在仍然是王室的皇冠,珠宝设计当中非常受青睐的素材。这两种图案肃然古希腊人和我们中国人都用了相同的几何纹图案,但是我们很难说谁向谁学习,也许就是源于人本能的一种反应吧。

由于秦汉文明直接的连续性,加上无论是渭河北还是渭河南,既是秦都咸阳城所在,也是西汉长安城或者是帝王陵园的辖区,所以咸阳地区出土的几何纹的铺地砖有时很难判断到底是姓秦还是姓汉,这种难判断也有一天考古发掘能揭开谜底,也许就成了千古的疑案。

二龙拱壁空心砖

有一件龙纹空心砖据说也是咸阳城遗址的核心区,就在窑店镇出土的。很多人认为是秦宫殿的遗物,其实我个人感觉可能有误。这件砖可以叫做二龙拱壁空心砖,二龙拱壁空心砖它的外形上和咸阳宫殿出土的空心砖是一样的,但是它的纹饰制法,构图方法截然不同。它的正面是以玉璧为中心,衍生出来左右两边左右对称的龙,双龙回首盼顾,前爪做拱壁的样子,玉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有云纹,有灵芝草。整个画面构成是一幅生动的二龙拱壁图。

构图的风格是左右对称的,是以玉璧为中心左右对称,然后在填充灵芝草和龙。它并不是在咸阳宫殿遗址调查后者正式发掘出土的这种纹饰。秦咸阳城遗址出土的这个龙纹砖是飞龙的形式,这件砖龙的造型像走龙。并且图案的制法也不一样,图案是模印的,是凸出来的阳纹。整个的这个画面造成的效果有减地浅浮雕的效果,咸阳城宫殿的空心砖龙纹是阴刻的,龙是做飞舞的状态。类似于二龙拱璧风格的空心砖这个制作风格多见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宫殿遗址或者是西汉皇帝陵园的建筑,也是用于台阶的踏步,多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的图像为主。那么显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按照方位南北不同,东西不一样的布置,就是最著名的“四神”的一个寓意,它也被称为了“四神空心砖”。

图案的艺术造型和秦代的龙纹空心砖比较起来更加清秀,咸阳宫遗址有西汉时期的遗物奇不奇怪?毫不奇怪。因为在秦都之后,这里就成为了西汉皇帝的陵园。其间第二个皇帝和第一个皇帝的安陵,长陵,就和咸阳城的宫殿核心区交错在一块儿,很难区分出它们之间的遗物。加上陵园周边还有大大小小的很多陪葬墓园。陵园里面更是有很多大型的建筑作为祭祀或者是管理的用房。因此我个人推测这件传说出土于咸阳城窑店附近的二龙拱璧空心砖很有可能是汉代的遗物。这个画面反映的是汉代天子祭天的时候供玉的一个情景,以二龙作为一个架子,龙爪之间来供奉一个玉璧,时代应该是汉。如果我们把二龙拱璧上的龙和汉代瓦当上的龙比如在茂陵以及其他的一些汉长安城出土的这个同类的遗物摆放在一块儿, 可以看到很多的相似性,龙头小,龙尾细长,卷曲,和咸阳城宫殿建筑的龙形区别是非常大的,它的时代判断也就一目了然了。

兵马俑的秘密

见过秦兵马俑坑的朋友,一定都会被排列整齐的兵马俑深深震撼。然而在这些兵马俑的脚下有大量的铺地砖却很少被人关注。这些铺地砖虽然没有复杂的图案,纹饰,但是它们同样珍贵。因为在这些铺地砖上有文字,而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破解许多历史谜团。那么这些铺地砖上的文字内容究竟是什么?

秦砖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首推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在兵马俑坑里,我们大部分的人来到展厅,肯定首先要看到的是陶俑,成规模的一个军队排列形式,没有人注意陶俑的脚下实际上有大量的铺地砖。那么在兵马俑坑的这个大量的铺地砖形状是长方形的,没有复杂的图案,纹饰,只是装饰有像绳子一样的印痕,外表一点也不漂亮,功能更不如这个龙纹空心砖这么高大上。在兵马俑坑中就是士兵脚底下踩的普通的东西。和陶俑相比,更是默默无闻,少有关注,其实不珍贵吗?非常珍贵,比如有的砖上有模印的文字,这些制作者留下的印戳。据统计,目前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有76件21种的文字内容。

