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资治通鉴》300万字 浓缩5句精华(让我们学会:慎独 正气)

句子大全 2008-07-25 21:35:26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瑰宝,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与太史公所著《史记》合称为“史学双壁”,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通读之时更为顺畅更容易理解,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资治通鉴》 是宋神宗亲自提名的一部著作,意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成书至今就有许多名人将此书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可见书中内容何等玄妙重要。《资治通鉴》通篇三百余万字,精妙之言论数不胜数,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小木摘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五句金言,与君共勉。

《资治通鉴》300万字,浓缩5句精华,让我们学会:慎独、正气

一、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

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二、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三、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把小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才能成就大事,在微小的细节都能做到谨慎,那么所取得的成绩必定显著。多方面听取他人意见,对事物的原委便能明晰,片面的听信个别言论,得出的结论则有失偏颇。

四、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译文】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五、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释义】这里又提到了百姓的重要地位: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了。

读懂了这五句话可以给你新的思路,让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有新的思路和见解。《资治通鉴》中的慎独智慧、淡泊智慧、正气智慧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正如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我们看多了,自会下棋了。”《资治通鉴》正是一盘智慧的棋局,打开你的历史视野,开悟你的思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倡人们多读史、读《资治通鉴》的原因。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本书之所以被尊崇到如此之高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记载了历史,还因为它其中凝聚了历朝历代的智慧,除此以外,《资治通鉴》中对于个人修身养德的思想,也受到人们的尊崇。

几千年的古人的智慧就汇集在这一本书中,只需69元,不到两包烟钱就能把它带回家,白话文对照版,不愁你看不懂,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卡片】进行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