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伤孩子最深的三句话 尤其是第一句(很多家长都中招)

句子大全 2018-02-06 00:26:17
相关推荐

作者:小豆子妈妈

今天,豆妈去学校接小豆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很揪心的一幕。

一位年轻的妈妈拿着女儿的试卷,使劲地在手里揉搓,气急败坏地指着小女孩的头,大声斥责道:“怎么只考了64分,你是猪吗?真是笨死了。”

被责骂的小女孩一边哭一边小声地说道:“妈妈,我知道错了,下次不敢了!”

看到这一幕,豆妈鼻尖发酸,正当犹豫要不要上前制止时,这位年轻的妈妈拽着小女孩上了公交车,消失在视野中……

其实,中国式的亲子教育中,贬低式教育再常见不过了……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笨死了,猪脑子吗?”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父母认为,贬低式教育可以激发孩子奋发努力的动力,但实则这种教育正在一步一步无情地剥夺孩子的自尊心。

《小王子》一书中说过: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一句话能让人如沐清风,也能让人冰冷刺骨。

父母的温声细语,不仅能打开孩子的心扉,还能给孩子前进的力量。

语言的引导非常重要。

用得不好,犹如一把锋利的刀,深深扎进孩子的心里,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

有时候,父母无心说出口的话,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会带给孩子一生都无法磨灭的疼痛。

豆妈,在这里力劝各位父母:三种伤孩子最深的话,千万不要再说了。

你怎么这么笨?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哈尔滨一位00后男孩的家里购买了一台冰箱,在送货的途中出了点问题,当时男孩的父母都不在家。

于是,男孩打电话跟妈妈询问,当时妈妈因为工作不顺心,加之手机信号不好,沟通半天,男孩都没有弄明白。

妈妈一着急,脱口而出“你咋这么笨,死了得了”。

紧接着,着急忙慌的爸爸对男孩又是一顿怒吼:这点事都整不明白,蠢死了。

父母的这些话,深深伤害了男孩的自尊心,男孩一气之下爬上了33楼天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说的不过是一时气话,自己都忘了,孩子怎么会记得?

但其实,父母的一句无心的谩骂,对孩子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和伤害。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身体上的伤痛尚可治愈,但言语上的伤害却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在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中,有一个叫徐敬凯的小男孩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其他小朋友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拒绝介绍自己,说自己没有名字。当其他小朋友表演才艺时,他拒绝表演,他觉得自己表演得不好看。

其他人都在吃饭的时候,他却默默离开,回到课桌上继续写作业。

男孩一系列反常的行为,是因为男孩的妈妈经常打击自己的孩子,这种贬低式的教育方式,让男孩不知不觉地给自己贴上了“笨小孩”的标签。

《中毒父母》一书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观念。”

当父母说孩子笨,孩子就会真的觉得自己很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丧失自信心。

相反,若孩子经常接受赞美,他们就会越来越自信,更容易取得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曾做过这样一组实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挑选了几十个学生做智力测试,然后随机挑选了一半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字列在名单上,并告知老师和家长:这些孩子的智力超群。

八个月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名单上的孩子,学习成绩比之前进步了很多。

这项实验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孩子,鼓励和赞美往往比打击教育更行之有效。

与打击教育相比,鼓励和肯定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养分,它会滋养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那些长期被父母逼迫听话的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其中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他们性格懦弱,说话做事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主见,没自信,很自卑,缺乏魄力和勇气。”

教育专家明确指出:

“长期处于威胁状态下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会形成讨好型人格,甚至会丧失自我等,严重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威胁式教育,会给孩子的内心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殃及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坦言自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因为从小被父母要求必须听话,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小心谨慎、处处讨好、害怕犯错的性格。

有一次,她和男友吵架,男友在电话里一直不停地骂她,即使自己没错,她还是不停地和对方道歉。

然而对方并不罢休,挂了电话后,对方还是会不断打过来,甚至后来每次看到男朋友的来电显示,她都会吓得全身发抖。

但至始至终,她都不敢跟对方说一句,“你不要再打过来了,我生气了”之类的话。

她不会在同事面前表达真实的情绪,甚至在最亲密的亲人面前。也会一味地避让,不想与对方发生冲突,不想让对方不高兴。

这种性格,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说过:“成年后的任何一种心理问题,追根溯源,都是童年造成的伤害。”

对于父母而言,自己一时冲动的情绪发泄无关紧要,但脱口而出的暴力言语带给孩子的却是一生的伤痛。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在综艺《少年说》中,有一位叫温清茹的女孩,站在天台上声嘶力竭地控诉着对妈妈的不满。

原来,女孩的妈妈总是喜欢拿她和自己的表姐做比较。

“表姐确实优秀,但自己也不差。表姐晚上不敢上厕所,但我敢;表姐从不愿意帮姑妈洗碗,但我愿意帮啊。”

“妈妈你为什么就看不见呢,你为什么从来不夸我呢?”

女孩一字一句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这时台下的妈妈说道:“我只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激励你。”

很多父母习惯用激将法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却不知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着致命性的伤害。

长期得不到父母肯定和欣赏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黑洞,这个黑洞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知乎有一个提问:“为什么父母总说“别人家孩子”,而很少有孩子说“别人家父母?”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因为心疼他们,不想他们难过,真想说的话,怎么会没得说呢?”

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是完美的,即使你经常贬低、责骂他们,孩子依旧会选择无条件地爱你。

为人父母,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完美时,要学会从心底去接纳他们,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我们的孩子也同样如此。

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父母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欲望山庄》里说:“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父母是纸上的作画人,面对洁白无瑕的白纸,我们应该传递给他们的是爱与力量,而不是言语责骂!

别让“语言的暴力”成为亲子关系的裂缝!

别让“攀比的欲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隐形杀手!

别让“苛责式的教育”成为孩子快乐的绊脚石!

为人父母,在孩子教育的成长路上,当以欣赏、接纳、鼓励为主。

别让孩子在恐惧、害怕、缺爱中与我们渐行渐远时,才追悔莫及……

好的教育,从父母好好说话开始……

以上,共勉!

点个“在看”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父母与孩子好好说话,孩子才能表现得越来越出色,家庭才能幸福美满!

作者简介:小豆子妈妈(ID:xdz-mm),妈妈的格局藏着孩子的未来,你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在这里与200万妈妈共同“进化”(申请转载开白,请添加微信xdzmm0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