类似的陶文在咸阳城其实也有发现,在渭河南部的阿房宫也曾有发现。2003年的时候,在宝鸡地区的秦汉遗址中还发现过“大水”“大丁”“宫昌”等等一类的文字。这些文字对于考古人来说那可是金不换的宝贝,有了它可以破解很多的历史谜团,叫做证史,补史之用。

首先可以明确秦代有哪些制砖厂,还有哪些管理专场的部门。宫是秦中央官署机构宫司空的一个省文,左司是秦代少府下属的左司空的省文,这都是中央级别的官府。除此之外,有些是不见历史记载的,比如“左水”“大水”,但是考古实物频繁出土,不是孤例,应该也是烧制砖瓦的官署机构。第二砖上的这些字告诉我们,当时有哪些造砖的工人。这可是文献记录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一些小人物。他们不见有中原人,比如宫昌里面的昌或者臧,是宫司空下属的一名工匠组长,另外还有外族人,比如洖邦的洖,为什么是姓吴的“吴”加了三点水?因为这是一个译音用字,是一个戎人它的音发“吴”的音,所以加了三点水和中原的那个“吴”进行区别。第三个告诉我们的价值就是秦朝如何对制砖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陶文是秦代“物勒工名”制度的产物,谁制造的产品就要标注上名字来考核产品的质量。

考古发掘就是这样不断补史,证史。一位两千多年前的普普通通的外乡可洖邦由于这样子的一些文字再次被我们现代人所知。每当这个时候一种考古职业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得到实物资料之后,考古工作的大量内容是研究,思考和总结。从咸阳城到秦始皇陵,甚至再到宝鸡,相隔数百里的不同地区出土的完全一致的制陶官署机构,还有陶工的名。扩大研究的视野,我们把这些资料串联起来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制陶手工业机构生产规模得足够庞大, 才能满足一个广泛的市场需求。第二个,制作和调拨应该是统一管理,哟哟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

正所谓见微知著,一件空心砖足以可见秦咸阳宫富丽堂皇的规模,同样内容的陶文足以可见秦帝国一统天下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分崩离析的时候,诸侯林立,在这个时代是很难集天下物力,人力,那是很难实现的。“尽并兼天下,煮后黔首大安”这是秦始皇二十六年颁布的诏版一个公文上的内容,其中的一个“尽”字是秦始皇的荣耀,更是秦帝国巅峰的保证。

秦小篆文字砖

除了体现“物勒工名”制度的有工匠和砖厂官署的文字砖之外,另一个砖我没有见过真品,但是是非常重要的文字铺地砖,绝对是秦砖中的奇品,堪称是“大牌”,这就是十二字或十六字方砖。数量很少,文字的内容却是十分令人玩味。十二个字或者十六个字的方砖规格大小和咸阳城宫殿遗址出土的放心铺地砖基本上是一样的,有秦小篆的文字,上面的内容是“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勿飤人”,十六个字的是“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勿飤人,践此万岁”。既然是“践此万岁”这类方砖肯定是作为铺地砖之用,是天子踩踏的专用品。文字砖的字体修长,都是典型的秦小篆的风格,是阳文,是凸出来的。国家博物馆里曾经珍藏有一块十二字的方砖,1950年的时候,传说出土于山西,但是并没有出土的地点。到了2005年的时候,在西安的古玩市场上,突然大量地出现古类似的文字砖,数量非常多,据说十二字的具体的出土地点是山西夏县禹王城附近,十六字的出土在山西洪洞县的范村。尽管对于其中的个别字,比如是不是把“饥饿”的“饥”字写错了,成了这个“飤”人的“飤”?学界到现在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这并不影响这块砖的重要的价值。“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勿飤人”,说白了就是天下统一,没有战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的是一派祥和。无论如何,这些铺地砖都应该是大型宫殿所用,表达的是统治者的一种期盼和治国理念以及君王登临天下的一种霸气。遗憾的是由于不是正式考古发掘出土,有缺失了相关的地层信息,建筑的具体属性,规模,年代,都成了无头案。仅能从文字上我们大致地推断应该不早于秦,而已应该可能是汉。

见微知著,龙纹空心砖见证了咸阳城的辉煌的鼎盛,是秦帝国特有的符号。这种空心砖只在秦咸阳城的遗址里头有出土,到现在被博物馆收藏,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在我们发出这些感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秦帝国的辉煌,由于国家的统一,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一块儿,才能使中国的建筑达到一个高峰的时期,制砖技术也呈现了新的面貌。正如这个文字砖所说的“岁登成熟,道勿飤人”,改朝换代并没与割断中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对于统治者秦始皇而言,大兴土木也好,好大喜功也罢,千秋功过也就任由后人评说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