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文《活着》写出生活的艰辛(为努力生活的你加油)

句子大全 2011-07-22 04:47:54
相关推荐

电影《活着》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活着》演绎着福贵的人生苦难,记录了福贵从年轻到老中间经历过的种种,电影中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用“死”来折射“生”。本文从生与死的角度上去探讨电影《活着》传递出来的思想。

“活着”对于我们而言,只要是在呼吸,都叫活着,只是每个人的活法不一。电影《活着》中的福贵经历了人生的几个阶段,福贵先后经历了父亲的一怒西去,母亲的病逝,儿子有庆的意外之死,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去世。

每一个阶段的“活着”,从年轻到老,经历过各种“死别”,真真切切地诠释了何为人生,何为“活着”。电影一直在讲述“死”,电影主题却是向着“生”,这是一个很难的跨度,但影片通过福贵的性格折射,在经历过这么多变故的福贵并没有对人生失去希望,他过的平静自然,并无怨言。

影片开头:父亲的死带来的触动

电影开始于喧嚣的场所内,年轻的福贵通宵未归,嗜赌成性,影片的一开始便透露出“福贵只要再输一晚上,他的家产就易主于龙二”。彻夜通宵的福贵回到家中看到怀孕的妻子落泪,也未能让他不再继续赌下去,最终福贵赌光了家中的一切,也气死了自己的父亲。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父亲的离世是突然的。从影片中父亲跟福贵的对话中来看,父亲是福贵口中的“老混蛋”,故才有今日的福贵。而不同的是,父亲至少维系了一个家,而福贵最终却因为未收住手导致祖宅易主,父亲离世。之后影片的画风切换,连平时走路都需要人背的福贵,最后自己拖着一车的行李,再到在街上变卖家当,从整洁衣衫到衣衫褴褛。

此时的福贵再没有“赌”的本钱。在有的人看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福贵若是再有机会翻身,说不定还会继续赌下去。就好比在很多电影中的画面一般,但凡手上有点钱,不管老婆孩子是否温饱,对于赌徒而言,第一时间还是会去赌场。而福贵不是,他一改往常,不再赌博,这或许就是父亲的死对他的触动。

影片中间:家人相继离世,动荡中不卑不亢

福贵的妻子家珍因福贵赌光家产回娘家,后因福贵一改往常,不再赌博,所以又回到福贵身边,她要的求“过的安生”,房子太窄太破都没有关系。然而好景不长,福贵本想找龙二借钱开个小店给妻子一个“安生”的日子,但龙二只是把自己之前的工作给到了他,在一次演出的时候他被国军强征入伍,他想要回去却有人提醒他,一旦逃跑被抓回来就会枪毙,无奈的一切让福贵瞬间知道“活着”代表了什么。

辗转两年之后的福贵回到家中时得知母亲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变哑,诸如等等,再到儿子的不幸离世,仿佛都在昭示不幸一直伴随在福贵的身边。到影片中凤霞即将临产时,所有人以为这将是凤霞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但很不幸的是凤霞因为难产大出血而去世等等。福贵的动荡人生在那个年代并不是说完全不存在,但每一个人都有着继续活下去的活法。

影片中福贵的动荡一生让人不禁担心他会崩溃颓废,但是每一次,他都试着去扭转局面。影片很真实,也很现实,就好比福贵去找龙二借钱想改变自己的境况时,龙二并未在金钱的层面上去帮忙,而是从糊口饭吃的营生上给他一条生路。

由此可以看出,龙二虽然现实,但是还是帮了福贵一把,并没有完全断了他的活路。当自己儿子葬礼上,发现撞死自己儿子是自己认识多年的老友——春生时,一边是久别重复,一边是丧子之痛,此时的福贵内心是矛盾的,但是却也恨不起来。悲喜交织的命运中,福贵不卑不亢,顽强地应对着。

影片结尾:改编小说,道出“活着”的态度

看过余华的《活着》,再看张艺谋的《活着》,小说里有更多的悲,但余华的小说是成功的,越悲越能够凸显小说的主题。因此,可以说张艺谋的《活着》这种改编是需要勇气的,一个是跨年代的叙事,一个是人物命运的变化,一个是结尾的处理。

大多数看电影的人都希望是一个喜剧结局,电影的结尾虽然不是喜剧,但至少不是完全的悲剧,还留了一些希望。在看《活着》这部电影时,如果站在悲观的角度上去看待电影,那每一处都会让人觉得福贵是可悲的,但从福贵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淡然,且不是漠然。

这是个人看待事情的一种心理反应,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经历而自暴自弃。就好比说省长春生被划为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他的夫人因此而自杀,而他也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了,当他去找福贵,把自己的家产给他时,告诉他们自己不想活了,一直不肯原谅他的家珍却说了: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要好好地活着。

死亡对于春生而言,或许可以说是解脱,他不用再对有庆感到愧疚,不用面对自己老婆的自杀,不用再面对各种种种。死者清逸,生者却无法无忧,生活是艰辛的,尤其是那个年代,今日如此,明日尚不知何去何从。

生活的枷锁只留给活着的人,福贵逃不出活着的枷锁,甚至可以说他的活着是坎坷的,从富贵少爷到贫民,从儿女双全到白发人送黑发人,至始至终,只有他和家珍的“活着”贯穿于整个电影,而其他人则未能活“全”。

在电影结尾处,张艺谋进行了改编,在结尾处的长镜头中,一家人围在桌边和美的吃着饭,一直追求的安稳日子似乎离他们不远了。“生与死”的尖锐对立一直存在于影片中,而到了片尾则降低为“安稳日子(秩序)与不幸(无常)”的矛盾,一个软着陆,张艺谋在片尾的改编是为了道出老百姓真切的生活态度:“好死不如赖活着”。

结语

“生”与“死”是两个极端,所谓非生即死不正是如此。张艺谋在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结果,真正的“活着”是乐观对待,才能感受到“活”,是为自身的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别的。

既然活着,就应该承载起生命的重担,无论中途发生什么事情,都应坦然面对,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总体而言,在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将个人的生存与苦难,置入精简的历史背景中,小人物的聚散离合、悲欢交织与时代的沉重感体现的淋漓尽致。温和的结尾却触动了观众的心弦,不由得深思起来。

福贵的是循序渐进变化着的,片中对于时代中存在的大跃进、文革等温和的讽刺却并不突出。而在特定的时代下,命运的强大力量自始至终都没有放过福贵一家,也没有放过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张艺谋就是如此这般小心翼翼的处理着每个如同皮影般的细节,每个命运把玩的游戏,永恒的力量未曾停歇,翻云覆雨,沧海桑田,而一个个这些独立的生命个体,如同棋子一般,只是命运手中相互联系的玩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